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倾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大多数人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实际上更好的倾听者。但很多时候,人们似乎都不听彼此说话:“他希望我能听听他的困难,可是却对我的难处不闻不问。”“她老是在抱怨。”“我唯一一次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在他告诉别人的时候不小心听见的。他为什么从不对我说这些?”“我没法子同她说话,她太挑剔了。”……夫妻情愫的日渐淡漠、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朋友同事之间的疏离冷落,长期的沟通不良(甚至不沟通)往往是主因,而罪魁祸首正是“听障”:一方或双方不愿倾听。为什么我们与家庭成员、浪漫伙伴、同事或朋友交谈时常常没有连接?情绪反应如何阻碍真正的交流?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件;但大家都急着说,却少有人用心听。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麦克·P·尼可斯博士深知“善听”对于建设各关系的重要性,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临床丰富经验,他归纳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所需的各项技能:先搁置自己需求,抱持同理,化解情绪化反应,运用反应式倾听……在本书中,他结合令我们感同身受的真实的案例和系统的心理解析,附以简单实用的练习,旨在让你掌握如何利用真正倾听来改善自己的个人和职场关系。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对本书的赞誉
  • 译序
  • 前言
  • 第一篇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 第一章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 第二章 倾听可形塑自我及人际关系
  • 第三章 沟通是如何瓦解的
  • 第二篇 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
  • 第四章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说?”
  • 第五章 内在的期望损害了我们倾听
  • 第六章 情绪化让我们具有防卫性
  • 第三篇 倾听的技巧
  • 第七章 倾听的核心: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
  • 第八章 同理心自开放做起
  • 第九章 如何化解情绪化反应
  • 第四篇 人际关系中的倾听艺术
  • 第十章 亲密伴侣间的倾听
  • 第十一章 家庭中的倾听
  • 第十二章 倾听儿童与青少年
  • 第十三章 倾听朋友及同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倾听,我只推荐这一本

    为什么在生活中有那么多 “沟而不通”?

    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只沟通而不倾听。

    当沟通双方都在急着表白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感受,那就是没有任何一方在听,没有任何一方被听到,结果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效果类似于 “狗吵架”。

    好好说话的第一步,不是如何说出漂亮的话,而是平心静气地去听。

    这一本《学会倾听》想要告诉你:如何倾听?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我想用 nlp 逻辑层次结构做梳理。
    1 倾听者的愿景
    “停下来,听一听你生命中重要的人说话!”

    “倾听,是最滋养人心的养料!”
    2 倾听者的角色
    倾听者,只是组成一个人身份中的一个角色;

    它是光亮还是黯淡,都取决于个人内心的投射。
    3 倾听者的信念与价值观
    第一个信念组块 —— 倾听,无比重要

    (1)倾听,是社交天性,渴望倾听就是渴望逃离社会孤独;

    (2)不倾听,是一种伤害,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不倾听,伤害更深;

    (3)倾听,是一种见证,通过倾听见证对方的生命经验,在见证中看见 ——“I see you”;

    (4)倾听,是一种尊重,被倾听就是被重视、被认可;

    (5)倾听,是一种疗愈,倾听的过程传递着巨大的疗愈能量,消除痛苦,拉近距离;

    (6)倾听,塑造自我和关系,被倾听的孩子会生长出自信,倾听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结。
    第二个信念组块 —— 倾听,关键在心

    (1)倾听的内核是 “仁”,倾听只是仁心的一个表现,用 “仁” 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是 “本”;

    (2)倾听需要 “恕”,所谓 “恕” 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不被倾听,那就不要不倾听别人,就不要变成你不喜欢的那些听者。

    (3)倾听,要打破自恋,是开放自己的心容纳别人的经验,如果自己的心太满了别人就进不来了。
    4 倾听者的能力
    能力 1:搁置自我

    在听的过程中,你却再想自己或者自己如何应对,那你不是在倾听,而是在和自己对话。真正的倾听者,有能力控制住自己想打岔或者争论的冲动,必须把自己想说的先暂时搁置下来,关注点在说者而非自己。
    能力 2:关心好奇

    真正的倾听者,需要对说话人本身,以及对他说的话感兴趣。开放的听者,因为能对说者有更深入、更完整的了解而不时体验到惊奇与喜悦。说者的话语里,隐藏的感受,是痛苦,还是悔恨,还是脆弱...... 不管是什么,用倾听去疗愈。
    能力 3:同理开放

    真正的倾听,是一种 “自我超越”。为了好好倾听,要先把自己的成见、假设以及需求搁在一边。同理心就像看电影,首先是开放自己去接纳,在角色中感同身受,转而为他人设想:“他说了什么?意思是什么?感觉又如何?”
    能力 4:控制情绪

    一方面是客体观察,不被说者的情绪压力击溃,把他的话放在关系中去体会,看到他内心的那个原生家庭的 “小孩儿”;另一方面是自体觉察,说者的话引发了自己哪一部分的情绪反应,这个情绪反应的源头在哪,回到童年去疗愈以解除这种情绪反应的束缚。能够在关系中 “分化”,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谐、滋养。
    能力 5:自我稳定

    倾听是要融入别人的世界,倾听具有责任和压力,必须要有稳定的自我。让自我成为厚实且弹性的容器,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言语,并且还能把那些不好的内容转化成好的。自我稳定,需要生理稳态、心理稳态和精神稳态。倾听也是一面镜子,照见别人的内心也照见自己的内心,在倾听中逐步发展自我三稳态。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他人。
    5 倾听者的行为
    倾听的方式并不难:

    (1)专注于对方说的

    - 把让自己分心的事搁在一旁;

    - 暂时搁置自己要说的;

    - 尽量不打岔;

    - 如果要打岔,应该是鼓励对方说更多​​​

    (2)试着抓住说者要表达的重点

    - 不要针对字面上的意义做反应,而是听到字面底下所隐藏的想法与感受;

    - 试着让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

    - 试着了解对方要说的​​

    (3)让说者指导你了解

    - 利用沉默、安抚与重述技巧;

    - 做出富有同理的评语;

    - 使用开放性陈述,不要使用封闭式陈述​

    ​​

    6 倾听者的环境
    面对不同的关系,发展不同的倾听:

    (1)亲密伴侣间的倾听 —— 在于彼此真正的需求,唯有认清彼此的差异,才能平复失衡。

    (2)家庭系统中的倾听 —— 被倾听创造了一种被谅解及有价值的感受,不被倾听则造成不安全感。

    (3)倾听儿童与青少年 —— 只有当父母不再认为孩子是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及受众待塑的陶土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听孩子说话。

    (4)倾听朋友及同事 —— 在于朋友、同事的交往中,平衡的互动才是友谊长存的秘诀。
    我认为,在这个倾听者的逻辑层次结构框架中,最重要的是 “信念和价值观”,清晰倾听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明白倾听的内核元素;最需要掌握的是五个倾听者能力,具有自控力、好奇心、同理心、情绪力、稳定的自我,是成为真正的倾听者甚至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倾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做人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倾听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每一本书里都藏着教养!修养应是更多谦和、温和,减少戾气、脾气。越温柔,越强大,与世无争,静如水!倾听是善意的接纳,拉近彼此距离。倾听是一门艺术,糅合了耐心,细心,贴心,努力改善倾听的效果,刻意练习技巧,通过练习改善沟通效果。善于倾听,心无杂念,一心倾听!这是日常交流中的优秀品质!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优秀的品质很多是反人性的,倾听也是。本书的很多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道理大家都懂,但一旦事情发生我们仍然按照固有的模式作出反应。倾听需要练习,尤其是反应式倾听。第一步:觉知,发现自己在倾听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练习,依照书中的指导意见改善倾听技巧;第三步:内化,由不自然变成一种新的习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