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与众不同的关于生成式AI的书。

内容简介

生成式AI的巨浪席卷了全世界。我们必须同时着眼于基础研发、应用和商业这三个角度,才能全面客观地理解这一切,而这也正是本书的目的——从全局到细节,从历史到未来,以最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整场巨浪尽收眼底。

首先,本书对AI产业和AI技术过去多年的发展脉络做了一个总结,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分析事物的全貌。其次,本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AI尤其是生成式AI的关键技术问题,但没有“沉溺”于这些问题。再次,本书既涉及欧美最先进的生成式AI产业,也涉及中国在追赶中的生成式AI产业。最后,本书脱离了资本市场的短期视角,充分而全面地讨论了一些基本的、长远的问题,例如生成式AI到底要如何改造传统产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生成式AI的突然降临
  • 第一章 AI之春:一部正在进行的史诗
  • 从“深蓝”到AlphaGo:两种截然相反理念的斗争
  • 李飞飞与ImageNet:人工智能革命的最初“训练场”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AI之春”的技术基础
  • 如日中天的谷歌AI帝国及其崩溃的预兆
  • 第二章 OpenAI的崛起历程与统治之道
  • 为什么“自然语言处理”如此重要
  • 不疯魔,不成活:OpenAI以偏执狂的方式击败谷歌
  • OpenAI内讧:“圣殿”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 谷歌何以无法对OpenAI进行有效的反击
  • 第三章 全球总动员:白热化的生成式AI战局
  • 第四章 算力战争:争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资源
  • AI大模型的竞争格局:独角兽vs巨头、开源vs闭源
  • 岔路仍然很多:悬而未决的大模型技术问题
  • 科技巨头的困局:是自研、合作,还是拥抱开源生态
  • 应用战场:微软一马当先,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 英伟达: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的传奇
  • 台积电:难以逾越的全球芯片供应瓶颈
  • 全球科技巨头的AI算力争夺战
  • 关于AI算力的若干神话与现实
  • 第五章 生成式AI在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 国产大模型现状:纷乱复杂的“2+N”格局
  • 国内AIGC应用:希望与困惑
  • 面对AIGC浪潮:矛盾的中国资本市场
  • “同”与“不同”:AIGC浪潮与当年的互联网浪潮在中国
  • 第六章 展望未来:AIGC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 控制组织规模的重要性:从“人月神话”说起
  • “咒语创业”时代:当《哈利·波特》的场景成为现实
  • “AI霸权”的兴起与专业白领阶层的衰落
  • 赡养人类?“智能体”全面普及之后的社会
  • 附录A 主要参考及学习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为何总要中国AI生态反思?

    本书作者裴培并非 AI 技术专家,这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曾在多家金融机构负责科技、传媒和互联网行业研究。或许正是这种 “outsider” 的身份,让他能够写出这本技术与非技术读者都能理解的著作。他深入浅出地讨论了 AI 关键技术问题,却没有沉溺于技术细节 (因为不是其擅长领域)。本书定稿于 2024 年 4 月,在 AI 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其观点已略为过时。从 “深蓝” 到 AlphaGo,从李飞飞到 ImageNet,从神经网络到深度学习,作者也确实为我们梳理出整个 AI 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脉络。其清晰地勾勒了全球生成式 AI 的战局:独角兽与巨头的对抗,开源与闭源的竞争。他不仅关注欧美的领先企业,也没有忽视中国在追赶中的现状与困境。关于英伟达的成功,作者总结为 “既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又愿意离开‘舒适区”。放在去年 4 月份时的视角,这种分析还算公允,毕竟在那个时候,正是英伟达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刻。而对于 OpenAI 的崛起,作者则归结于伊利亚・苏茨克维在技术研发路线上的固执己见,以及山姆・奥特曼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支持。 “不疯魔,不成活”,只有偏执的天才能改变历史 —— 这是研究生成式 AI 带给他的最大启示。

      转发
      1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