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畅销科普书《迷人的材料》姊妹篇,“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又一科普力作。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液体及其特性的材料学科普书。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用专业的材料学知识为我们解读了日常生活里各种各样的液体。在一次飞机旅行中,他看到了从水、胶水到咖啡、葡萄酒、液晶显示屏和洗手液等各种物质的碰撞。从革命性的钢笔和航空煤油,到自我修复道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米奥多尼克运用他幽默风趣的科学叙事,揭示了为什么液体能在树里向上流,为什么油是有黏性的,为什么海浪能翻涌那么远,以及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01 易燃易爆的——航空煤油、橄榄油、柴油、硝化甘油
  • 航空煤油是什么?
  • 橄榄油为波斯人送去光明
  • 神奇的“芯吸效应”
  • 最完美的灯油
  • 和炸药一起飞行
  • 飞机就是现代版的阿拉丁神灯
  • 02 令人迷醉的——葡萄酒、香水
  • 醉,是“中毒”的表现
  • 香水里的致命毒素
  • 吃饭时为什么要喝酒?
  • 你的眼睛也在品酒
  • 03 无坚不摧的——波浪、液态核燃料
  • 我们怎么漂浮起来?
  • 冬泳的乐趣
  • 在“四十英尺”的惊险遭遇
  • 巨浪是怎么形成的?
  • 能救命的“浅水效应”
  • 当核电站遇上海啸
  • 04 黏结万物的——树胶、动物明胶、橡胶、强力胶
  • 彩色的胶水
  • 黏糊糊的树脂
  • 黏性升级的动物明胶
  • 又弹又黏的橡胶
  • 撕胶带让你抓狂过吗?
  • 复合板与黏合剂的完美结合
  • 能黏住飞机的环氧树胶
  • 万能的502胶水
  • 05 如梦如幻的——液晶
  • 油画因层次感而美
  • 如何让画面动起来?
  • 彩色液晶更奇妙
  • 液晶显示器VS有机发光二极管
  • 06 人体分泌的——唾液、汗液、眼泪
  • 大有用处的唾液
  • 黏液为什么让人恶心?
  • 体液也可以很性感
  • 07 提神醒脑的——茶、咖啡
  • 风靡全球的饮料
  • 如何泡出一杯好茶?
  • 先加奶还是先倒茶?
  • 亲手试试烘焙咖啡豆吧
  • 摩卡咖啡壶与浓缩咖啡壶
  • 08 清洁杀菌的——肥皂、洗衣液、洗发水、洗手液
  • 用脂肪去油的香皂
  • 肥皂的清洁剂角色
  • 洗衣液会刺激皮肤吗?
  • 洗发水与沐浴露里的神秘成分
  • 洗手液走进千家万户
  • 09 对抗高温的——氟氯烃、全氟化合物、丁烷
  • 让爱因斯坦受挫的空调
  • 看似无害的氟氯烃
  • 被氟氯烃破坏的臭氧层
  • 神奇的“液下呼吸”
  • 10 永不褪色的——墨水、油墨
  • 容易被蹭脏的碳素墨水
  • 非常持久的铁胆墨水
  • 难以控制的墨水
  • 非牛顿流体是什么?
  • 圆珠笔诞生了
  • 11 呼云唤雨的——积雨云、雾
  •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
  • 备受质疑的人工降雨
  • 可怕的水污染
  • 云团其实是液体
  • 小心闪电
  • 危险的浓雾
  • 12 流动却坚实的——地幔、冰川、熔岩
  • 流动的地幔
  • 海平面上升,后果很严重
  • 冰川和山脉也会蠕动
  • 探秘活火山
  • 摧毁一切的火山爆发
  • 13 可持续性的——焦油
  • 让道路自我修复的焦油
  • 3D打印焦油
  • “水足迹”
  • 从玻璃到塑料
  • 后记
  • 延伸阅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多看的书

    推荐理由:作者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给我们讲述液体的化学原理,但是这就够了么,不够!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像刘润的文章和演讲,深入浅出,他虽然只讲了化学,我看到了他背后的商业逻辑 1. 透过事物表象,看到内在联系的能力,就是洞察力。任何要素都不会孤立存在。2. 要素之间的连接有四种方式:对应关系明显且快速呈现的因果关系、不断发生良性循环的增强回路、抑制无限增长维护平衡的调节回路、对应关系明显但呈现时间很久的滞后效应。3. 我们想要的往往都是越来越好,无论是自己还是组织。所以,在前提不发生阻碍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形成增强回路,及时洞察调节回路中的抑制增长的卡点,耐心等待因为滞后效应很久之后才结出的美好果实,是我们寻求发展的最佳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常言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树干里,水却是往高处走?树并没有一个水泵来抽水,水是如何沿着树干向上运输到整个树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液体具有表面张力。树干内部有很多直径特别细小的纤维管道,水在这些管道里,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会变得特别大,这样表面张力就被迅速放大,水就被这股力给吸上去了。我们的肺泡表面也有一层液体,它能在肺泡表面形成张力,防止在吸气时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也避免呼气时肺泡缩小而陷闭。钢笔、煤油灯芯的原理都是利用了液体这种特性。液体很神奇,它介于固体与气体之间,分子位置紧凑,整体密度比气体大得多,看得见也摸得着。同时,液体还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固体那么死板,所以能任意改变自身的形状。自然环境中的液体塑造我们这个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可以给我们提供便利。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液体的绝佳机会。书里介绍了 33 种液体,但这只是成千上万种液体的一小部分,人类和液体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关注公众号 DoctorCC,获取听书分享红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汞包金

        因为搜索到译者是孙亚飞老师,所以才找到了这本书。这是我读到的马克・米奥多尼克(Mark Miodownik)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迷人的材料》,也是我很喜爱的一本书。我认为本书比《迷人的材料》的结构设计更巧妙,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乘坐国际航班比作一次现代阿拉丁神灯之旅,并以此为场景,对一路涉及到的 “液体们” 进行了脑洞大开的原理解析和学科梳理,以及相关应用发展的介绍。文字体量不大,却包容万千,从飞机航行不可或缺的航空煤油,到空姐递来的葡萄酒,从飞机横跨的海洋,到制造飞机的粘合剂,从座位前方的液晶屏到人体自身的分泌物如唾液、汗液和眼泪,到空姐再次递来的茶和咖啡,以及卫生间的洗手液、保持机舱恒温恒压的 “幕后英雄” 氟氯烃、丁烷、填写入关材料的圆珠笔墨水、云层、地球内部的液态系统、焦油…… 想把各种各样的线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需要对跨学科的研究有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出来。这思维真的是超级发散。因为有了很好的场景设计,所以他的阐释就令人有种难言的熟悉感,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会提醒读者,我们的生活建构在一个周密而庞杂的液体系统之内,与之平行的还有固体系统、气体系统等等等。我们会发现自己被液体包围,由它们构成,在它们之中生存和发展。液体让我们处于既危险又安全的生态平衡之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书唯一的槽点,就是付费电子书的订价太高了。害得我网上到处搜集共享版的😂

          转发
          2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