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0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一己之力,建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以逾千万藏品凝聚国家记忆,为历史敲警钟。民间收藏家樊建川唯一自传!
内容简介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口述回忆录。第一部分讲述樊建川童年、青年时期,从乡间的野孩子成长为知识青年的过程,并回忆其内蒙古军旅生涯和在西安的求学生活。第二部分讲述樊建川人生第一个大转折:辞去重庆三医大的教师职位,到宜宾市政策研究所当干事。第三部分讲述樊建川人生第二个大转折:辞去宜宾市副市长职位,到外企打工、自己做房地产。第四部分讲述樊建川致力收藏历史文物和建设建川博物馆的过程,并详细介绍每一个馆成立之前后的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樊建川先生自述读后感言
- 给樊妖精写序
- 引言 这个馆真建好了,让我马上死都可以
- 第一章 童年少年:在金沙江边的小镇上长大,很野
- 被抢了的高级饼干
- 从宜宾搬到柏溪镇,感觉像要搬到北京一样
- 打架总得到鼓励
- 冒险:不惧钢鹅石、游泳、捞纤藤、扎小木排
- “文革”我做的几件事是比较好玩的:偷书、偷自行车、偷柚子、偷猪尾巴……
- 无师自通
- 不想当农民的努力没成功
- 第二章 宜宾县二中的老师
- 余毅恒:可惜我当时还小,不知道怎么向他学习
- 薛岱:教了我太多的东西,给我开了很多的窗户
- 李志强:你这个根本不叫京剧,叫唱歌
- 他们对我的影响是特别广泛的,无以言表的
- 第三章 父亲母亲
- 父亲,来世再做您的儿子
- 母亲节俭一生
- 我们的生活一直过得很苦寒
- 第四章 知青
- 吃住幺补锅家
- 长年处于饥饿状态,只想吃
- 到县城里干的几样活
- 靠着拉手风琴吹笛子这点本事,到了公社宣传队
- 民兵连连长、团支部书记
- 谁家有什么好吃的,基本上都要叫我
- 第五章 在内蒙古当兵
- 十八般武艺全上,才当上了兵
- 这个苦是一般人受不了的
- 三等功和《干枝梅》
- 为上军校,改了出生日期
- 特别的考试法
- 第六章 在西安当学生,在重庆做老师
- 西安政治学院:第一个发表理论文章
- 问认不认识樊建川,拉歌那个?都认识
- 重庆三医大:我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 一秒钟让你有个选择,你就不假思考地选择了
- 为什么离开三医大
- 第七章 宜宾市副市长
- 笔杆子
- 陪杨汝岱下乡,耳濡目染能学到很多东西
- 分管乡镇企业:帮卖芽菜、帮借钱
- 很简单地就把职辞了
- 第八章 理论探索的高峰期及理论探索
- 在经济领域发表见解
- 《红旗》杂志社“内部文稿”
- 中国社会科学院《未定稿》
- 与何满子的笔墨官司
- 我对土地承包制也提出了意见
- 第九章 房地产商
- 我们最好的时候做到四川省行业前十名
- 只有八个人的时候,就有了企业文化
- 房子是自己建的,住着安心
- 第十章 收藏
- 收藏意识一直有
- 我收东西是靠全民大搬家
- 全国近现代文物收藏市场的兴起,其中有我的功劳
- 我的藏品几乎都是火爆爆的
- 我的收藏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 进去以后,就知道有多少激情,多少责任,多少感动了
- 第十一章 抗战系列收藏
- 收藏战争文物时,我收全民族抗战、团结抗日的
- 由爱好变成责任
- 到日本去“反扫荡”
- 《荻岛静夫日记》
- 去云南等地收藏抗日文物
- 第十二章 博物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 一些私人物品就得上门讨
- 看了感动,就支持你
- 库房—道具库
- 启功给我题了很多次字
- 第十三章 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 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我怎么可能建一个呢
- 博物馆聚落
- 哪有五百亩地给我做博物馆
- 一生最忙的九个月,完全是拼命了,硬是打开了五个博物馆
- 预展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硬干,硬上
- 馆长自白
- 第十四章 世界级的建筑群与建筑大师
- 交方案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惴惴不安的
- 张永和具有一种大师气质
- 刘家琨:没有形状,非常有文化的建筑师
- 徐尚志、彭一刚、程泰宁
- 邢同和、李兴钢
- 矶崎新、切斯特·怀东
- 第十五章 回答(一)
- 川军抗战馆:让人们知道川军和整个四川在抗战中的悲壮
- 不屈战俘馆:请抬头凝视这些抗俘的脸
- 飞虎奇兵馆:迟了一点,晚了一点,但是我做了这个事
- 陈香梅:我要唱《满江红》
- 飞虎队老兵在轮椅里给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第十六章 博物馆的生存
- 没有国家拨付的费用,生存是头等大事
- 要很现实,理想只是终极目标
- “你的钱用完了博物馆怎么办?”
- 张大中对我说:“你来北京一定要来找我,我支持你。”
- 王石:“你能把这件事做下来,意义重大。”
- 姜文、冯小刚、陆川
- 张跃是个神仙
- 陈志武一连发了二十多条微博支持我们
- 第十七章 我们灰头土脸时,“凤凰”掠过
- 《凤凰周刊》:百年信史的民间布道者
- 《百年记忆》:抢救二十世纪一百年的历史
- 《峥嵘岁月—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
- 《锵锵三人行》
- 第十八章 回答(二)
- 壮士广场:想停留在 1937年中华民族唯一的一次团结上
- 张震老将军题词
- 吕正操:我走不动了,走得动,一定要去看看
- “向中国抗日壮士致敬仪式”
- “爸爸,我抱您了。”
- 为什么有那么多壮士后代来?主要靠互动
- 壮士夫人王玉龄、叶亚华
- 第十九章 回答(三)
- 抗战老兵手印广场:老兵可以走,精神不能走
- 袁庚:抗战、改革都是马前卒
- 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官廖季威
- 刘景轼:幸得义士樊建川先生找到我的照片,可以留给子孙
- 第二十章 回答(四)
- 正面战场馆:我们不尊重先烈,后人定会抛弃我们
- 中流砥柱馆:共产党抗战馆我不是第一个建,但国家一级文物有很多
- 李肇星、李金华
- 侵华日军馆:影响政治家的情绪和决策
- 日本侵华老兵盐谷保芳
- 汉奸馆:中华民族应该对汉奸问题进行清算
- 第二十一章 回答(五)
-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冯喆对我说,你要建“文革”博物馆
- 红色年代章钟印馆:聚落中的一个制高点
- 红色年代瓷器馆:看这些东西,就知道当时被什么包围
- 给王光美送去她家家谱
- 回归到一个舞蹈演员的刘庆棠
- 黄宗江、马识途、车辐、李致
- 流沙河真是很理解我,支持我
- 第二十二章 遗赠
- 从这天起,我的遗赠在法律上就生效
- 妻子一个礼拜就把字签了
- 我告诉女儿,我死了,你参观博物馆要自个儿买门票
- 第二十三章 2008年记
- 我成了布什的“同学”
- 接受宋美龄家属捐赠宋美龄旗袍
- 回答(六)地震馆:比爱心、坚强更重要的是铭记灾难
- 一个月开的地震馆是悲愤之下的作品
- 出乎意料,地震文物评出了十件国家一级
- 一个人,一个馆,一场灾难
- 台湾行:连战、蒋孝严、吴敦义
- 《小崔说事》
- 《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十大人物
- 第二十四章 回答(七)
- 知青生活馆:“无论是无悔还是蹉跎,总归是我们的青春。”
- 知青生活馆的三大亮点:“粉·焚”“绿匣子”“1776 万”
- “史铁生·我与地坛”“孙立哲·合作医疗站”
- 2009年度“十大精英颁奖盛典”活动
- 刘永好、徐纯中、陈丹青、姜昆
- 西南知青文化旅游节和首届全国知青“红歌原生态”文艺汇演
- 邢燕子、侯隽、老鬼等
- 邓公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第二十五章 回答(八)
- 三寸金莲馆:放脚这个馆做成了,剪辫子的馆没有做成
- 国防兵器馆:再穷的叫花子,手里也要有根打狗棍
- 中医文物馆:想为中医说一点话
- 生活家具馆:历史记忆非常清晰
- 第二十六章 回答(九):我想建的馆
- 三十年改革开放馆
- 反右馆
- “文革”馆—“文革”·武斗馆等
- 对越自卫反击战馆等
- 反腐倡廉馆
- 有关环境问题的馆
- 第二十七章 创造
- 陈列设计
- 雕塑、书法
- 《一个人的抗战》等
- 歌碟《嘹亮》
- 第二十八章 “潮人”
- 接受山西商会会长,只为今后在天堂与父亲相会有个交代
- 微博可以让我随时记录,很快发布,得到反馈和建议
- 尾声
- 一百个馆的世界纪录,我想做一个保持者,做一个长久的领先者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