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德是不是知识?这是我们无法逃脱的人类困境,既是道德的亦是政治的。

内容简介

政治哲人的那些纲领性文本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们具有向人们教授美德的教育规划,富于创造性,且经常引发争论。

如果美德证明是知识,按照苏格拉底的著名论述,它应当可以教授;如果不是知识,则不可教授。假如我们断定,美德不是知识,却依然可教,或者,美德是知识,但根本不可教,那么,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便面临一个难解之谜,而非某一自明的事实,并且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做大量解释。

柏拉图《普罗塔戈拉》的结论告诫我们,这是我们无法逃脱的人类困境,既是道德的亦是政治的。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目录

  • 版权信息
  • 论题 美德可教吗?
  • 美德可教吗:政治哲学的悖论
  • 哲人与城邦:雅法与施特劳斯学派
  • 雅法对美国奠基的林肯式维护
  • 美国法律与美国政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 一、评论者的偏见
  • 二、以林肯为书的主题
  • 三、作者对主题的处理
  • 四、革命,理性和对法律的敬畏
  • 五、我们美国宪法之现状
  • 六、批评
  • 七、结论:我们美国政体可能的未来
  • 古典作品研究
  • 柏拉图《普罗塔戈拉》发微
  • 诗三百篇成书中的时代精神
  • 思想史发微
  • 《浮士德》批评史一瞥
  • 一、观念和寓意:歌德时代对《浮士德》第一部的接受
  • 二、基于文本语文学的《浮士德》研究
  • 二、从民族主义到纳粹主义的浮士德形象
  • 三、战后对浮士德形象的反思及再反思
  • 五、宗教和神话视角
  • 六、马克思主义的《浮士德》批评
  • 七、其他视角及当代概况
  • 结 语
  • “理”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
  • 前 言
  • 一、庄子首次赋予“理”以宇宙论意涵
  • 二、《说卦》“穷理尽性”在主客架构下的哲学意涵
  • 三、王弼、郭象对于“理”的阐发
  • 四、成玄英将“理”提升为本体论最高范畴
  • 境智相泯之境
  • 五、程朱理本论的提出
  • 结 论
  • 从中日比较思想史的视野论经典诠释的“脉络性转换”问题
  • 1.引言
  • 2.经典中的概念的形成及其脉络性
  • 3.跨文化的思想传播过程中之“脉络性转换”:类型与涵义
  • 4.“脉络性转换”中的方法论问题
  • 5.结论
  • 旧文新刊
  •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 一、伟大的时代
  • 二、楚文化的胜利
  • 三、齐学
  • 四、异国情调和经济势力的膨胀
  • 五、这个时代的象征人物 ——汉武帝
  • 六、司马迁在这一个时代中的意义
  • 朱子仁说疏证
  • 附 录
  • 一、答张钦夫论仁说(《文集》卷八,下同)
  • 二、论仁说
  • 三、又论仁说
  • 四、又
  • 书评
  • 评诺顿的《施特劳斯和美帝国的政治》
  • 一个现代拉比的保罗论 ——评《保罗的政治神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