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6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语相互义编码结构研究与视点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处理。
内容简介
虽然早就有学者注意到汉语相互义有特殊的编码形式,但由于相互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学界对何为相互义还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对相互义编码结构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通过对语料事实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中相互义的表义结构主要有三种,即隐性相互词汇结构、显性相互词汇结构和句式相互结构。本书运用视点理论(Point of View Theory)和认知语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探讨了这三种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表现形式;同时分析了各种相互义表义成分的同现与互斥情况。本书在汉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对汉语相互义表义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描写和解释了相关的语言现象,有利于相关内容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 第三节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相互结构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相互关系、相互义和相互结构
- 第二节 相互义的分类
- 第三节 相互结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关于相互结构研究的一些思考
- 第五节 相互关系、伴随关系和共同关系
- 第六节 对称、相互和最简对称
- 第三章 隐性相互词汇结构
- 第一节 相互名词
- 第二节 相互动词
- 第三节 相互形容词
- 第四节 隐性相互词汇的语义漂移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显性相互词汇结构
- 第一节 相互代词
- 第二节 相互副词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句式相互结构
- 第一节 并列复句结构
- 第二节 “W来W去”结构
- 第三节 “你V我,我V你”
- 第四节 “谁都/也不V谁”
- 第五节 “都……对方”结构
- 第六节 “N(非相互)VN”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相互成分的同现与互斥
- 第一节 相互性成分的同现
- 第二节 相互性成分的互斥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