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亚洲股权投资40年经验与教训,分享久经考验的成功投资秘籍。

内容简介

1985年,罗兰士从纽约来到香港,开始研究亚洲市场。1991年,罗兰士在香港创立了高观投资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高观投资以每年14.3%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骄人的增长记录证明了其发现和投资亚洲优秀企业的能力。

这也引发了两个重要的问题:高观投资是如何成功的?高观投资如何能确保未来的成功?

在本书中,罗兰士和高观投资的管理团队以细腻的笔触详述从未披露过的高观投资框架,以及高观投资3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精彩故事、波折经历、有趣的人物和公司、惨痛教训与欢乐时刻。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熊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高观投资历经的浮沉,以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第二部分:高观投资框架。介绍高观投资理念、商业操作以及安全边际。

第三部分:高观投资在中国(1985—2021年)。追溯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观投资在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投资经历。

第四部分:高观投资之声。高观投资委员会成员围绕重要投资课题分享洞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专家推荐
  • Z世代投资俱乐部推荐
  • 序言
  • 前言 高观投资框架
  • 第一部分 熊市
  • 第1章 血雨腥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第2章 熊市的经验教训
  • 第二部分 高观投资框架
  • 第3章 高观投资理念
  • 第4章 事与愿违
  • 第5章 高观商业操作
  • 第6章 高观投资安全边际
  • 第7章 方程式:高观投资的成功要素之一
  • 第8章 现代金融技术
  • 第三部分 高观投资在中国(1985—2021年)
  • 第9章 逐梦伊始:1985—2000年
  • 第10章 沙里淘金:2000—2013年
  • 第11章 寻宝归来:2013—2021年
  • 第四部分 高观投资之声
  • 第12章 售股的艺术
  • 第13章 与高观投资共进午餐:卢敏放专访
  • 第14章 香港,我们的家
  • 第15章 环境、社会和治理:气候差异
  • 结语 高观投资框架不容小觑
  • 延伸阅读 熊市的价值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散户不要相信“价值投资”

    最近 94 岁的巴菲特终于要卸任退休了,老爷子出名的就是所谓 “价值投资”,核心是对有潜力的企业长期持有,这套理论适合的对家是机构,基金管理者,因为他们的资本量可以影响投资的企业,甚至更改管理层,而散户就是集资赞助的韭菜。我谈一下我认为的做生意的底层逻辑,先搞清楚是赚存量市场的钱,还是增量市场的钱。存量市场,也就是传统行业(红海),特点就是已经充分竞争,比如餐饮、美容、零售。存量市场,意味着你想切入的话,必须要虎口夺食,因为每个赛道,都很卷了,你想切入,等于在里面撕下一道口子,也就是用更多的资源、更厉害的营销、更极致的服务,否则,你进去,大概率会被撞得遍体鳞伤。做存量市场,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要深入这个行业,计算出投产比,搞清楚所在的市场环境,需要解决那些硬核问题,那些你比同业强,这里面的坑是加盟店,要知道存量市场必须要有个学徒过程,千万不要以一个外行人随便入行,你必须解决了认知问题,才合适迈出入行的第一步。第二步,传统行业,或者说存量市场的行业,一般都有资源壁垒,这个壁垒,可能是资金壁垒、品牌壁垒、关系壁垒、产品壁垒,所以到了第二步,就是算一下,自己能不能匹配合适的资源,这个资源,你能轻松拿得出的,这样你等于拿到了入场券。第三步,才是入行落地,才是在细节上内卷的问题了。比如产品怎么做比隔壁的更好,服务怎么做比隔壁的更好,体验怎么做比隔壁的更好。一般来说,你完成了这三步,基本是能活下来的。存量的市场,商业模式很清晰,你只要解决了进入的问题,还是有可能赚钱的,当然,毕竟竞争大,可能赚得不多,但做个小生意,还是有得做的,无非是回本周期长一点,或者说竞争越来越激烈,你需要不断迭代的问题。增量市场,也就是新产品、新模式、新套路、新市场,比如出海,比如下沉,比如新消费,比如 AI,机器人、养老等等新兴的行业。增量市场好玩的地方在于,对所有人都是起跑者,无论你是五十的中年男人,还是 20 岁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各有各的优势,年轻人更懂玩法,中年人可能更多资源。但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来得早,都能吃到红利。甚至一些年轻人,来得早,创业没成功,但也可能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最近很多年轻人在做 AI 方面的创业,就是这个逻辑,大多数中年人看不懂 AI,年轻人进来了,有红利。但是红利意味着,不确定性,商业模式的不成熟,有巨大的行业教育成本和探索成本,这里面,无论跑得快的,还是跑得慢的,都有可能成为炮灰,这是增量市场的缺陷。增量市场最靠谱的方式,是找到所在赛道做得好那个群体,然后跟着对方一起试错迭代,亦步亦趋,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 那么股票或理财对散户来说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呢?对大资本机构,他们的 “价值投资” 就是找寻他们可以掌控的增量市场,而对于散户来说,在存量市场做不过机构,在增量市场别人也不带你玩。因此先学徒才是必由之路,10 年寒窗只是刚学会读书识字的通识教育,最少要进入一行 5 年学徒,把自己和老板换位思考,当成带薪培训,这样才算有资格闯荡江湖。本书作者在 1991 年创立了高观投资是一家独立管理的基金公司,在亚洲地区管理 70 亿美元的集中型股票投资组合。30 多年来,高观投资为投资者实现了年化 14.3% 的复合增长率。书中指出,高观通过 “400/40/4 速率管理法” 严控投资质量 —— 每年接触 400 家企业,深入研究 40 家,最终仅投资 4 家。这种纪律性使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动荡中逆势突围。罗兰士认为,投资的最大敌人是贪婪,而节制是跨越牛熊的关键护城河。2025 年 #171

      6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沉稳、耐心,等待时机

      本书是罗兰士及其高观投资团队在亚洲市场深耕三十年的经验凝结。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投资史,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复杂市场中构建理性投资框架的实战指南。作者以克制的笔触,将高观投资从 1991 年创立至 2021 年的关键决策、重大转折与深刻教训,为我们一一道来。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是高观投资的首次大考。当泰铢贬值引发连锁反应、恒生指数暴跌 60% 时,高观团队并未陷入恐慌性抛售。他们选择增加现金流动性,减少高杠杆资产,同时严格遵循 "安全边际" 原则,只保留估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这种基于纪律的风险控制,使高观在危机后迅速抓住市场反弹机会,其管理的资产在 1998 年后三年内实现翻倍。书中披露,当时高观持仓中一家香港地产公司的股价从 0.8 港元跌至 0.2 港元,但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其土地储备价值远超市值,最终在市场恢复后获得 5 倍回报。高观投资框架的核心逻辑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理念层:坚持 "卓越业务模式 + 优秀管理层 + 合理估值 + 长期周期" 的四维标准。以腾讯为例,2004 年上市时腾讯净利润仅 4.5 亿元,但高观注意到其用户增长曲线与现金流结构,判断其符合 "长期复利机器" 特征,持续跟踪 18 年直至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之一。操作层:通过 "选股方程式" 将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书中提到,高观曾运用该模型分析 50 家中国消费企业,最终筛选出蒙牛乳业作为重点投资标的。尽管蒙牛后期因战略冒进导致回报波动,但投资初期其液态奶市场份额与渠道下沉潜力,正契合高观对 "市场领导者" 的界定标准。技术层:引入现代金融技术优化投资组合。例如,在半导体行业投资中,高观运用布莱克 - 斯科尔斯模型评估台积电期权价值,结合产业链调研构建跨周期头寸。至于高观在中国的投资脉络,也算是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转型轨迹:1985-2000 年:聚焦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如广东的玩具工厂与浙江的纺织企业。书中披露,高观曾投资一家为耐克代工的东莞鞋厂,利用其低成本优势获得稳定股息回报。2000-2013 年:转向互联网与消费升级。阿里巴巴 B2B 业务在 2007 年上市前,高观通过测算其 GMV 增速与获客成本,判断其具备 "平台经济" 特质,果断参与 Pre-IPO 轮投资。2013-2021 年:深耕科技创新与 ESG 领域。面对碳中和趋势,高观投资了一家专注于光伏逆变器研发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专利分析与碳足迹测算,验证其符合 "气候差异" 投资标准。罗兰士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四个真理,实则是对投资本质的哲学化提炼:努力工作:高观团队每年调研企业超过 300 家,积累的分析报告摞起来超过 3 米;抑制贪欲:在 2007 年 A 股泡沫中,高观将沪深 300 指数仓位从 30% 降至 5%,规避后续 60% 的跌幅;环境责任:书中专章讨论 "气候分叉" 理论,高观投资的碳映射工具已覆盖 70% 的亚洲持仓企业;享受过程:罗兰士在慈善领域的投入,与其投资理念形成闭环 —— 两者都需要时间沉淀与长期主义。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投资框架,而在于它展示了如何在市场噪音中保持理性思考。正如书中所述:"真正的护城河不是商业模式,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 这句话,既是对企业的警示,也是对投资者的箴言。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