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1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改革核心与经济政治体制结合部
内容简介
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也是调整政企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政府与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积极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等多项重要改革工作的关键内容或重要基础。本书分八章,考察分析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内容和着力点,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与民主和社会改革、与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关系。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政府职能转变:概念、历史沿革与认识过程
- 第一节 深入、细化与全面的理解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 一 更深入、细致地厘清政府职能概念
- 二 更全面地理解“转变”的含义
- 三 二战以来西方典型国家政府职能的变化趋势
-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
- 一 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前提
- 二 被动调试阶段(1984—1998)
- 三 焦点探索阶段(1998—2003)
- 四 全面推进阶段(2003—)
- 第三节 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认识历程
- 一 以转变政府职能配合经济建设
- 二 使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阶段
- 四 政府职能要体现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第四节 滞后与课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 一 两个“不相适应”: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
- 二 两个“质量不高”:缺乏理论积累与政府运行的水平局限
- 三 两种“不协调”:地方政府职责错位与央地间政府职责同构
- 四 核心职能换位与全面履行职能的有机结合
- 五 “后战略机遇期”应当完成的时代课题
- 第二章 政府职能转变在改革与发展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 第一节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与改革关节点的把握
- 一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特色:积极探索系统、协同改革之路
- 二 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改革关节点的合理把握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
- 一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巩固和落实
-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对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 一 转变政府职能促动政治体制改革“生长点”的发育
- 二 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更为均衡、充实
- 第三章 政府职能的层次性与转变政府职能的阶段性
-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内在层次化
- 一 政府功能与职责的渐次具体化
- 二 政府功能的历史变化和时代更新
- 三 政府职责的主观选择和客观实现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逻辑
- 一 划分内外: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 二 明确上下:政府内部的结构分工
- 三 内嵌市场:政府职责实现方式的转换
- 四 协同履责:政府职责的全面提速
-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的阶段性
- 一 工业化:政府职能转变趋向集约化阶段
- 二 城市化:政府职能实践范围的普世化阶段
- 三 福利化:政府职能转变的跨界发展阶段
- 四 市场化:政府履责方式的再次界定
- 第四节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特殊性
- 一 经济与政治:改革整体布局的选择
- 二 党政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之一
- 三 政府职能转变的多重阶段叠合
- 四 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基础不足
- 五 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动力的不均衡
- 第四章 转变政府职能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一节 中国发展方式的特征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
- 一 产业链转移与生态环境: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动力”
- 二 观念、体制与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阻力
- 三 调整产业、区域、收入三个结构:转型发展的路径
-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 一 促进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 二 强化府际、政企、中外政府间的联系
- 三 政府职能向着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转变
- 第三节 从国际经验看转变政府职能与转变发展方式间的互动机制
- 一 转变发展方式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驱动力量
- 二 转变政府职能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 三 转变政府职能与转变发展方式之间的互动机制
- 四 转变发展方式与转变政府职能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
- 第四节 政府职能的“进退结合”与“监管均衡”
- 一 “进退结合”:形成合理的政府与市场互动互补关系
- 二 “监管均衡”:保障市场机制良性运行
- 三 “梯度渐进”:实现政府职能的差异化转变
- 四 “动态调整”:建立定期评价与调整机制
- 第五节 转变政府职能与转型发展的嵌入与融合:以杭州为例
- 一 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 二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 第五章 转变政府职能与民主参与、社会建设
- 第一节 民主参与与转变政府职能关系的理论基础
-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政府职能
- 二 社会决定国家——民主参与决定政府职能
- 三 强政府强社会模式下的政府职能
- 四 社会建设是民主参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联结点
- 第二节 民主参与与转变政府职能的关联机制
- 一 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来源
- 二 政府职能范围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 三 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
- 四 监督和评价政府履职
- 五 总结:民主参与促进政府履职观念的转变
- 第三节 民主参与促进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
- 一 基本判断:民主参与与政府职能转变相互促进
- 二 民主参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典型案例
- 三 加强社会建设是新的着力点
- 四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纳入民主因素是一种创新
- 第四节 转变政府职能中民主参与的发展趋势
- 一 转变政府职能中民主参与存在的不足
- 二 以民主参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措施
- 三 增加政治生活的社会性因素作为长远目标
- 第六章 转变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
-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的“双向互动”
- 一 政府职能是机构设置的逻辑起点
- 二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主要依据
- 三 机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载体
- 第二节 改革以来机构改革的三个逻辑
- 一 组织逻辑主导下的机构改革(1982—1993)
- 二 职能逻辑主导下的机构改革(1998—2013)
- 三 政治逻辑:在稳定基础上谋发展
- 第三节 中国机构改革的“双重使命”
- 一 时代背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接踵而至
- 二 现代化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 三 后现代化目标:提升服务品质
- 四 小结:挑战与契机并存的机构改革
- 第七章 转变政府职能与地方建制调整
-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与地方建制的互动机理
- 一 政府职能在地方建制安排中的基础地位
- 二 职能定位偏差与地方建制调整的“强经济”导向
- 三 转变政府职能与改革逻辑导向的重新定位
- 第二节 地方建制调整中存在的主要认识偏差
- 一 “官本位”传统对改革的制约作用依然明显
- 二 过于强调改革的经济导向
- 三 忽视改革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影响
- 四 无视改革对于平衡府际关系的影响
- 第三节 当前地方建制调整面临的重点课题
- 一 转变政府职能与完善大都市区治理体系
- 二 转变政府职能与市辖区整合
- 三 转变政府职能与乡镇分类改革
- 第八章 转变政府职能与优化政府运行过程
- 第一节 优化政府运行过程在转变政府职能战略布局中的战术意义
- 一 从“体制”到“过程”:新的改革视角与阵地
- 二 优化政府运行过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第一线”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运行过程的精良化与精细化
- 一 政府职能内容重点的渐次位移要求政府运行理念的同步更新
- 二 政府职能范围的适时变化要求政府运作流程进行再造整合
- 三 政府职能体系的空间分布要求政府行为分化的对应匹配
- 第三节 优化政府运行过程是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技术支持”
- 一 政府运行质量的提升是政府职能转变成效的最“直观”体现
- 二 职能转变的到位程度有赖于政府履职方式的改进程度
- 三 政府履职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节奏
- 第四节 充分发挥优化政府运行过程的“窗口”效应
- 一 高度规范与适度柔性相结合
- 二 监督强化与治理简约相结合
- 三 以“软服务”限制“硬差距”
- 四 以“日常性调整”配合“阶段性改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