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13)理想+现实=理想实现
《大馆奴:樊建川的记忆与梦想》一个人,给抗战战俘做博物馆、给国民党做博物馆、给汉奸做博物馆、给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做博物馆、给知青做博物馆、给 5・12 地震做博物馆、给抗战时期,对华援助的美国空军做博物馆…… 还准备做一个新中国六十年博物馆。第一次知道,第一次去私人博物馆是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这次又看到了一个很厉害的私人博物馆,而且是一个博物馆聚落,共有 30 个馆,收藏一千多万件文物,其中有 404 件国家一级文物。这 30 个馆,在四川安仁镇,创始人樊建川有空就在博物馆里逛,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一般省博物馆三五十亩地,一般市博物馆二三十亩地,樊建川坚持要五百亩地,50 个足球场那么大,想法非常超前。但现在看来还是偏小,他说如果当时再敢想一点,有八百亩地,一千亩地,更有余地和空间,那就更牛了。做博物馆是注定不能赚大钱的,非常烧钱,很多要亏钱,而建川博物馆做到了基本收支平衡。除了斥巨资购买文物和抗战老兵捐赠文物,还有很多文物都是跟抗战英雄的后代讨要过来的,甚至 “连哄带骗”。比如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来馆参观,樊建川好好招待,聂力爱吃什么就现做什么,说吃饺子就现包,说吃火锅就吃火锅。感动的聂力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呢?樊建川说你不用感谢我,你送一件你父亲的东西给我就行。聂力也是客气,说一声 “行” 就走了。樊馆长怕这句话凉了,坐下一趟飞机追到北京,打电话说我来了。聂力说来了就来家里坐坐吧,坐了一会就下逐客令。馆长说不行,你还没给东西呢?聂中将实在没法了,给了一个聂元帅在晋察冀当司令员时用过的公文包。又怕反悔,又让其立了一个赠送字据,看来是有过教训。很多文物可以互相佐证。进馆以后,就知道有多少激情,多少责任,多少感动了。比如川军抗战时守长治,死了上千人,没把日本鬼子挡住。很多老百姓不理解,埋怨他们没有守好。尸体都没有人收,是一些商人出钱来收殓,馆里有这方面的原始资料。像台儿庄,王铭章将军和五千人全部战死在那儿,很悲壮。我觉得我们今天吃的一点点苦,今天受到的一点点挫折,跟他们比,根本什么都不算!战俘馆里有一张女战俘的照片,她的名字叫成本华,是日本人拍的,当了战俘还自信心十足,还昂首挺胸,是不多见的。她在笑,微笑,很不屑的,她就是要舍生取义,就是要牺牲。她这种牺牲的底气在于她知道她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为民族的利益牺牲的。她的笑很重要,是一种胜利者的笑,一种成仁者的笑。虽然她知道战斗失败了,她要死了,但她看到抗战会胜利,这个民族一定会胜利。就像谭嗣同、秋瑾一样,她愿意去死,甚至渴望去牺牲。一个民族的新生,需要用血液来浇灌。她的笑就是一种舍生取义,就是一种神圣,所以她这种笑容特别珍贵。是中国战俘中最典型的一个。她是永远使我们的民族向上,使我们一直往前走,令我们鼓舞,伴随我们的一个先辈。这就是抗俘,英雄,壮士。战俘馆最终的作用是什么呢?总政治部有一个规定:一个战俘,他没有变节,履行了战士的职责,他在弹尽粮绝的时候被俘,他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他一定能够受到尊重,他回来会受到公正的比较好的待遇。我相信肯定会有这一天。这就是这个馆的意义。还有国防馆,里边全是大炮、飞机、坦克。还有三寸金莲馆,专门介绍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裹脚、辛亥革命以后放脚的过程。有人说一个是男馆,一个是女馆,各逛各的,逛完了出来再一起接着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永远记住他;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刻入石头的名字比他的尸首烂的更早…… 无论再过多少年,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你,你就没有死去。而因为有了建川博物馆,人们会永远记得有一个叫樊建川的人创建了中国抗战以来所有值得纪念的博物馆聚落。又读完了一本好书,希望这本书对你有帮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