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用古老的《道德经》智慧,悟当下人间清醒。

内容简介

本书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是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

全书通过比对权威版本,复原最接近老子思想本义的《老子》原文,从先秦典籍的原始风貌中参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阐释经典,将孔孟老庄和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对照解读,融会东方智慧和西方思维,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丰富内涵,理解伟大思想家在面临相同问题之时不谋而合的应对逻辑,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时空、普遍适用的伟大特性。

本书重视将古典文本纳入现代人的认知框架和人生困境,为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生活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的启示,以摆脱情绪困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老子:一位穿越时空的旅人
  • 体例说明
  • 上篇 道经
  • 道可道章第一 目标与方法:探求宇宙的本源
  • 天下皆知章第二 认知:从美学到政治哲学
  • 不尚贤章第三 实践:从心灵秩序到社会秩序
  • 道冲章第四 华夏世界观的理性化
  • 天地不仁章第五 自然主义:人类意识的终极觉醒
  • 谷神章第六 宇宙心灵:生命的自我意识
  • 天长地久章第七 永恒:天若有情天亦老
  • 上善若水章第八 至善:一腔柔顺一身安
  • 持而盈之章第九 我们身边的天道
  • 载营魄抱一章第十 生命技法:一种精神医学的分析
  • 三十辐章第十一 无用:华夏艺术论的精神
  • 五色章第十二 有用:俗世红尘中的诱惑
  • 宠辱若惊章第十三 身体的政治学
  •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万物本体:理性认知的彼岸
  • 善为士章第十五 一幅有道者的肖像
  • 致虚极章第十六 生命真相:大自然的治愈力
  • 太上章第十七 政府的四种类型
  • 大道废章第十八 文明论与历史观
  •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无俗念:成圣的方法
  • 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海风潮音:倾听一首赞美诗
  •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道体:物理学的直观与实在
  •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自然法则:像野草一样生活
  •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自我修养:自然的动力机制
  • 企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极简主义:人生的断舍离
  •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道法自然:来自宇宙和心灵的律令
  •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有为:荣华超然守神气
  •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 无善:事如春梦了无痕
  •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永恒复归:宇宙运动的机制
  • 将欲取章第二十九 天下神器:复杂体系的隐喻
  •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战争论:暴力最小化的原则
  •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和平主义:古典战争的法与礼
  •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华夏的自然正义
  •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智慧真相:我们认知的清晰度
  •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伟力与遍在:大自然的颂歌
  •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道治天下:政治文明的标准
  •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舍得:生命和宇宙的机理
  •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无为原理:自然生发的秩序
  • 下篇 德经
  •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作为美德的道德
  •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作为存在的道德
  •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万物涌现:从空无到存有的相变
  •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真理与虚像:一种逆向思考
  •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宇宙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视角
  •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温柔:生命活力的源泉
  •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利场:致命的消耗
  •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世间本清静
  •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有欲自痛苦
  •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现实:我们心灵的映射
  •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学问与修道
  • 圣人常无心章第四十九 面对世界:圣洁的心灵
  •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解脱:永恒的世界之眼
  •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自然伦理学:自创生体系的道德性
  • 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守柔:母性的力量
  • 使我介然有知章第五十三 正道与邪路
  •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 自我与世界:作为媒介的身体
  •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神秘主义:修行实践初阶
  •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世间法:修行实践进阶
  •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华夏的自由主义
  •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福祸法则:高阶思维的导引
  •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生命哲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启示
  • 治大国章第六十 神圣合道:国内秩序的立法
  •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谦下共生:世界秩序的规范
  •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自我救济:至极珍贵的事物
  •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报怨以德和以直报怨:兼论怨恨的本质
  •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把握先机:未然的思想
  • 古之善为道者章第六十五 愚己政策:治身理国的起点
  • 江海章第六十六 王道:不争的美德
  •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仁慈伦理学:自然正义的基础
  • 善为士者章第六十八 配天:善的终极规范
  •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仁者无敌:至高的兵法思想
  •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知与行:道的召唤
  •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深层实在:再论我们的无知
  •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天诛将至:对世间统治者的警告
  •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高超的心灵:作为智慧的勇敢
  •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法律与天道:这世间的生与死
  •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政治的最终责任
  • 人之生也柔弱章第七十六 自然时间:生命节律的奥义
  •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人合一:论大自然的目的性
  •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圣人:大自然的使徒
  •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主权在民:华夏的社会契约论
  •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理想社会:一幅未来的图景
  •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正信:我们的栖息地
  • 参考文献
  • 后记 老子思想:天上人间的智慧
  • 补记 万有理论:在科学时代重读老子思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子以道为舟,摆渡文明的智慧之光

    老子以 “道” 为核,以 “无为” 为用,构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智慧体系。1.“道”—— 万物之宗     老子以 “道” 为宇宙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超越形态与名称的束缚,是 “独立而不改” 的终极存在。不同于儒家强调的伦理秩序,老子将 “道” 喻为 “谷神”“玄牝”,赋予其生育万物的母性特质。这种哲学进路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将人与自然纳入同一生命场。2.“无为”—— 顺天之则     “无为” 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 “辅万物之自然” 的深层智慧。老子观察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提出 “无为而无不为” 的治理哲学。在政治上,他主张统治者应如 “大道” 般 “居无为之事”,通过 “不言之教” 让百姓 “自化”“自正”,这与孔子 “为政以德” 形成鲜明对比。3.“反者道之动”—— 辩证法的光芒     老子以 “柔弱胜刚强” 颠覆世俗认知,指出 “物壮则老”“兵强则灭”。他构建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宇宙观:高低、难易、祸福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这种辩证思维在《周易》阴阳哲学基础上,注入了 “守柔”“处下” 的实践智慧。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而是顺应;最高的智慧不是算计,而是 “复归于婴儿” 的纯粹。在 “道” 的指引下,或许我们能找到 “与天地参” 的文明新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想给1星,但毕竟道家的人物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命曰道。道法自然,万物各为其道才是老子李耳的智慧。这本书只是其中一个人理解自己的道,也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本义是 “道路”“径路”,也就是人要借此行走于世间的道路。华夏世界的哲人们在对宇宙进行了反复观察、对自身进行了反复省察后,发现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天地万物其来有自,有着共同的根源,而且按照同样的规律在生成、演化、衰变、消失,周而复始,没有穷极。于是,哲人们就将这种意味着宇宙万物本源的事物以 “道” 这个字来加以描述和称呼。得到荐书,谨慎选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