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推理和黄金时代的完美结合,一瓶天价红酒,一条死亡信息,两个畅销作家……“霍桑探案”第二册,机智又幽默,每页都会翻出一个谜。

内容简介

著名离婚律师惨死家中,凶器是一瓶价值两千英镑的昂贵红酒。死亡现场的墙上留下了三个数字:182。

还不待前一本书出版,霍桑就带着这个很像BBC电视剧《神探夏洛克》里面会出现的案子找到了霍洛维茨。两人再次开始了一波三折的探案。这期间霍洛维茨遭遇了很多挫折,比如剧本被嫌弃、电视剧拍摄进度落后、坏天气、遭人诬陷、不得不变成华生(他明明想当侦探),还有其他(比他更有人气的)作家。

与此同时,霍桑身上的谜团也越来越多,甚至比案件还要错综复杂。

霍洛维茨面对自己的笔记本,绞尽脑汁:一瓶天价红酒,一条死亡信息,一则丑闻,一段往事,两个畅销作家。这一切的联系究竟是什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安东尼·霍洛维茨重要作品年表
  • 第一章 场景二十七
  • 第二章 汉普斯特德谋杀案
  • 第三章 苍鹭之醒
  • 第四章 遗言
  • 第五章 梅斯菲尔德·普莱斯·腾博
  • 第六章 她的故事
  • 第七章 他的故事
  • 第八章 母亲与儿子
  • 第九章 火车轧死人
  • 第十章 约克郡的英格尔顿
  • 第十一章 车站旅馆
  • 第十二章 俳句
  • 第十三章 柏力街
  • 第十四章 敦特书店
  • 第十五章 朗姆酒兑可乐
  • 第十六章 书友会
  • 第十七章 追逐
  • 第十八章 垃圾箱潜入者
  • 第十九章 剑与魔法
  • 第二十章 绿色烟雾
  • 第二十一章 犯罪谜底
  • 第二十二章 一百分钟
  • 第二十三章 犯罪团伙?
  • 附录 格雷戈里·泰勒的一封信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霍桑探案」系列二(无剧透)

    距离「霍桑探案」系列的上一部作品 ——《关键词是谋杀》的中文版出版,仅仅三个月,就读到了本书的中文版,实属意外之喜 —— 原以为要等到明年呢。我在《关键词是谋杀》书评的结尾,就提到了本书。提到了作者的《喜鹊谋杀案》和《关键词是谋杀》,先后实现了日本推理四榜(海外榜)的 All Kill。而本书,在日本已经揭晓的「2020 周刊文春推理 Best 10」和「2021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的 “海外榜” 中,又是第一名。至于是否能像之前的两部作品实现四榜 All Kill,在剩下的两个榜单揭晓后,我们才能知晓。在霍洛维茨的驾驭下,本书作为「霍桑探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和上一部同样精彩。并且,对于我自身而言,在核心推理部分,更对我的胃口。因此在我心中,是超越前作的。对于阅读过第一部作品的读者,甫一开篇,就是熟悉的味道。在作者极力营造真实的场景中 —— 作者撰写剧本的《战地神探》在伦敦街头的拍摄现场,霍桑毫不意外地,甚至令人微微讨厌地,“肆意” 出场。接下来就是霍桑针对作者的几段,福尔摩斯式的 “一眼看穿”。当然推理过程也在 “华生” 地追问下,出现在了章节末尾。关于 “案件”,与前作同样的开门见山。第一章霍桑出场,第二章就带来了谋杀案的消息。去过现场,经过霍桑的初步推理之后,案件愈发疑点重重,也愈发引人入胜。在第四章末尾,作者写到,「到目前为止,我漏掉了三条线索,误解了另外两条。」作者在《关键词是谋杀》中也有类似的 “恼人” 表述:在那本书的第三章就写到,有一条「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凶手身份」的信息。不知这一点,是否会成为「霍桑探案」系列的标志性表述方式,就像奎因的 “挑战读者” 环节一样。只能不甘心地回过头,把之前的章节,再反复咀嚼几遍,然后又不甘心地继续读下去。随着侦探二人组的 “家访”,隐藏的人物关系和作案动机逐一浮出水面,背后是霍洛维茨讲故事的能力。当然了,长篇推理小说,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死者呢?本书作为福尔摩斯式的故事,霍洛维茨作为福尔摩斯 “正统” 的续写作者,自然会在本书中对其频频致敬。书中,在读到墙上出现文字的一瞬间,几乎立即想到了《血字的研究》。从头至尾,福尔摩斯都贯穿其中。同时,霍洛维茨作为研究阿婆的专家,读者应该也很高兴在本书中看到阿婆的影子。在第二章作者就 cue 到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后文也提到了阿婆的其他作品。还提到了阿婆的故乡 “托基”。我在之前的书评中说过,福尔摩斯式的故事,并不是纯粹的本格,把它和本格比较 “诡计”,是不合适的。但和上一部作品不同的是,即使面对偏爱 “本格” 的读者,本书的核心推理(勉强可以说是核心 “诡计”),我猜也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例如,本书包含了 “不在场证明” 这一 “本格” 的典型元素。在 “解谜” 部分的叙事结构,也是 “本格” 作品中常见的结构。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这一点点到为止。当然了,对于福尔摩斯式的故事,“诡计” 永远都不是核心,实际上都不是必要的 —— 即使它有阿婆的影子。在侦探二人组的 “家访” 中,线索、推理和 whodunnit,才是核心。必须要提的是,本书又出现了霍洛维茨的惯用伎俩,那就是对中文读者不是很 “友好” 的异位字谜。在第一部《关键词是谋杀》中,也出现了异位字谜,我在书评中没敢点明,因为那个异位字谜可能会暴露关键线索。当然,在《喜鹊谋杀案》中也是。在本书中,作者写到,「我喜欢字谜,代码,首字母缩略词……」好家伙,绝对是内心告白了。结尾作者的遭遇,肯定会让读过第一部作品的读者忍俊不禁。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一份三本书的合同」。本系列的第三部作品《A Line To Kill》,将在下个月(8 月)出版。英文版还要等一个月,中文版最快也要明年了吧?这次的案件竟然是在一个封闭的岛上,感觉阿婆的影子越来越重了,不过更令人期待了。PS:当下最期待的推理小说中文版译作,霍洛维茨的苏珊・赖兰系列,继《喜鹊谋杀案》之后的第二部作品 ——《Moonflower Murders》。去年读得原版,同样书中书的模式,同样熟悉的风格和味道。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戏剧性的,作者再一次在最后被凶手刺伤

      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是英国知名侦探小说作家、编剧还是熟悉的味道,福尔摩斯式的 “见面问候”—— 尽管刚见面,你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就已经全部被他看在眼里,他不是提前知道,只是根据蛛丝马迹就判断出了这一切这部小说不光有福尔摩斯式的 “见面问候”,整篇文章都时隐时现柯南・道尔小说的影子,不突出,不违和,总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如果上一部小说中,作者是出于第一次实际参与案件侦破的 “兴奋”,而且霍桑又不太跟他分享线索的情况下,他格外的想要凭自己的能力破案。结果却是没能看清真相,反而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那么这一部作者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也知道可能会遇到危险,却依然想要自己破案,除了对霍桑一贯风格的不爽,更多的是因为警方的人对他的要挟以及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各种意义上 “压迫”,让他想要以破案来回击而且,作为写过很多侦探小说,且出版了《丝之屋》的作者,他依旧沉迷于一种想法:“我会成为那个解决难题的人,并且在最后一章,当嫌犯聚集在一个房间里时,是我在解读案件。” 这也许是所有 “业余” 侦探都想要做到的一件事吧这部小说中,作者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探寻霍桑这个人,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一切一切。作为一名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超出了他的掌控,他没有办法更详细的描写所见到的这个人物行为,而导致这些行为原因,或者更深层次的心理,他却无法碰触到。这也许是身为一个作者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吧从以下几段描写,能够看出作者对霍桑的不满,无论是在生活中对他的隔离,还是在侦破过程中对他的排斥 “他性格阴暗孤僻,即便我是他的传记作者,他也拒绝告诉我任何关于他个人的事情。至少可以这么说,我发现有时候他的态度令人感到不快。他总是骂人、抽烟,还叫我‘托尼’。如果让我从现实生活中挑选一名主人公,那肯定不会是他。”“每当霍桑看到什么或想出什么办法时,都会故意瞒着我,好像这是个猜谜游戏。这是侦探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我总是觉得很恼火,但又非常清楚我无能为力。”“我对他了解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少。” 小说中还有一些描写,不同于一般的侦探小说一般的侦探小说,只有凶手会说谎,一旦发现有人说谎,基本上就能锁定凶手。而这部小说中,几乎所有案件相关人都或多或少在说谎,而他们的谎言都有可能影响案件最终的判断。就好像摆在面前的线索都是谎言,先要沿着谎言前进,当发现不合理以后,再综合信息判断真相应该是什么,然后回头 “质问” 当事人,用事实迫使他说出真话。一天一天谎言的揭穿,直到最终找到真相作者再一次充当了读者的角色,拿到所有的线索,信心满满的提出自己的推理,然后发现自己对线索的理解以及解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最终推理的失败。非常的有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周一口气读完了安东尼 - 霍洛维茨的两本书《关键词是谋杀》和《关键句是死亡》。这一是位高产作家,续写过福尔摩斯,007 的作品,做过编剧,写过剧本。自《喜鹊谋杀案》和《猫头鹰谋杀案》以女编辑苏珊为主角的 "书中书" 故事后,这两本是全新的系列 — 霍桑探案,作者把自己融入其中,就如华生是福尔摩斯案件的讲述人,作者安东尼自己就是霍桑案件的讲述人。在这本小说里真实事件和人物同书中的事件和人物穿插交织,让读者恍惚觉得自己同主角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这是真实发生的案件。当然,作者还是一如即往的自信,在《关键词是谋杀》一书中,第二章就清楚表明所有关键线索都在第一章中交代清楚了。在《关键句是死亡》一书中,也在中间章节明确写清所有线索已集齐。这份对书中推理逻辑的自信,让读者看得大为过瘾。既然把自己写到了书里,作者也免不了自嘲和以读者视角来点评自己,这份幽默感也是让这两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的一大因素。目前得到上该作者的书仅引进了 5 本,希望能快点儿读到他其它的著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