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5.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1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群运营策略:场景化、激活、变现与发展壮大。
内容简介
随着社群、移动社群的兴起,场景与社群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良好地运营社群也变得愈发重要,而社群的运营离不开场景的支持。本书从社群的构成元素讲起,通过社群与场景的融合,找到场景化社群运营的策略与方法。社群和场景如何构建?社群如何激活并成功变现?社群如何利用场景维系并发展壮大?社群如何在场景的支撑下形成品牌效应,进而输出价值观等,本书将一一阐释。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扉页
- 版权
- 序言
- Part1 场景时代,无场景不社群
- 1.1 场景即产品,产品即社群
- 1.1.1 移动互联网让场景更加丰富
- 1.1.2 场景丰富社群内容,激活社群
- 1.2 社群崛起,场景化运营成趋势
- 1.2.1 社群组织管理场景化
- 1.2.2 社群营销场景化
- 1.2.3 社群维持场景化
- 1.2.4 社群文化输出场景化
- 1.3 用户只为特定场景买单,垂直细分社群火热
- 1.3.1 社群越垂直,场景越真实
- 1.3.2 用户只为特定场景买单
- 1.4 社交场景的虚与实
- 1.4.1 实体场景丰富商业内容
- 1.4.2 体验为王时代,虚拟场景迫在眉睫
- Part2 构建场景化社群的5个关键点
- 2.1 构建场景化社群前的粉丝聚集
- 2.1.1 优酷、腾讯视频中视频场景聚集
- 2.1.2 微博中新闻、八卦场景聚集
- 2.1.3 微信公众号中内容场景聚集
- 2.1.4 微信群、QQ群中红包场景聚集
- 2.1.5 支付宝中支付场景聚集
- 2.1.6 百度贴吧场景聚集
- 2.1.7 知乎中知识内容聚集
- 2.1.8 京东、天猫购物社区中经验分享场景聚集
- 2.1.9 今日头条、网易中评论场景聚集
- 2.1.10 电台APP中情感与兴趣场景聚集
- 2.1.11 社群APP、论坛中粉丝聚集
- 2.2 社群管理架构与成员划分
- 2.2.1 社群群主的个人魅力
- 2.2.2 社群管理员的设定
- 2.2.3 社群意见领袖的数量与分工
- 2.2.4 社群小秘书的职责
- 2.2.5 社群斗士的形成与分工
- 2.2.6 社群活跃分子
- 2.2.7 社群监督体系的设定
- 2.2.8 社群内容编辑的设定
- 2.3 场景化社群的平台选择
- 2.3.1 微博平台为主:明星粉丝、兴趣爱好
- 2.3.2 微信平台为主:圈子类、产品类、内容类
- 2.3.3 QQ平台为主:地域类、垂直类、强兴趣类、综合类
- 2.3.4 百度平台为主:营销类、兴趣类、问答类
- 2.3.5 社群APP平台:知识型、兴趣类、活动类
- 2.3.6 其他平台选择
- 2.4 社群规则制定
- 2.4.1 入群门槛的设定
- 2.4.2 发言内容的禁忌及规范设定
- 2.4.3 社群线上、线下活动时间设定
- 2.4.4 社群成员身份及荣誉设定
- 2.4.5 社群奖励机制设定
- 2.4.6 社群惩罚机制设定
- 2.4.7 社群活动内容的规划
- 2.5 社群变现模式与渠道选择
- 2.5.1 营销变现类
- 2.5.2 分销代理类
- 2.5.3 会员收费类
- 2.5.4 知识培训类
- 2.5.5 自产品创造类
- 2.5.6 其他变现类型
- Part3 “二波”法则:激活社群的秘密
- 3.1 社群“第一波”:物质动力
- 3.1.1 不定期礼品发放
- 3.1.2 抢红包大战
- 3.1.3 定期线下聚会
- 3.1.4 社群专属产品赠送
- 3.2 社群“第二波”:精神吸引
- 3.2.1 社群意见领袖不断输出内容
- 3.2.2 社群入群仪式
- 3.2.3 社群内分销收益展示
- 3.2.4 社群归属感的打造
- 3.2.5 社群参与感的打造
- 3.3 红包:激活社群的“炸弹”
- 3.3.1 节日红包的发放
- 3.3.2 红包发放时机的选择
- 3.3.3 红包发放形式的选择
- 3.4 内容:社群活跃的持久动力
- 3.4.1 社群主打内容的持续输出
- 3.4.2 稀缺内容输出:激活讨论兴趣
- 3.4.3 推出社群小专题:人人参与
- 3.5 活动:增强社群凝聚力的利器
- 3.5.1 不定期线上培训
- 3.5.2 不定期线上大讨论
- 3.5.3 不设主题的线下活动聚会
- Part4 社群产品:社群变现的基础
- 4.1 无产品,社群只会一盘散沙
- 4.2 知识型社群产品
- 4.2.1 罗辑思维读书类社群
- 4.2.2 吴晓波书友会类社群
- 4.2.3 技能培训类社群
- 4.2.4 知识分享类社群
- 4.3 分销型社群产品
- 4.3.1 广告分销型社群
- 4.3.2 代理实物产品分销型社群
- 4.3.3 自有实物产品分销型社群
- 4.4 荣誉型社群产品
- 4.4.1 社群文化衫
- 4.4.2 社群特殊身份标识
- 4.4.3 社群称号与头衔
- 4.4.4 社群自明星包装
- 4.4.5 让群主和部落酋长分发与引流
- 4.5 兴趣型社群产品
- 4.5.1 明星签名、合影产品
- 4.5.2 吉祥物产品
- 4.5.3 其他投其所好类产品
- 4.6 金融类社群产品
- 4.6.1 投资理财产品推荐与分享
- 4.6.2 经验分享与问题解答
- 4.6.3 众筹类产品
- 4.7 生活场景类社群产品
- 4.7.1 购物打折、优惠信息分享
- 4.7.2 地域类聚会、相亲、运动活动
- 4.7.3 团购类社群产品
- 4.7.4 其他生活类社群产品
- Part5 社群文化:维系社群活力的灵魂
- 5.1 社群标签:个性化标签与多样化标签
- 5.1.1 社群个性化标签的确定
- 5.1.2 社群多元化标签的增加
- 5.2 社群价值观:正能量与正向性
- 5.2.1 鼓舞人心与正向价值
- 5.2.2 符合主流文化观念
- 5.2.3 群成员对价值观的强认同性与可执行性
- 5.3 社群归属感:每位成员都能深切感受
- 5.3.1 社群仪式感与参与感
- 5.3.2 社群氛围营造
- 5.3.3 社群身份认同的打造
- 5.4 社群亚文化:成员自觉性与内容自生
- 5.4.1 群成员自觉传播群文化
- 5.4.2 引导群成员垂直化建设社群,进行地域复制
- Part6 中心化与多中心:社群复制的3个法则
- 6.1 社群精神领袖的价值
- 6.1.1 要形成强社群信仰
- 6.1.2 设计和规划社群发展方向与变现渠道
- 6.1.3 促进社群文化传播
- 6.1.4 形成强社群品牌
- 6.2 构建去中心化的多中心社群场景
- 6.2.1 社群垂直中心化的表现
- 6.2.2 社群的去中心与多中心
- 6.2.3 多样化场景催生社群复制扩散
- 6.3 社群场景的垂直化与细分化
- Part7 社群品牌:如何构建高档次的品牌价值
- 7.1 社群标签与社群文化的独特性
- 7.1.1 社群文化要能满足需求且充满潜力
- 7.1.2 社群标签要尽可能充满个性
- 7.2 社群进入的档次感与稀缺性
- 7.2.1 进入核心社群门槛的高标准
- 7.2.2 获得社群荣誉的高门槛
- 7.2.3 社群成员身份的高含金量
- 7.3 提升社群的变现能力,提升品牌价值
- 7.3.1 社群变现渠道的多样化
- 7.3.2 打造社群“利益共同体”
- 7.4 深度垂直,打造小众化、个性化体验
- 7.4.1 让体验充满专属性、稀缺性、差异性
- 7.4.2 体验的独一无二
- 7.5 建立强信任关系,营造强参与感
- Part8 场景即商业核心,社群重构连接
- 8.1 碎片化场景连接人与商业
- 8.1.1 碎片化时间创造碎片化场景
- 8.1.2 人与商业的连接渐趋碎片化
- 8.2 静态场景被重构,社群动态连接更智能
- 8.2.1 从图文时代到影像时代
- 8.2.2 视频隔空对话
- 8.2.3 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博物馆:社群边界模糊
- 8.3 社群的媒体化与平台化
- 8.4 社群场景是未来商业爆发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