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学家樊树志作品,讲述一代名相张居正何以生前赫赫、身后凄凉。

内容简介

张居正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在明朝万历年间领导的改革,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一举扭转了持续走下坡路的颓废政局,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这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他的了解。他死后,皇帝翻脸不认人,说他“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甚至想对他“斫棺戮尸”。政治嗅觉特别灵敏的官僚随声附和,乘机落井下石。

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的一代名臣,从高耸的云端跌落下来,竟然成了社稷罪人,这是为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明史大家樊树志先生带你探索问题的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一 初涉政坛的张居正
  • 1. 家世与科举
  • 2. 彷徨于政坛高层的权力争斗
  • 3. 恩师徐阶的虚与委蛇
  • 二 严嵩倒台
  • 1. 严嵩何许人也
  • 2. 对严嵩形形色色的弹劾
  • 3. 严氏父子的下场
  • 4. 海瑞骂皇帝
  • 三 逢迎于徐阶、高拱之间
  • 1. 张居正重回官场
  • 2. 徐阶主政
  • 3. 隆庆时期的内阁纷争——张居正的《陈六事疏》
  • 四 权力博弈:附保逐拱
  • 1. 隆庆皇帝的去世
  • 2. 冯保其人其事
  • 3. 顾命大臣内讧
  • 4. 高拱与冯保斗法
  • 5. 高拱的垮台——“回籍闲住”
  • 五 “王大臣案”的阴谋与是非
  • 1. 图谋行刺皇帝的“王大臣”
  • 2. 株连高拱的密谋
  • 3. 阴谋的破产
  • 六 代帝摄政的首辅与帝师
  • 1. 小皇帝朱翊钧
  • 2. “元辅张先生”
  • 3. 慈圣皇太后李氏
  • 七 万历新政:改革与逆流
  • 1. 改革的前奏
  • 2. 万历新政的渐次展开
  • 3. “不许别创书院”——矫枉过正的改革
  • 4. 怨声甚嚣尘上
  • 5. 傅应祯、刘台的反对声浪
  • 八 “夺情”风波的前前后后
  • 1. 张居正九年考满
  • 2. “夺情”的台前幕后
  • 3. 围绕“夺情”的风波——弹劾与廷杖
  • 4. 舆论的反响
  • 5. 弹劾与廷杖的再现
  • 九 改革向纵深发展
  • 1. “不加赋而上用足”
  • 2. 清丈田粮——丈量耕地与清理赋税
  • 3. 一条鞭法——赋税与徭役的货币化
  • 十 皇帝的大婚与张居正的“归葬”
  • 1. 大婚的吉期
  • 2. 皇帝的婚礼与太后的慈谕
  • 3. 张居正的“归葬”
  • 4. “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
  • 十一 张居正之死与冯保的垮台
  • 1. 张居正的病情
  • 2. 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
  • 3.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垮台
  • 十二 对张居正的清算
  • 1. 政治形势的剧变——弹劾张居正的汹涌浪潮
  • 2. 为刘台平反
  • 3. 辽王案与张居正
  • 4. 张居正的抄家厄运
  • 5. 张居正的悲剧——“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的,即便对张居正印象不够深刻,也不会太过陌生。看过《大明王朝 1566》更有可能被他圈粉。即便对他不熟悉,对明朝历史也不算了解,也没有关系。在我心目中他算得上是明朝排前三的人物,和立功立德立言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以及挽大厦于将倾的民族英雄于谦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若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其贡献之巨大更加不容忽视。樊树志老先生的《张居正与万历皇帝》,试图通过这一对君臣和师徒的关系来理解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对于这段历史以及组织改革感兴趣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无障碍阅读的历史著作。1. 少年天才为避免有些读者不太熟悉,还是很有必要按照他的人生轨迹对其进行一定的梳理。他少年之时就已经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智,尤其是和其父相比。尤其是李士翱和顾璘的庇护,他一路走来还算顺利。科举成名之后进入中央储备干部队伍,向当时的皇帝嘉靖建言却石沉大海,又因为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而选择辞官回乡。严嵩杀了首辅夏言后取而代之,得益于嘉靖的宠爱凌驾于众臣之上。即便他的老师徐阶进入内阁也很难有所作为。有感于此,他虽赋闲在家,却仍旧对时局保持关注。2. 进入内阁得益于徐阶等一班臣工的努力,严嵩以及严世蕃这对父子终于倒台。徐阶主政,张居正进入中央决策层,在嘉靖去世之后两人更是联手撰写了遗诏。嘉靖倒台,隆庆上台,张居正也因为是新皇帝的潜邸旧臣得到重用。不过此时,他的政治主张依然难以施展,还被迫在恩师徐阶和旧同僚高拱的夹缝之中求生存。这一时期,皇帝不太管事,内阁虽说能人不少,可内斗更多。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高拱因为是皇帝登基之前的老相识备受信赖,赶走了徐阶,又赶走了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对此,张居正这个皇帝的老熟人也只能明哲保身。3. 万历上台隆庆皇帝临终托孤,给了高拱和张居正新的机会,也自然要面临新的挑战。毕竟每一次皇权的交替都伴随着惨烈的斗争。在这一次的斗争中,占据优势的高拱却被张居正赶下了台。联合了太监冯保和皇贵妃李氏,张居正通过当朝皇帝的身边人和生母顺利掌控了朝廷的大权。在彻底扼杀高拱的政治生命之后,张居正成为了显赫一时的首辅。又因为帝师和顾命大臣的身份成为了大明帝国实际的掌权者。4. 代帝摄政此时的张居正可以说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就像他说的那样,“我非相,乃摄也。” 虽然不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却实实在在地充当了皇帝的角色。大权在握之后,他终于可以一展抱负,放开手脚好好去干。多年的观察和思索,张居正早已对时局有了很清醒的认识,也早已明白大明王朝看似风光的背后满目疮痍。皇帝失职,权臣当道,贪腐横行,国力衰微,民不聊生。5. 万历新政本着富国强兵、振兴国家的原则,在张居正的主持下,万历新政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他展现出的不光是政客的一面,更是作为改革者的魄力和担当。他所推行的政策可以说是在现有框架内尽可能地做到完善。比如针对官场积重难返的弊端,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他推行了考成法。通俗的来说就是职业经理人张居正让每一个人官员身上背上了 KPI,虽然起点低,但成效好。在提拔人才方面更是不拘一格,以实际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一时之间吏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6. 夺情风波经过张居正多年的苦心经营,改革终于走上了正轨,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应该辞官回家办理后事。可不管是对于他本人,还是明神宗以及大明帝国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搁谁身上,谁都受不了。好在有应变之策,于是皇帝选择 “夺情”。虽说有些不太占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这个时候改革所引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群体便借机围攻。同乡和门生都批评张居正这种不孝的行为,毕竟古人可是讲究以孝道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堂堂的当朝首辅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事,实在难忍。为了平息舆论,无奈之下张居正借助暴力,以廷杖平息了这一次的风波。7. 一条鞭法随着改革的深入,张居正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向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开刀。抓贪官、追逃税,丈量土地,改革税制。国家富强,一条鞭法也表现出了喜人的成效。至此,他的国富强兵梦算是成真,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也得以输入新鲜的血液,焕发出全新的光彩。昔日的内忧外患不足为虑,至少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一切就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对于大明王朝还是黎明百姓都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8. 皇帝大婚古代皇帝的大婚意味着就此成人,拥有了亲政的权利。万历皇帝大婚之后,张居正逝世,国家权力中心正式转移。张居正错失了得以善终的机会,鞠躬尽瘁,劳累而死。人走茶凉,他的失去注定了政坛会再起风云。随着冯保的垮台,对他的反攻倒算愈演愈烈。前一刻还享受着位极人臣的待遇,下一秒就面临着抄家的厄运。在内监的作用下,失去了束缚的万历皇帝像脱缰野马一般肆意妄为。群臣为了迎合上意,再次加码,最终失去庇护的张家不得不以家破人亡的结局惨淡收场。9. 贪财好色江东之曾经在奏疏里指出了张居正的弱点,“才太高,性太拗,权太专,心太险。” 周围围绕着太多溜须拍马之徒,打着他的旗号没少干坏事。这话听起来也对,就像是批评王安石改革一样。可问题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想要有所成效,自然要选择能听话办事的人。深谙人心的张居正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恐怕是为了改革不得以而为之。就像世人指责他贪污,爱钱的万历皇帝还派太监前去抄家,可从其结果来看。张居正肯定不是海瑞那样的大清官,但也远达不到像严嵩那样坐拥足以赶超大贪官和珅的家财。他肯定是没少收钱的,但也有所节制。更像是和光同尘,哪怕不及曾国藩的内清外浊。比如他就收过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赠送的财物和美人。依据《明朝那些事儿》的记载,戚继光这是受到了同僚俞大猷的启发,为了打战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主动抱上了张居正的大腿。张居正为了加强彼此的关系,也没有拒绝他的一片好意。站在当下来看,张居正无疑是一个贪财好色的政客。可放在当时去看,贪污是官场的潜规则,以嘉靖和隆庆为代表的社会上流阶层更是沉迷于女色,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算太起眼。因此来说,算是弱点,但不是致命伤。10. 威权震主《明实录》里对张居正的盖棺定论是 “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这话可是来自于是《汉书・霍光传》, “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伴君如伴虎,功高盖主以至于受到了皇帝的报复。作者在字里行间也对此表示支持,结合张居正在万历皇帝人生经历中承担起父亲的作用来看,颇有些弑父的意味在里头。一方面确实遵从这位老师的教诲,另一方面却迫于母亲和老师的严格管教而不得不压抑自己。长此以往,很难说不对其充满怨恨,尤其是了解到张居正原来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形象,通过将其打倒在地来满足自身的欲望,以至于失去理智酿成悲剧。于此相比,海瑞所说的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 似乎就有些片面了,甚至可以说即便张居正想谋,也是骑虎难下。在独裁者的统治下,天无二日,新皇帝权威的建立往往是对老皇帝的残酷打压之上。这是权力的逻辑,也是权力游戏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11. 职业经理人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这讲的不就是现代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的斗故事吗?换成这个视角来看的话,张居正是一个有能力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得到董事长万历的充分信任后,在企业步入衰退期之时力挽狂澜,却落得惨淡收场。这出悲剧之所以上演,除了权力斗争的因素以外,更是改革者必然要面对的命运。张居正没有遭遇像王莽、王安石这样改革的失败,却也逃不过了像商鞅那样不得不面对成功所带来的反噬。改革者注定是要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改革越彻底,积怨就越深。倘若急流勇退早日谋划还可能善终。可即便他想这样干,以万历和他生母为代表董事长以及董事会重要成员也不愿意。既然你是一把好刀,就好好用,放开用,用到尽。超乎寻常的待遇必要要求超乎期待的价值付出,重用背后更是过度的压榨。等待其价值用尽,当作替罪羊被吃干抹净失去所有的价值,其所服务的企业仍将发展下去。这种事在上市企业那宣传册般的商业传记里屡见不鲜,小扎就是个中好手。鉴古知今,同样的事,换群人,换个地方还会再次发生。穿越时空的局限,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12. 写在后面职业经理人被请到公司来,往往就是要担负起得罪人的任务。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作为董事会成员这样做法无可厚非。无情之人会让这个工具人发光发热到最后,稍微爱惜点的可能会考虑其下场。要是遇到像万历和她生母这样善于算计的,考虑到曾经在你身上花费的,不让你付出更多的利润来怎么说的过去。这生意岂不是做赔了?无情最是帝王,张居正之后,乾隆手里的张廷玉更是如此。独裁者不将人当人,哪怕是像汉武帝一样展现出器重和爱戴的,用起来还不是像割韭菜一样,“用之如锱铢,弃之如敝履。” 日常生活里也没少见到这样的人,用人朝前,不用朝后。在其眼中,用时是个宝,用后是个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经验毫无用处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耶!从李斯到张居正,这些权臣都是熟读历史的饱学之士,但是他们的书都不知道读哪去了,一旦大权在握,就得意忘形,把历史上的人物抛到九霄云外。他们不相信会临到他们自己头上,且不止,历史的劫数不可能逃脱,哪怕位列金字塔顶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