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还原政治文化激荡中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梁启超学术生活和政治生活点滴,展示了梁启超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政议政,在政治活动之余不忘学术研究,在学术领域独辟一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或变革或笔伐,或温和改良或力挽狂澜,用政治行动和学术研究融入时代,此书展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时代、国家的深爱和忧虑。

终其一生,梁启超都徜徉于政治与学术之间。他的政治家身份,显著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而他的文人情怀,又时时见于他的政治活动。所谓“书生从政”,在梁氏身上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小引
  • 辑一
  •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
  • 一、梁启超研究简述
  • 二、梁启超的政治生涯
  • 三、对梁启超政治活动的评价
  • 四、对德宣战与五四运动
  • 梁启超代拟宪政折稿考
  • 一、考察宪政五大臣奏稿疑案
  • 二、梁启超与戴鸿慈、端方之奏折
  • 三、新发现的梁启超稿本
  • 四、五篇奏稿与清末新政
  • 五、化除满汉畛域的献策
  • 六、关于《条陈邮传部应办事宜》
  • 七、对一篇未完稿条陈的考证
  • [附录]梁启超代拟宪政奏折及其他
  • 书生从政:梁启超与伍庄
  • 一、梁启超与伍庄的交谊
  • 二、伍庄眼中的梁启超
  • 三、梁启超与宪政党之关系
  • 四、政治与学术的离合
  • 辑二
  • 胡适与梁启超的白话文学因缘
  • 1920年代梁启超与胡适的学术因缘——以新发现的梁启超书札为中心
  • 一、关于《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佛教史》
  • 二、关于《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国学小史》
  • 三、关于《墨经校释》
  • 1920年代梁启超与胡适的诗学因缘——以新发现的梁启超书札为中心
  • 一、关于《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与《尝试集》
  • 二、关于梁启超词稿
  • [附录]新见梁启超致胡适书
  • 辑三
  • 梁启超家庭讲学考述
  • 一、双涛园:以辞章之学为主
  • 二、饮冰室一:1918年为群儿讲学综考
  • 三、饮冰室二:清代学术研究的再出发
  • 四、饮冰室三:讲论《孟子》的试演
  • 梁启超的“常识”观
  • 一、“国民常识学会”的构想
  • 二、“国民常识”论述的形成
  • 三、梁启超“常识”观的构成
  • 梁启超与《中国图书大辞典》
  • 一、《中国图书大辞典》编纂缘起
  • 二、“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之试验
  • 三、“培养图书馆人才”之实践
  • 四、《中国图书大辞典》的成绩
  • 辑四
  • 梁启超与父亲——从四封未曾寄达的家书说起
  • 一、民国前的父子离合
  • 二、民国初年梁启超的顾虑
  • 三、梁启超为父祝寿
  • 四、为国乃大孝
  • 梁启超《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考释
  • 一、告墓文的撰写经过与文类辨析
  • 二、《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分段解说
  • 三、三个文本对勘所见
  • 纸墨生辉:梁启超的书艺与彩笺——从梁启勋藏札谈起
  • 一、习书留影
  • 二、世界八杰笺
  • 三、自制笺索隐
  • 辑五
  • 关于梁启超——答《南方日报》记者问
  • 梁启超与政治——答《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记者问
  • 征引文献
  • 一、报刊
  • 二、史料集等
  • 三、论著
  • 四、论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形容梁启超这五年,我想应该是 “矛盾” 与 “变化”。他的事业、他的信仰、他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似乎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矛盾中摇摆,恰如康有为批评他的那句话 “流质易变”。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坚持:努力找到一种最快的道路让这个国家进入现代。只不过时代的复杂超过他的想象,所以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办法找到一条坚定的道路。

      1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