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江湖漫游,一本书了解侠的定义,梳理侠的起源与发展,还原真实游侠形象,多角度解读中国侠意象,探究古今侠化形态。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内容有:侠、武士、骑士、牛仔:解读东西方文化中的尚武精神;江湖与侠:二者含义为何紧密相连?游侠与刺客的区别:司马迁为何给两者分别列传?侠之精神与行事准则:用九个关键字来理解侠;游侠日常:古代浪迹江湖的游侠怎么赚钱?窥探游侠的一天。

书中精彩专访包括:北京大学导师陈平原为你解读侠的定义以及中国文人的侠情结;北京大学导师戴锦华如何点评中国武侠电影;资深电影配乐陈勋奇带你重回《东邪西毒》中迷人诡谲的江湖世界;香港漫画家郑健和如何构建画笔下的江湖世界;中国古代装束与乐舞团队如何还原古代武士服装;安徽大学导师郝敬以李白为例,详细解读中国文人的传统理想人生;从剑文化的历史记载入手,再看当代铸剑师胡小军如何锻造神兵利器。

目录

  • 版权信息
  • Words of Editor 编辑的话
  • 中国侠文化发展史
  • 01 春秋战国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2 秦汉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3 魏晋南北朝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4 隋唐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5 宋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6 明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7 清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8 民国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09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早期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10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
  • 内容
  • 特征
  • 代表篇目
  • 中国历代著名侠客人物谱
  • 荆轲
  • 魏无忌
  • 专诸
  • 朱家
  • 侯嬴
  • 陈遵
  • 朱亥
  • 田仲
  • 鲁肃
  • 剧孟
  • 郅恽
  • 祖逖
  • 典韦
  • 郭元振
  • 郭解
  • 曹偕
  • 王克明
  • 王磬
  • 李阳
  • 甘凤池
  • 李白
  • 戴若思
  • 霍元甲
  • 谭嗣同
  • 黄飞鸿
  • 郭进
  • 徐师颜
  • 姚启圣
  • 知中《以侠之名》特集·言论
  • 01 东西方文化中体现尚武精神的理想人格
  • 日本武士
  • 武士的历史起源
  • 武士道
  • 武士文化表现
  • 欧洲骑士
  • 骑士的历史起源
  • 成为一名骑士
  • 骑士文学
  • 美国牛仔
  • 西部牛仔的历史起源
  • 牛仔精神与美国精神
  • 牛仔文化
  • 02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 03 人在江湖
  • 04 侠之精神与行事准则:关于侠的九个关键字
  • 05 侠客之祖:墨子与墨侠
  • 墨与侠的渊源
  • 墨侠的内涵
  • 墨侠和广义之侠的区别
  • 墨侠的没落
  • 06 制造儒侠:文化记忆之一种
  • 文人的别趣:儒侠的生成史
  • 剑胆琴心:儒侠的现代想象
  • 07 《史记·游侠列传》:司马迁对侠的定义
  • 侠的定义
  • 游侠郭解
  • 08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传奇侠客的历史典故
  • 信陵君、侯嬴和朱亥
  • 田光、荆轲和高渐离
  • 09 女侠: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赵处女
  • 红拂女
  • 李寄斩蛇
  • 聂隐娘
  • 谢小娥
  • 10 游侠与刺客的区别
  • 11 侠之没落,盗之儒化:侠文化的反面产物
  • “侠盗”为何?
  • “侠盗”之影响
  • “侠盗”之定位
  • 12 屈服及衰亡史:法律阴影下的侠
  • 犯禁之士:战国秦汉间的游侠
  • 法外的隐逸者:唐代的豪侠
  • 终于是奴才:明清之间的侠客
  • 13 从李白看古代士人的理想人生
  • 14 李白足迹
  • 1 剑阁
  • 2 散花楼
  • 3 青城山
  • 4 巫山
  • 5 荆门山
  • 6 岳州(岳阳)
  • 7 金陵(南京)凤凰台
  • 8 安州(安陆)
  • 9 悬空寺
  • 10 雁门关
  • 11 商山四皓碑林
  • 12 徂徕山
  • 13 兴庆宫
  • 14 天台山
  • 15 庐山
  • 16 华阳宫
  • 17 谢朓楼
  • 18 秋浦河
  • 19 九嶷山
  • 20 李白墓园
  • 15 古诗文中的侠文化:一箫一剑平生意
  • 战国秦汉:崛起的群体
  • 魏晋南北朝:精神失落的挽歌
  • 唐代:摇首于红尘
  • 宋元明清:帝国秩序下的衰歇
  • 晚清:最后的激荡
  • 民国:共同缅怀的文化记忆
  • 16 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
  • 萌芽
  • 初始
  • 成熟
  • 变化
  • 旧派武侠小说
  • 新派武侠小说
  • 17 新派武侠“金古梁”
  • 金庸
  • 金庸人生大事纪
  • 1924年
  • 1939年 age 15
  • 1941年 age 17
  • 1944年 age 20
  • 1945年 age 21
  • 1946年 age 22
  • 1948年 age 24
  • 1950年 age 26
  • 1952年 age 28
  • 1955年 age 31
  • 1957年 age 33
  • 1959年 age 35
  • 1960年 age 36
  • 1961年 age 37
  • 1963年 age 39
  • 1965年 age 41
  • 1967年 age 43
  • 1969年 age 45
  • 1970年 age 46
  • 1972年 age 48
  • 1981年 age 57
  • 1982年 age 58
  • 1984年 age 60
  • 1985年 age 61
  • 1989年 age 65
  • 1991年 age 67
  • 1992年 age 68
  • 1993年 age 69
  • 1994年 age 70
  • 1995年 age 71
  • 1999年 age 75
  • 2002年 age 78
  • 2004年 age 80
  • 2005年 age 81
  • 2009年 age 85
  • 2010年 age 86
  • 2011年 age 87
  • 2015年 age 91
  • 2017年 age 93
  • 金庸创作的江湖系统
  • 梁羽生
  • 梁羽生创作的江湖系统
  • 古龙
  • 古龙创作的江湖系统
  • 备注
  • 18 中国武侠电影:不断激活,不断创造
  • 19 陈勋奇:我的尚武精神支持我从谷底起步,继续迈向目标!
  • 20 “ 二次元”世界中的侠与武林
  • 动画
  • 漫画
  • 游戏
  • 国产三剑
  • 霹雳布袋戏
  • 21 郑健和:我塑造每个角色,都会以“侠义”为本
  • 22 装束复原:他们是中国古代真正的武士
  • 23 游侠的日常生活
  • 经济来源
  • 食客
  • 剽劫掠卖
  • 盗墓
  • 娱乐活动
  • 豪饮之侠
  • 击剑骑射
  • 嫖妓宿娼
  • 24 剑:侠所带兵,百器之君
  • 侠与剑
  • 剑文化
  • 25 中国古代侠的武功
  • 拳法
  • 少林拳
  • 内家拳
  • 兵械
  • 剑术
  • 刀术
  • 棍术
  • 暗器
  • 轻功
  • 硬功
  • 26 胡小军:古法铸剑,以侠之名
  • 参考文献
  • 中文
  • 外文
  • 知中 零售名录
  • 网站
  • 天猫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江苏
  • 浙江
  • 河南
  • 广西
  • 福建
  • 山东
  • 山西
  • 湖北
  • 湖南
  • 天津
  • 安徽
  • 江西
  • 陕西
  • 香港
  • 云贵川渝
  • 东北地区
  • 西北地区
  • 机场书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醒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日天涯路远,问谁留楚珮,弄影中洲?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98 本(171)#《以侠之名》🚢东方的侠义精神,经常被拿来与西方的英雄主义相比较。所以这本《以侠之名》特集,在开篇便介绍了东西方文化中四种典型的尚武人格 — 侠、武士、骑士以及牛仔。但 “侠” 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业或阶层,它更像是对具有某种精神特征的人群的概括。什么是侠?他们可以执剑三尺快意恩仇,斩尽天下不平事;可以策马踏歌,渔樵江渚,惯看秋月春风;也可以为国为民,重诺轻生,此身已许国再难许卿。🚢歌颂游侠的诗歌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往侠客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比如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另一类是赞扬侠客行侠仗义精神的,比如李白的名篇《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中国文言武侠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在唐传奇和笔记小说中都能找到侠的身影。比如裴铏的《聂隐娘》和《昆仑奴》等作品,便都是在描写侠。🚢许倬云在《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中这样定义 “英雄”:“我们所指的是这样特殊的人物:他站在一个枢纽的、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使得历史上的某些成就全归功于他一人。” 或许我们要说的这些人,并不都是时代里的伟人,但他们却曾站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节点上,寄托了人们渴望公平与正义的愿望。尽管他们最终还是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中,但他们的存在,却实实在在或短暂或长久地影响了一些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春秋战国时期,侠的数量不仅未减,反而还增加了。以养士闻名的战国四公子,不仅自己是颇有名望的侠,其门客中的名侠亦是大有人在。到了西汉时期,游侠更是盛行,并且还受到具有先见之明的文人的肯定,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从《后汉书》起,史家不再为游侠立传,可这不等于社会上不再有游侠。魏晋南北朝诗篇、唐传奇,以至宋元话本,其中的侠客形象,不少带有其创作时代的生活印记。当表现侠客的任务由史家转移到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肩上时,主观色彩无疑会得到大大强化。随着时代的推移,侠的观念越来越脱离其初创阶段的历史具体性,而成了一种精神气质象征,比如 “侠骨”“侠情”“侠节”“侠气”“侠烈”“侠行” 等等,说的都是这么一回事。🚢在我看来,武侠小说中的 “侠”,并不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实际个体,而是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以及当代世界与文类特征的一种融合。关键在于考察这种 “融合” 的趋势及过程,而不在于给出一个确凿的 “定义”。🚢“江湖” 是 “侠” 绕不开,并且具有特指意味的代名词,代表了一种生活的状态。江湖原本泛指五湖四海这一地理空间,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演进,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江湖一词最早跟侠发生关联,可以追溯至庄子的《大宗师》一文,他在里面写道:“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通过对比鱼在陆地和江湖中的不同表现,谈了人应该超越小环境,而到大环境中寻求真正的逍遥的道理。🚢侠对江湖的意义,则在于为失序的江湖重新构建秩序,竭尽自己所能来拯救江湖世界的危机,这样也就出现了江湖规矩。作为有别于现实统治社会的 “第二社会”,江湖规矩或秩序就像是道德化的 “法律”,其宗旨只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在这里,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被简化为正义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的斗争,斗争的形式也被还原为最原始的生死搏斗,而决定斗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公道人心,正常社会秩序下的伦常纲纪以及各种清规戒律均不再发挥效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侠士亦有文化

        让我了解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侠的文化和演变,有知识、有内容、有升华,有收获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