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4千字
字数
No.30
科学技术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拯救生命还是威胁健康,抗生素如何影响人类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事实上每个人都服用过抗生素。它们可以救人一命,但也可能是无用的。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使用的?当抗生素的有效性持续下降时会发生什么?
如今,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全球性健康议题。从拯救生命到威胁健康,抗生素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抽丝剥茧地探讨了抗生素这一复杂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抗生素如何在人类、植物和牲畜中使用(和过度使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后果,全球化的世界如何使抗生素抗药性迅速蔓延,以及面对医疗保健系统人们应该如何做出决定,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翻译团队
- 总序
- 前言
- 致谢
- 1 抗生素的来源和功能
- 什么是抗生素?
- 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区别是什么?
- 抗生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有什么区别?
- 抗生素品种为何如此繁多?
- 抗生素可以对付病毒吗?
- 人们为什么会混淆细菌和病毒?
- 抗生素是如何被发现的?
- 抗生素是从哪儿来的?
- 抗生素是如何生产的?
- 新型抗生素:在实验室中创造还是从自然界中寻找?
- 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后接着要做些什么呢?如何将其用于感染治疗?
- 全世界都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吗?
- 假冒伪劣抗生素有多普遍?
- 什么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 2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抗生素如何使用?除口服和注射外还有什么用药方法?用药方法由什么决定?
- 口服和注射一样有效吗?
- 进入体内的抗生素都去哪儿了?它会到达所有器官和组织吗?抗生素在人体内的最终命运如何?部分抗生素会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吗?
- 抗生素排出人体后会发生什么?
- 为何使用那些不被胃肠道吸收的抗生素?
- 如何决定使用哪种抗生素?
- 药师、医生、患者能获得哪些抗生素相关信息?
- 抗生素用药后多久才起效?为什么有些抗生素只需用药一次,而有些要用药几周甚至更长时间?
- 抗生素的安全剂量由什么决定?
- 抗生素可以过量使用吗?
- 除了对致病菌有效外,抗生素还有其他作用吗?
- 抗生素的药效可以维持多久?
- 为什么治疗结核病之类的感染时总是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
- 患者必须全疗程使用医生处方中开具的抗生素吗?
- 治疗用剩下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新发感染吗?可以送给家人或朋友吗?
- 剩余抗生素该怎么处理呢?
- 使用过期抗生素危险吗?
-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而非治疗已发生的感染)?
- 手术时如何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其他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大规模抗生素治疗?
- 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什么后果?
- 抗生素在人群中是如何使用的?什么人需要使用抗生素?
- 开具抗生素处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为何治疗呼吸道感染时会如此普遍地使用抗生素?
-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是否因地而异?
- 抗生素消耗量在增加还是减少?
- 美国人用抗生素的支出有多少?
- 3 抗生素使用后果:人用抗生素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有什么区别?过敏反应的表现和症状是什么?
- 抗生素不良反应有多常见?
- 引起不良反应需要多大剂量的抗生素?
- 遗传因素会影响抗生素不良反应吗?
-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 晒太阳是否会导致人们产生抗生素不良反应?
-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副作用为何引起如此多的关注?
- 什么是艰难梭菌结肠炎?它来自何处?
- 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 导致艰难梭菌感染与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 艰难梭菌结肠炎如何治疗?
- 什么是粪菌移植?
- 粪菌移植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吗?
- 为什么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和之后会发生真菌感染?
- 什么是微生物组?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 什么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 人类微生物组的功能是什么?
- 抗生素如何影响人类微生物组?
- 人类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会影响动物微生物群吗?
- 除抗生素外,其他药物也会影响人类微生物组吗?
- 肠道微生物群能否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 4 抗生素的其他用途(非人类用途)
- 除了用于治疗人类感染,抗生素还有哪些用途?
- 近年来生产的抗生素有多大比例用于人类?
- 为什么给健康的动物使用抗生素?
- 抗生素都用于哪些动物了?
- 动物使用了哪些抗生素?人类使用的抗生素会用于动物吗?
- 美国以外的国家会把抗生素用于食用动物吗?
- 水产养殖业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何?
- 鱼类和其他动物使用的抗生素可以用于人类吗?
- 给动物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什么后果?
- 人们购买的肉鱼蛋奶中会有抗生素残留吗?
- 为什么要给蜜蜂使用抗生素?
- 植物也会发生感染吗?抗生素为什么被用于植物?使用频率如何?
- 植物感染会传播给人类吗?
- 植物感染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 植物性食物是否会被抗生素污染?
- 在大型养殖场(例如工业化的鸡、猪、牛养殖场)给动物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 环境中抗生素的其他来源有哪些?
- 5 抗生素耐药性
- 什么是抗生素耐药性?
- 抗生素耐药性来自何处?
- 细菌逃避抗生素的机制是什么?
- 细菌如何破坏抗生素或使抗生素失效?
- 细菌如何通过修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 细菌如何阻止抗生素通过细菌细胞壁?
- 细菌如何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
- 细菌如何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点?
- 细菌如何在关键功能受到抗生素影响时得以生存?
- 细菌逃避抗生素作用的其他耐药机制有哪些?
- 如何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耐药性是如何在细菌间传递的?
- 细菌间抗性基因转移发生在何处?
- 耐药菌和抗性基因是如何在世界各地传播与转移的?旅行在其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 旅行者是如何感染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菌通常在何处被发现?
- 旅行者感染耐药菌的频率如何?他们是否会将耐药菌传播给其他人?
- 什么是医疗旅行?在国外接受医疗服务的旅行者有感染耐药菌的风险吗?
- 大型集会是重要的传染源吗?会加剧感染或耐药菌的传播吗?
- 什么是污水流行病学?
- 耐药菌如何在医疗机构传播?
- 有没有不依赖人类活动的耐药菌传播方式?
- 伴侣动物是否会携带抗生素耐药菌?
- 细菌从动物传播给人类有其他哪些途径?
- 抗生素耐药性会消失吗?
- 哪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 为什么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
- 多耐药结核病与广泛耐药结核病有何区别?
- 抗生素耐药菌已经遍布全球了吗?
- 抗生素耐药性水平是否受抗生素消耗量的影响?
- 如何延缓或阻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 6 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 抗生素耐药菌感染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 与抗生素敏感菌相比,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会更轻、更重,还是同样严重?
- 抗生素耐药菌感染的后果是否更糟?
- 如果抗生素变得无效会有什么后果?人们所说的“后抗生素时代”是什么意思?
- 当前哪些医疗操作依赖高效的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 当细菌对一线抗生素耐药时,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抗生素可用?
- 与一线抗生素相比,其他抗生素是否一样安全有效?人们是否买得到也用得起?
- 当细菌产生耐药性后,抗生素还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吗?
- 如今会有人死于抗生素耐药菌感染吗?
- 抗生素为什么被认为是社区药物?为什么服用抗生素会影响到邻居和社区?
- 为什么淋病如此难治?
- 7 减少抗生素需求的干预措施和抗生素替代疗法
- 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从而减少抗生素需求?
- 为什么提供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 食品加工和处理如何影响抗生素的使用?
- 如何通过接种疫苗来减少抗生素需求?
- 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如何帮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流感病毒为何备受关注?
- 疫苗能否用于预防动物感染?能否预防可能影响人类的动物感染?
- 如何通过控制蚊子和蜱等病媒生物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 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吗?
- 消毒剂和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效吗?
- 如何使用金属铜来减少感染?
- 有没有不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感染的方法——不像使用抗生素那样导致耐药性的治疗方法?
- 还有哪些治疗感染的方法可以不使用抗生素?
- 什么是噬菌体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种疗法的使用现状如何?
- 噬菌体疗法:展望未来
- 目前,噬菌体和细菌素的应用状况如何?
- 8 抗生素有效性的维持与新型抗菌疗法的研发
- 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有多普遍?
- 哪些方法能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不合理处方?
- 如何从患者角度减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
- 何谓抗生素管理项目?
- 抗生素管理项目成效如何?
- 抗生素过敏是如何成为抗生素管理项目的关注重点的?
- 准确的诊断检测如何在减少抗生素使用中发挥作用?
- 什么是降钙素原?降钙素原水平可以指导抗生素治疗吗?
- 降钙素原水平对新生儿感染治疗有指导意义吗?
- 为什么有些情况下快速诊断检测反而会导致抗生素使用增加?
- 能否利用尿液、唾液、呼出气体或其他标本来诊断感染?
- 各国机构和国际机构在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 为什么制药公司不研发更多新型抗生素?为什么药物研发项目中没有更多的抗生素?
- 哪些细菌是研发新型抗生素的首要目标?
- 目前正在研发的抗生素或抗菌产品有哪些?
- 谁负责研发新型抗生素?谁来承担研发成本?什么激励措施或方法会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发?
- 细菌感染治疗产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