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日乡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和日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自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体系。同时,还在交流中形成了一种亲缘关系,而这种亲缘关系又更多地体现在乡土文化中。对中日乡土文化宝库的探索是研究文化以及文化交流的蘑要课题。

鉴于今天看到的事物明天就可能消失,那将有一段历史被永远地封存在文化的坟墓里。因此,深入文化的深层,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周边发生的一切,并将其如实地记述下来就显得更加重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具体的操作方法
  • 具体分工
  • 华北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和转型
  • 一、本课题的意义
  • 二、调查地的宗教历史变迁
  • 三、从个案研究看宗教信仰的变迁
  • 四、总结与管见
  • 中日两国“家”意识变迁研究
  • 一、本课题的设定意义
  •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调查地的基本情况
  • 三、调查概要、基本数据分析
  • 四、“家”意识变迁的背景分析
  • 五、中日“家”意识变迁的异同
  • 日本农村传统家庭中的宗教信仰
  • 一、家的特征和村落社会的特征
  • 二、以血缘为中心和以地缘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 三、典型宗教信仰组织
  • 四、日本传统家庭中的宗教信仰的特征
  • 日本家庭祭祀的传统与现在
  • 一、问题意识
  • 二、祭祀活动的本质
  • 三、传统家庭和祭祀活动
  • 四、现代家庭的特征与祭祀活动
  • 五、祭祀活动的多样化——结论
  • 日本的佛龛、神龛、墓地
  • 一、佛龛
  • 二、神龛
  • 三、墓地
  • 四、结语
  • 社会转型期农村宗教信仰变迁
  • 一、处在社会转型震荡期的农村
  • 二、农村家庭宗教信仰的变迁
  • 三、总结归纳
  • 农村家庭生活基础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 一、中国农村的经济转型
  • 二、于家村的民俗旅游业
  •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建设
  • 四、从边缘到中心
  • 日本农村的龙信仰与大蛇(oroti)传说
  • 一、中国龙与日本大蛇
  • 二、传入日本的中国龙
  • 三、当今日本的大蛇祭与龙祭民俗
  • 四、几点归纳
  • 信仰的构筑与文化身份的确立
  • 一、现代日本人的信仰
  • 二、再现战国画卷
  • 三、信仰的构筑
  • 庙会以及云南大理的民俗节日三月街的变迁
  • 一、从传统型庙会谈起
  • 二、三月街——大理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 三、结语
  • 从中秋节看中日两国传统习俗的异同
  • 一、关于“中秋”和“中秋节”
  • 二、“中秋节”的起源
  • 三、中秋的习俗
  • 四、总结
  • 身体的话语
  • 一、问题设定
  • 二、实例研究:おめつき赛会中的身体话语
  • 三、现代社会的身体表象
  • 四、前工业社会与商品社会中身体话语构成的不同社会机制
  • 结 语
  • 从“粥占”等“年占”看中日文化的异同
  • 一、农耕占卜的习俗
  • 二、“粥占”、“左义长”
  • 三、“腊八粥”、“元宵灯节”
  • 四、民俗意义上中日之异同
  • 语言的魔力 魔力的语言
  • 一、吉祥语的产生与现状
  • 二、吉祥含义汉字字形的象征性
  • 三、吉祥语的“魔力”表现要素及方法
  • 四、吉祥语“魔力”的表现特征
  • 五、结语
  • 文化传承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之间的摩擦/协调
  • 一、爱努族的生活状况
  • 二、爱努族定居地二风谷的状况
  • 三、二风谷水库的建设
  • 四、水库建设反对派与赞成派的分歧
  • 五、二风谷水库建设中的冲突与摩擦
  • 六、爱努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进程的协调
  • 结语
  • 孔庙——一个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 一、久米36姓与“门中”
  • 二、孔庙、明伦堂和久米崇圣会
  • 三、孔庙的“释典”过程
  • 四、久米村人的文化归属
  • 日本人的“绿观”浅谈
  • 一、日本人“绿观”形成的条件
  • 二、“绿”的语言特征
  • 三、日本“绿”的性格
  • 附1 河北井陉县于家村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2 北京顺义区马坡镇白各庄村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3 北京顺义区马坡镇向阳村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4 日本宫崎县四个村庄的调查表
  • 宗教性的祖先崇拜问卷调查表
  • 附5 调查地简介
  • 北京市顺义区简介
  • 河北省徐水县简介
  • 河北省赵县简介
  • 河北省井陉县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