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5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大学教授纵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转型,为重新出发寻找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平原“学术史研究三部曲”之一。本书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
 - 新版序
 - 导言 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
 - 一 学术转型与两代人的贡献
 - 二 “西潮”“古学”与“新知”
 - 三 走向专门家之路
 - 四 章、胡交谊及其象征意义
 - 第一章 求是与致用
 - 一 “学在求是,不以致用”
 - 二 “殚精考索”与“兴起幽情”
 - 三 理器之分与真俗之辨
 - 第二章 官学与私学
 - 一 “劝学”与“学隐”
 - 二 “学在民间”之自信
 - 三 书院讲学的魅力
 - 四 “救学弊”与“扶微业”
 - 第三章 学术与政治
 - 一 参政与回向
 - 二 “保国”或“著书”
 - 三 讲学复议政
 - 第四章 专家与通人
 - 一 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
 - 二 “具有广博学识”的专家
 - 三 “博学的人”与“国人导师”
 - 四 从“开山斧”到“绣花针”
 - 第五章 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
 - 一 从“大胆假设”到“小心求证”
 - 二 双线文学观念
 - 三 历史演进法
 - 四 《红楼梦》自传说
 - 五 整理国故思潮
 - 第六章 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 一 “治学方法上的根本问题”
 - 二 《庄子》的挑战
 - 三 清儒之得失
 - 四 章、胡之戴震论
 - 五 对于“汉学”的推崇与超越
 - 六 以西学剪裁中国文化?
 - 第七章 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
 - 一 游侠之“逍遥法外”
 - 二 “中国之武士道”
 - 三 对于流血的崇拜
 - 四 暗杀风潮之鼓吹
 - 五 联络会党的策略
 - 六 大小传统之沟通
 - 附录 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
 - 第八章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 一 被压抑的“文艺复兴”
 - 二 逐渐清晰的文学史图像
 - 三 师心使气与把酒赏菊
 - 四 乱世中的“思想通达”
 - 五 “谬种”与“妖孽”的不同命运
 - 六 千年文脉之接续
 - 第九章 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
 - 一 学者为何自述
 - 二 自传与自定年谱
 - 三 “我与我的世界”
 - 四 “诗与真”的抉择
 - 五 “忏悔录”之失落
 - 六 “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