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帮你看清数字背后的真相,不被信息轰炸忽悠。

内容简介

我们时常遇到大量统计数据,如占比、患病率、风险值等。大量或显或隐的数字,都可能因误读或误用而扭曲真相,要读懂它们进而做出合理判断,“统计意识”不可或缺。

本书帮读者了解数字方面的22个常见错误和花招,它们出现在评价速度和重要性的大小、准确率和排名的高低等众多情境中。本书会告诉你各种数字的采集和表达过程可能出现哪些偏差进而产生“睡前看屏幕会死人”等误导性看法,负责可信的统计数据工作又该遵循怎样的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01 数字也会误导人
  • 02 轶事证据 她用这种方法重获健康
  • 03 样本量 说脏话力气大?
  • 04 偏差样本 网上调查靠得住吗
  • 05 统计显著性 更确定不等于更重要
  • 06 效应量 睡前看屏幕害死人?
  • 07 混杂因素 碳排放致肥胖?
  • 08 因果性 汽水使人暴力?
  • 09 这个数字大吗
  • 10 贝叶斯定理 95%准确率没意义
  • 11 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
  • 12 测量的东西变了吧
  • 13 排名
  • 14 它在文献中有代表性吗
  • 15 追求新奇
  • 16 采樱桃谬误
  • 17 预测
  • 18 模型中的假设
  • 19 得州神枪手谬误
  • 20 幸存者偏差
  • 21 对撞偏差 丑演员演技更好?
  • 22 古德哈特定律 指标的诅咒
  • 结论与统计写作指南
  • 致谢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挑个数字,说个故事

    这本《数字一点不老实》,重点就在于副标题《看穿纷繁信息中的数据玄机》。其中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风行一时的很多理论说法,多年后就会被证明是谬误,这里面是否存在着某些干扰因素导致人们的误判,其中对于数字的误读,引发了作者汤姆芝华士,大卫芝华士两位作者的兴趣。数字一直被认为是严谨科学的标志,但数据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一些错误,我们该如何避免被看似公正的数字所误导?书中举例子。有一些报纸为了博眼球,会巧妙的挑选数据顺序,以呈现他想表达的结果。比如在 2019 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头版报道标题就是《青少年自杀率八年内几乎翻一番》,它以 2010 年作为起点,那一年是有记录以来英格兰和威尔士青少年自杀率最低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任何一年都会成为上升趋势,它可以挑选的数据序列起点和终点就属于 “先有结果后做假设” 的小伎俩,实际上青少年自杀情况极为罕见,因此数据中微小的随机变化就能导致百分比大幅波动,这就是有点像我们经常说的一个笑话:射箭如何能做到百发百中?就是先射箭,后画靶心。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气候问题中,关于全球避免变暖的争论一直不停歇,可能有人会跟我们说,海平面自某某年已经上涨了多少米,如果全球继续变暖,冰川融化之后,大陆将会被融化的海水上涨淹没。这听起来确实挺吓人的,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他说海平面持续上涨了多少米,是以哪一年作为参考的?这问题可能就存在人为的引导了,有些人会故意筛选数据,找变动最激烈的地方作为数据序列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给我们讲一个误导性的故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