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一己之力,建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以逾千万藏品凝聚国家记忆,为历史敲警钟。民间收藏家樊建川唯一自传!

内容简介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口述回忆录。第一部分讲述樊建川童年、青年时期,从乡间的野孩子成长为知识青年的过程,并回忆其内蒙古军旅生涯和在西安的求学生活。第二部分讲述樊建川人生第一个大转折:辞去重庆三医大的教师职位,到宜宾市政策研究所当干事。第三部分讲述樊建川人生第二个大转折:辞去宜宾市副市长职位,到外企打工、自己做房地产。第四部分讲述樊建川致力收藏历史文物和建设建川博物馆的过程,并详细介绍每一个馆成立之前后的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樊建川先生自述读后感言
  • 给樊妖精写序
  • 引言 这个馆真建好了,让我马上死都可以
  • 第一章 童年少年:在金沙江边的小镇上长大,很野
  • 被抢了的高级饼干
  • 从宜宾搬到柏溪镇,感觉像要搬到北京一样
  • 打架总得到鼓励
  • 冒险:不惧钢鹅石、游泳、捞纤藤、扎小木排
  • “文革”我做的几件事是比较好玩的:偷书、偷自行车、偷柚子、偷猪尾巴……
  • 无师自通
  • 不想当农民的努力没成功
  • 第二章 宜宾县二中的老师
  • 余毅恒:可惜我当时还小,不知道怎么向他学习
  • 薛岱:教了我太多的东西,给我开了很多的窗户
  • 李志强:你这个根本不叫京剧,叫唱歌
  • 他们对我的影响是特别广泛的,无以言表的
  • 第三章 父亲母亲
  • 父亲,来世再做您的儿子
  • 母亲节俭一生
  • 我们的生活一直过得很苦寒
  • 第四章 知青
  • 吃住幺补锅家
  • 长年处于饥饿状态,只想吃
  • 到县城里干的几样活
  • 靠着拉手风琴吹笛子这点本事,到了公社宣传队
  • 民兵连连长、团支部书记
  • 谁家有什么好吃的,基本上都要叫我
  • 第五章 在内蒙古当兵
  • 十八般武艺全上,才当上了兵
  • 这个苦是一般人受不了的
  • 三等功和《干枝梅》
  • 为上军校,改了出生日期
  • 特别的考试法
  • 第六章 在西安当学生,在重庆做老师
  • 西安政治学院:第一个发表理论文章
  • 问认不认识樊建川,拉歌那个?都认识
  • 重庆三医大:我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 一秒钟让你有个选择,你就不假思考地选择了
  • 为什么离开三医大
  • 第七章 宜宾市副市长
  • 笔杆子
  • 陪杨汝岱下乡,耳濡目染能学到很多东西
  • 分管乡镇企业:帮卖芽菜、帮借钱
  • 很简单地就把职辞了
  • 第八章 理论探索的高峰期及理论探索
  • 在经济领域发表见解
  • 《红旗》杂志社“内部文稿”
  • 中国社会科学院《未定稿》
  • 与何满子的笔墨官司
  • 我对土地承包制也提出了意见
  • 第九章 房地产商
  • 我们最好的时候做到四川省行业前十名
  • 只有八个人的时候,就有了企业文化
  • 房子是自己建的,住着安心
  • 第十章 收藏
  • 收藏意识一直有
  • 我收东西是靠全民大搬家
  • 全国近现代文物收藏市场的兴起,其中有我的功劳
  • 我的藏品几乎都是火爆爆的
  • 我的收藏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 进去以后,就知道有多少激情,多少责任,多少感动了
  • 第十一章 抗战系列收藏
  • 收藏战争文物时,我收全民族抗战、团结抗日的
  • 由爱好变成责任
  • 到日本去“反扫荡”
  • 《荻岛静夫日记》
  • 去云南等地收藏抗日文物
  • 第十二章 博物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 一些私人物品就得上门讨
  • 看了感动,就支持你
  • 库房—道具库
  • 启功给我题了很多次字
  • 第十三章 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 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我怎么可能建一个呢
  • 博物馆聚落
  • 哪有五百亩地给我做博物馆
  • 一生最忙的九个月,完全是拼命了,硬是打开了五个博物馆
  • 预展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硬干,硬上
  • 馆长自白
  • 第十四章 世界级的建筑群与建筑大师
  • 交方案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惴惴不安的
  • 张永和具有一种大师气质
  • 刘家琨:没有形状,非常有文化的建筑师
  • 徐尚志、彭一刚、程泰宁
  • 邢同和、李兴钢
  • 矶崎新、切斯特·怀东
  • 第十五章 回答(一)
  • 川军抗战馆:让人们知道川军和整个四川在抗战中的悲壮
  • 不屈战俘馆:请抬头凝视这些抗俘的脸
  • 飞虎奇兵馆:迟了一点,晚了一点,但是我做了这个事
  • 陈香梅:我要唱《满江红》
  • 飞虎队老兵在轮椅里给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第十六章 博物馆的生存
  • 没有国家拨付的费用,生存是头等大事
  • 要很现实,理想只是终极目标
  • “你的钱用完了博物馆怎么办?”
  • 张大中对我说:“你来北京一定要来找我,我支持你。”
  • 王石:“你能把这件事做下来,意义重大。”
  • 姜文、冯小刚、陆川
  • 张跃是个神仙
  • 陈志武一连发了二十多条微博支持我们
  • 第十七章 我们灰头土脸时,“凤凰”掠过
  • 《凤凰周刊》:百年信史的民间布道者
  • 《百年记忆》:抢救二十世纪一百年的历史
  • 《峥嵘岁月—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
  • 《锵锵三人行》
  • 第十八章 回答(二)
  • 壮士广场:想停留在 1937年中华民族唯一的一次团结上
  • 张震老将军题词
  • 吕正操:我走不动了,走得动,一定要去看看
  • “向中国抗日壮士致敬仪式”
  • “爸爸,我抱您了。”
  • 为什么有那么多壮士后代来?主要靠互动
  • 壮士夫人王玉龄、叶亚华
  • 第十九章 回答(三)
  • 抗战老兵手印广场:老兵可以走,精神不能走
  • 袁庚:抗战、改革都是马前卒
  • 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官廖季威
  • 刘景轼:幸得义士樊建川先生找到我的照片,可以留给子孙
  • 第二十章 回答(四)
  • 正面战场馆:我们不尊重先烈,后人定会抛弃我们
  • 中流砥柱馆:共产党抗战馆我不是第一个建,但国家一级文物有很多
  • 李肇星、李金华
  • 侵华日军馆:影响政治家的情绪和决策
  • 日本侵华老兵盐谷保芳
  • 汉奸馆:中华民族应该对汉奸问题进行清算
  • 第二十一章 回答(五)
  •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冯喆对我说,你要建“文革”博物馆
  • 红色年代章钟印馆:聚落中的一个制高点
  • 红色年代瓷器馆:看这些东西,就知道当时被什么包围
  • 给王光美送去她家家谱
  • 回归到一个舞蹈演员的刘庆棠
  • 黄宗江、马识途、车辐、李致
  • 流沙河真是很理解我,支持我
  • 第二十二章 遗赠
  • 从这天起,我的遗赠在法律上就生效
  • 妻子一个礼拜就把字签了
  • 我告诉女儿,我死了,你参观博物馆要自个儿买门票
  • 第二十三章 2008年记
  • 我成了布什的“同学”
  • 接受宋美龄家属捐赠宋美龄旗袍
  • 回答(六)地震馆:比爱心、坚强更重要的是铭记灾难
  • 一个月开的地震馆是悲愤之下的作品
  • 出乎意料,地震文物评出了十件国家一级
  • 一个人,一个馆,一场灾难
  • 台湾行:连战、蒋孝严、吴敦义
  • 《小崔说事》
  • 《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十大人物
  • 第二十四章 回答(七)
  • 知青生活馆:“无论是无悔还是蹉跎,总归是我们的青春。”
  • 知青生活馆的三大亮点:“粉·焚”“绿匣子”“1776 万”
  • “史铁生·我与地坛”“孙立哲·合作医疗站”
  • 2009年度“十大精英颁奖盛典”活动
  • 刘永好、徐纯中、陈丹青、姜昆
  • 西南知青文化旅游节和首届全国知青“红歌原生态”文艺汇演
  • 邢燕子、侯隽、老鬼等
  • 邓公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第二十五章 回答(八)
  • 三寸金莲馆:放脚这个馆做成了,剪辫子的馆没有做成
  • 国防兵器馆:再穷的叫花子,手里也要有根打狗棍
  • 中医文物馆:想为中医说一点话
  • 生活家具馆:历史记忆非常清晰
  • 第二十六章 回答(九):我想建的馆
  • 三十年改革开放馆
  • 反右馆
  • “文革”馆—“文革”·武斗馆等
  • 对越自卫反击战馆等
  • 反腐倡廉馆
  • 有关环境问题的馆
  • 第二十七章 创造
  • 陈列设计
  • 雕塑、书法
  • 《一个人的抗战》等
  • 歌碟《嘹亮》
  • 第二十八章 “潮人”
  • 接受山西商会会长,只为今后在天堂与父亲相会有个交代
  • 微博可以让我随时记录,很快发布,得到反馈和建议
  • 尾声
  • 一百个馆的世界纪录,我想做一个保持者,做一个长久的领先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3)理想+现实=理想实现

    《大馆奴:樊建川的记忆与梦想》一个人,给抗战战俘做博物馆、给国民党做博物馆、给汉奸做博物馆、给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做博物馆、给知青做博物馆、给 5・12 地震做博物馆、给抗战时期,对华援助的美国空军做博物馆…… 还准备做一个新中国六十年博物馆。第一次知道,第一次去私人博物馆是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这次又看到了一个很厉害的私人博物馆,而且是一个博物馆聚落,共有 30 个馆,收藏一千多万件文物,其中有 404 件国家一级文物。这 30 个馆,在四川安仁镇,创始人樊建川有空就在博物馆里逛,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一般省博物馆三五十亩地,一般市博物馆二三十亩地,樊建川坚持要五百亩地,50 个足球场那么大,想法非常超前。但现在看来还是偏小,他说如果当时再敢想一点,有八百亩地,一千亩地,更有余地和空间,那就更牛了。做博物馆是注定不能赚大钱的,非常烧钱,很多要亏钱,而建川博物馆做到了基本收支平衡。除了斥巨资购买文物和抗战老兵捐赠文物,还有很多文物都是跟抗战英雄的后代讨要过来的,甚至 “连哄带骗”。比如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来馆参观,樊建川好好招待,聂力爱吃什么就现做什么,说吃饺子就现包,说吃火锅就吃火锅。感动的聂力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呢?樊建川说你不用感谢我,你送一件你父亲的东西给我就行。聂力也是客气,说一声 “行” 就走了。樊馆长怕这句话凉了,坐下一趟飞机追到北京,打电话说我来了。聂力说来了就来家里坐坐吧,坐了一会就下逐客令。馆长说不行,你还没给东西呢?聂中将实在没法了,给了一个聂元帅在晋察冀当司令员时用过的公文包。又怕反悔,又让其立了一个赠送字据,看来是有过教训。很多文物可以互相佐证。进馆以后,就知道有多少激情,多少责任,多少感动了。比如川军抗战时守长治,死了上千人,没把日本鬼子挡住。很多老百姓不理解,埋怨他们没有守好。尸体都没有人收,是一些商人出钱来收殓,馆里有这方面的原始资料。像台儿庄,王铭章将军和五千人全部战死在那儿,很悲壮。我觉得我们今天吃的一点点苦,今天受到的一点点挫折,跟他们比,根本什么都不算!战俘馆里有一张女战俘的照片,她的名字叫成本华,是日本人拍的,当了战俘还自信心十足,还昂首挺胸,是不多见的。她在笑,微笑,很不屑的,她就是要舍生取义,就是要牺牲。她这种牺牲的底气在于她知道她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为民族的利益牺牲的。她的笑很重要,是一种胜利者的笑,一种成仁者的笑。虽然她知道战斗失败了,她要死了,但她看到抗战会胜利,这个民族一定会胜利。就像谭嗣同、秋瑾一样,她愿意去死,甚至渴望去牺牲。一个民族的新生,需要用血液来浇灌。她的笑就是一种舍生取义,就是一种神圣,所以她这种笑容特别珍贵。是中国战俘中最典型的一个。她是永远使我们的民族向上,使我们一直往前走,令我们鼓舞,伴随我们的一个先辈。这就是抗俘,英雄,壮士。战俘馆最终的作用是什么呢?总政治部有一个规定:一个战俘,他没有变节,履行了战士的职责,他在弹尽粮绝的时候被俘,他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他一定能够受到尊重,他回来会受到公正的比较好的待遇。我相信肯定会有这一天。这就是这个馆的意义。还有国防馆,里边全是大炮、飞机、坦克。还有三寸金莲馆,专门介绍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裹脚、辛亥革命以后放脚的过程。有人说一个是男馆,一个是女馆,各逛各的,逛完了出来再一起接着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永远记住他;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刻入石头的名字比他的尸首烂的更早…… 无论再过多少年,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你,你就没有死去。而因为有了建川博物馆,人们会永远记得有一个叫樊建川的人创建了中国抗战以来所有值得纪念的博物馆聚落。又读完了一本好书,希望这本书对你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闻不如一见

      把一件件历史的见证聚合在一起,用事实说话。把一个个展现的场景聚合在一起,让来者感悟。没有哪个企业敢说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樊先生做到了。建川博物馆帮帮我们看见历史,一定找机会现场去亲眼看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致敬建川馆长

        有幸与樊馆长结识,他那份对博物馆的热爱写在每一个细胞中。让文物作证,记录真实历史,铭记苦难、灾难、国难,中国需要多一些樊建川!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