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6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963年社会学名著,探讨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行为。
内容简介
该书出版于1963年,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名著。全书分为5个部分,论述了交往目标、熟人关系管理、非熟人关系管理、交往边界、社会礼仪的结构和功能、紧密和松散的关系等问题,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学,论述生动,极富启发性。该书被誉为研究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行为的微观社会学经典,在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的重点不在公共,而在行为,不在机构,而在个人。它既研究正常人的行为,又研究精神病人的行为。和作者的其他著作一样,本书大量借助他个人在精神病院长期的考察和体验,用上了大量的案例。总体上,本书在微观、个人层面上研究人的行为,多实证,少辨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谢辞
- 第一部 绪论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卷首的界定
- 第二部 无焦点的互动
- 第三章 涉入
- 第一节 体态习语
- 第二节 涉入
- 第三节 防涉入盾牌
- 第四章 涉入分配的规则
- 第一节 从属性涉入的管理
- 第二节 主要涉入的义务
- 第三节 脱离涉入的边际
- 第五章 涉入对象的规则
- 第一节 自涉入
- 第二节 遁出
- 第三节 神秘性涉入
- 第三部 有焦点的互动
- 第六章 面晤
- 第一节 礼貌性忽视
- 第二节 面晤的结构
- 第三节 可通达性
- 第四节 告别的权利
- 第七章 熟识关系
- 第八章 陌生者的会晤
- 第一节 暴露的位置
- 第二节 开放的位置
- 第三节 相互的开放
- 第四节 规避与违规
- 第五节 反控制
- 第四部 可通达的会晤
- 第九章 交流的边界
- 第一节 常规性情境封闭
- 第二节 可通达的会晤
- 第三节 常规性会晤封闭
- 第十章 相互涉入的规制
- 第一节 相互涉入的限制
- 第二节 合乎情境的相互涉入
- 第三节 小范围邂逅的漂移
- 第四节 防护盾牌
- 第十一章 失去控制的参与
- 第一节 注意力的转移
- 第二节 边界性共谋
- 第三节 失控的场面
- 第四节 离弃
- 第五部 诠释
- 第十二章 情境性礼仪的结构与功能
- 第十三章 情境规则的紧与松
- 第十四章 情境性不当行为的症候意义
- 第一节 不当情境行为疏离的对象:社会共同体
- 第二节 不当情境行为疏离的对象:社会机构
- 第三节 不当情境行为疏离的对象:社会关系
- 第四节 不当情境行为疏离的对象:会晤
- 第十五章 结束语
- 术语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