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掠夺与创新——全球能源霸权的角逐、崩溃与重建。

内容简介

2008年至今是石油工业史上少有的多事之秋:石油价格不断暴涨暴跌;石油生产技术有了显著进步;主要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受到新的经济现状影响;人们对全球环境前景的看法发生改变。

本书深入研究了一些石油领域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石油工业,还影响着石油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尤其是在这个石油需求屡攀高峰的时候。如今,为了防止灾难性的全球变暖现象,我们必须加速全球能源的脱碳进程,迎来石油复兴和所谓的“石油终结”(即所谓的“让石油留在地下”的观念)的伟大时代。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中国读者的信
  • 致中国读者的信
  • 本书赞誉
  • 作者简介
  • 引 言 引燃人类世掠夺与冲突、创新与创造的火种
  • 第一部分 石油风暴从未停歇
  • 第1章 现代能源转型的嬗变
  • 难以撼动的汽油帝国
  • 商用航空率先摆脱燃油依赖
  • 能源争霸带动循环经济
  • 第2章 油价涨跌逻辑与大国之战
  • 经济危机中的国际能源市场
  • 石油储量与权力再分配
  • 美元陷阱与欧佩克的反击
  • 第3章 继续使用化石燃料的代价
  • 战争与腐败滋生的供应链
  • 产油大国终将走向末路?
  • 让社会为能源发展埋单
  • 第二部分 沙丘上的石油之花
  • 第4章 全球能源消耗格局
  • 备受燃料市场青睐
  • 挑战“石油枯竭”论
  • 第5章 连接世界的石油命脉
  • 地理红利还能吃多久?
  • 大航海时代,终点是波斯湾
  • 第三部分 投资大赛与运气博弈
  • 第6章 勘探热潮引领能源革命
  • 德州仪器的诞生与法国斯伦贝谢兄弟
  • 大型“油服”技术投资发家史
  • 越过争端,开拓“流动的国土”
  • 全球公认技术难题带来的极限挑战
  • 第7章 村里走出来的战略资源
  • 百年能源巨擘全球贸易掠夺战
  • 产能之争:勘探特许权与配额制
  • 石油行业最惊人的成就
  • 第四部分 独立自给vs组织垄断
  • 第8章 血与汗堆起的技术堡垒
  • 从人工向智能化迭代
  • 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启示
  • 技术革新能弥补利润鸿沟吗?
  • 第9章 冻土上的扩张和震荡的大洋
  • 牵制小国命运的能源通道
  • 谁扼住了通往东亚的贸易咽喉?
  • 第10章 规模化转型掀起贸易风浪
  • 研发优质航空燃料迫在眉睫
  • 高度区域化的终端市场
  • 规模经济与战略石油储备
  • 第五部分 能源大洗牌正悄然进行
  • 第11章 不确定的新时代
  • 经济脱碳筚路维艰
  • 化石燃料的统治还远未结束
  • 尖端科技与创新基础才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第12章 繁荣与破局
  • 非常规能源常规化的前景
  • 未来10年非碳经济的终极能源载体
  • 巴菲特为何还要继续投资化石能源?
  • 图表说明
  • 附录A 计量单位、缩写、定义和换算
  • 附录B 简短术语表
  • 附录C 石油的基本性能和计量单位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源战争的过去和未来

    在 20 世纪,液体燃料的发展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从 1926 年戈达德成功发射历史上首枚液体燃料火箭,到城市化进程中高速公路、立交桥、停车场和购物中心的拔地而起,液体燃料成为了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008 年,石油工业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动荡时期,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技术进步、经济现状的变化以及全球环境前景的看法转变,共同塑造了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城市化是液体燃料应用的一个显著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城市扩张不仅带来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还引发了耕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问题。城市扩张的空间模式研究显示,城市增长包括自发式、边缘式、填充式和线性轴状等多种模式。这些扩张模式与液体燃料的需求紧密相关,因为城市扩张需要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 2008 年,石油工业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四川汶川地震对石化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停产,人员伤亡。这一年,中国石油集团在多个盆地获得重要勘探成果,显示了国内石油勘探的积极进展。然而,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值和效益从高峰跌入低谷。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替代石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然气不仅可以直接替代石油,还可以作为高价值的石油化工原料。在北美和欧洲,天然气已在家庭取暖领域取代了燃料油。在工业领域,天然气也取代了燃料油,成为发电厂和工业企业的重要能源。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一种是将压缩天然气直接用于乘用车,这种方式只需对发动机进行微小改动,适合城市车队运营公司和其他街道行驶车辆的所有者采纳。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即采用高效的联合循环燃气涡轮为电动汽车发电。中国从 2000 年开始尝试将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试点。液体燃料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城市扩张到石油工业的动荡,再到天然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液体燃料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人类社会与能源的深刻联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将继续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這本書揭示了日用而不知的能源複雜性,

      這時代對 ESG 的倡議,主要在減緩全球暖化,政府則透過「節能減碳」的口號,來讓人們獲得參與感。這與全球實際的石油儲備已經沒有直接關係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