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钱理群谈读书,和你分享读书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是钱理群先生关于读书主题的文章汇编。分为四辑:读书三讲、青少年与读书、漫说读书人、杂谈读书。

其中既涉及读书要义之谈,又有对大学生、研究生谈读书、治学的演讲,还有鲁迅、周作人的读书生活以及民国读书人的读书经验,兼及民间思想村落里的读书故事。

个别篇目在网上曾发表,阅读量都非常高。

目录

  • 版权信息
  • 辑一 读书三讲
  • 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
  • 大学之大,大在能够自由读书
  •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 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
  • 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
  • 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 大学之大,在开创一个大生命境界
  • 读书,为了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 一、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 二、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从读书开始
  • 三、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
  • 辑二 青少年与读书
  • 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
  • 怀着欢度盛大节日的心情去阅读经典
  • 《高中生眼中的“经典”》点评
  • 亲古、中 远今、外
  • 为修身而读
  • 谁来指导孩子们?
  • 有必要设置必读书目吗?
  •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编写
  • 一、阅读就是对话
  • 二、“发现”世界的美——感官的开发
  • 三、“基本想象”:积淀和开发
  • 四、基本母题
  • 五、文理交融
  • 六、阅读经典,走近大师
  • 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 八、在“比较”中阅读
  • 九、“我有一个梦想”
  • 让诗歌伴随一生
  • 为什么要编这样一套书?
  • 如何编这套书?
  • 和理科学生谈读书
  • 一、文理交融是北大的传统
  • 二、进入专业,又走出专业:读一点文科的书
  • 三、用文学的方式读书
  • 沉潜十年
  • 一、沉潜十年:鲁迅的经验
  • 二、回到古代
  • 三、沉入于国民中
  • 辑三 漫说读书人
  • 风雨故人来
  • 鲁迅的读书经验
  • 鲁迅三读
  • 鲁迅与胡适
  • 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与胡适所处的地位
  • 二、“五四”时期他们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
  • 三、鲁迅与胡适也有分歧
  • 四、关于“整理国故”,胡适与鲁迅的另一个分歧
  • 五、胡适与鲁迅的真正分歧,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六、三十年代的同与不同,还反映在他们对孔子的态度
  • 七、鲁迅与胡适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范式
  • 八、如何看待与对待鲁迅与胡适的传统?与此相关的,如何看待鲁迅与孔子的传统?
  •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
  • 一、鲁迅为什么终生关注国民性?
  • 二、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 三、首先要启知识分子之蒙
  • 四、中国国民性的内在力量
  • 医学也是人学
  • 民国那些读书人
  • 为什么“并不遥远”又“相去甚远”?
  • “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 “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
  • “铁肩担道义”:对社会、历史、民族的承担
  • “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对自我生命的承担
  • “舍我其谁”:对学术的承担
  • 独立精神:“匹夫不可夺志”
  • “还是文人最自由”
  • 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
  • 把“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伦理
  • 那些年的读书小故事
  • 一、看电影和读小人书
  • 二、农村代替读书的“说书”
  • 三、化外之民庇护下的读书
  • 四、未来的哲学家的读书
  • 五、说偷书
  • 六、“文革”“黑市”里的换书
  • 七、民间口头创作与地下文艺沙龙
  • 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 读书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
  • 读书为己,立己
  • “一辈子在疑难中讨答案”
  • 读书即交友
  • 现代读书人
  • 培养“真正的读书人”
  • 书靠“读”,文章靠“写”
  • 辑四 杂谈读书
  • 谨防上当
  • 岁末谈读书(二章)
  • 一、我想读……
  • 二、留下柔软的感觉
  • 推荐两套书
  • 阅读的危机和如何应对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