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章太炎与“五四”一代的学思互动,观察他们如何审视对方和评价对方。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章太炎与“五四”学人的思想互动,在这过程中,可看见他们彼此间或断或续的学思关系,显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国家、社会的目标下,于文化意识或学术方法上虽有差异,但到了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学术畛域又不是那么的壁垒分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章学研究论丛”学术顾问
  • 第一章 导论:新知识与旧传统的断续——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 一、章太炎之学思活动简述:从晚清至民初
  • (一)“排满”时期章太炎之学思简述
  • (二)民国建元时期章太炎的学思活动
  • (三)“五四”前后章太炎的政治活动
  • 二、“五四”时期的思想一元化与章太炎的被边缘化
  • (一)“五四”:新旧难以调和的时代
  • (二)章太炎与“新学小生”的学思差异
  • 三、救国意识下难以厘清的政学畛域
  • 四、本书的撰述框架
  • 第二章 借学术以革命:章太炎的国学
  • 一、章太炎与晚清的思想革命
  • 二、革命的“国学”及其日本思想渊源
  • 三、“国学”进入晚清革命后的意涵嬗变
  • 四、以“国学”辅翼革命
  • 五、章太炎的自我评价:倡国学以救国的贡献
  • 六、“五四”时期章太炎的国学活动
  • 七、后“五四”时期的“国学”发展:“五四”一代对国学的扬弃
  • 八、被简化的国学与章太炎思想的深刻性
  • 九、小结
  • 第三章 革命的力量: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
  • 一、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及其思想渊源
  • 二、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 三、“排满”复汉运动中语言文字的功用
  • 四、西潮日盛下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路向
  • 五、小结
  • 第四章 重雅轻俗:章太炎迎古文、拒白话文的思想立场
  • 一、文白之争与章太炎的白话文立场
  • (一)章太炎在晚清十年中的白话文立场
  • (二)章太炎在民国初建至晚年一段时期对待白话文的态度
  • 二、章太炎坚写古文古字的原因
  • (一)谨守小学
  • (二)重视名实相应的观念
  • (三)撰文重雅轻俗
  • (四)返古复始的文学思想
  • 三、时人对章太炎坚执书写古文古字偏好的批评
  • 四、从坚持古文到“白话文开路先锋”的误述
  • 五、小结
  • 第五章 “古史辨”批判声中的章太炎
  • 一、学界近年有关“古史辨”思想来源的论争
  • 二、文本比较:顾颉刚与日本学者的疑古辨伪
  • (一)顾颉刚的文本
  • (二)日本汉学家的文本
  • 1.白鸟库吉
  • 2.内藤湖南
  • 三、中日思想交流与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 四、“古史辨”的日本因缘:章太炎的基本看法
  • 五、拒绝疑史:源自清末护史卫国的思想脉络
  • 六、研读史志:古史辨运动激发的救时对策
  • 七、小结
  • 第六章 捍卫共和:章太炎对联省自治运动的贡献
  • 一、章太炎的“联省自治”思想之形成
  • (一)力抗强权的民族主义与对个体独立性的重视
  • 1.群独之辨:重视个体独立与国家建构的关系
  • 2.民族主义与国家的建构
  • (二)“联亚”民族主义思想与联省自治思想之发轫
  • (三)章太炎早期地方分权之主张与思想特点
  • (四)否定“国家”:章太炎倡导地方自治之因由
  • 二、捍卫民国的“大改革”:章太炎的地方自治纲领
  • (一)以“自治”恢复民国法统
  • (二)实现国家的统一:章太炎眼中的联邦主义与宪法
  • 1.追寻统一:对联邦主义因时而异的看法
  • 2.追寻统一:对体现联邦原则的国宪的迎拒
  • 三、在湖南自治运动的历史漩涡中
  • (一)章太炎的湖南之行
  • (二)回应孙中山政府对湖南自治的打击
  • (三)挺身救助湖南自治运动
  • 四、小结
  • 第七章 拒绝简化:鲁迅阴影下的章太炎其人其学
  • 一、鲁迅视域下二氏“师徒交谊”言说之形成
  • 二、鲁迅视野下的章太炎偏颇评述
  • 三、章太炎与鲁迅的师徒结缘
  • 四、鲁迅对章太炎的戏谑评价
  • 五、章太炎、鲁迅学术思想之歧异
  • 六、鲁迅的战斗个性与章太炎对待后学之道
  • 七、晚年章太炎活动真貌:永远的时代批评者
  • 八、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