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二版)》上卷,反映当代中国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书由袁贵仁、杨耕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 王南湜
  •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
  • 一、旧哲学在理解和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困难
  •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形态
  • 三、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三重含义
  • 现代唯物主义:实践性、辩证性、历史性的统一
  • 一、现代唯物主义的实践性
  • 二、现代唯物主义的辩证性
  • 三、现代唯物主义的历史性
  • 马克思实践论的辩证法
  • 一、对以往的辩证法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
  • 二、主体活动的抽象性与辩证性质
  • 三、辩证法的两个层次
  • 王东
  •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列宁计划”
  • 一、六个片断纲要构成的总体构想
  • 二、第一纲要——《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的《辩证法》一节
  • 三、第二纲要——《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
  • 四、第三纲要——《辩证法的要素》
  • 五、第四纲要——《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
  • 六、第五纲要——“应当从中形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 七、第六纲要——《谈谈辩证法问题》
  • 丰子义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命运
  •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把握方式
  •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在关联
  • 四、寻求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基本途径
  • 叶汝贤
  •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衣俊卿
  • “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 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
  • 一、关于马克思学说的深层结构的解读
  • 二、作为人之生存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马克思思想
  •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 一、认识论与人本学离不开本体论根基
  • 二、自然本体论的双重缺陷
  • 三、实践本体论的构想
  • 四、实践本体论的优越性
  • 孙正聿
  • 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 一、时代精神的变革与哲学使命的跃迁:两个“消解”与两种“归还”
  • 二、“消解”人对“物的依赖性”:历史的视野与“归还”的实现
  •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 一、本体论问题:探索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论前提
  • 二、黑格尔的本体论遗产和马克思对它的扬弃
  • 三、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人的解放何以可能
  • 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
  • 一、黑格尔对“抽象理性”的批判: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合流”
  • 二、马克思对“抽象存在”的批判: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终结”
  • 三、后形而上学对“宏大叙事”的批判: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当代“澄明”
  • 孙伯鍨
  •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 一、实践概念是新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
  • 二、实践概念和人的本质概念
  • 三、从实践出发就是从实际出发
  • 存在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 邢贲思
  •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 一、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 二、自然界是物质的、感性的、有形的存在
  • 三、物质的实体只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
  • 四、关于必然性、因果性的唯物主义学说
  • 五、关于肉体和灵魂统一的学说
  • 六、对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的批判
  • 任平
  • 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 一、交往实践的语义逻辑
  • 二、交往实践的结构
  • 刘放桐
  •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
  • 一、西方近现代哲学转型的进步和革命意义
  • 二、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的关系
  • 三、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
  •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歧义
  •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所在
  • 三、恩格斯、列宁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差异和统一
  • 四、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意义的偏离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 肖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
  • 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陈先达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特色和历史地位
  • 一、《手稿》的主题和它的哲学论证
  • 二、对《手稿》的不同理解
  • 三、《手稿》的历史地位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
  • 一、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 二、从“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
  •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把握
  • 一、理论视角的转换
  • 二、自然界——人的作品和现实
  • 三、自然的客观实在性
  • 陈晏清
  •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马克思基于实践论的辩证的历史决定论
  • 一、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论证
  • 二、马克思的辩证的历史决定论
  • 陈志良
  • 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一、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之一
  • 二、主体性原则引起的哲学变革
  • 实践本体论及其革命意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反映论的革命
  • 一、认识由二维结构向三维结构的历史飞跃
  • 二、思维建构性的实质
  • 三、结论:认识是双重决定的
  • 杨春贵
  •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一、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 二、两种值得商榷的看法
  • 三、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 一、社会主义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 二、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 三、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杨耕
  • 历史唯物主义:一种批判的世界观
  • 一、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
  • 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空间的重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
  • 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重新考察——“反对形而上学”
  • 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意义的重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一种新解读
  • 一、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
  • 二、实践本体论的内涵和意义
  • 三、斯大林和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 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及其特征
  • 一、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确立
  • 二、历史必然性实现并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 三、经济必然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四、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的否定及其失误
  • 李景源
  • 马克思的主体—客体理论
  • 一、马克思对旧哲学中主体—客体理论的批判和改造
  • 二、马克思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不同层次的研究
  • 三、马克思对主体与客体关系异化的分析
  • 认识·图式·客观性: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探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