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课堂教学、解题方法、问题研究和命题技巧等四个方面向你介绍如何教数学,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中介绍课堂教学的策略、理念和方法,设计如何关注学生思维,细谈听新课、听例题讲课、联系、自行阅读等环节的思维。第二章介绍解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个人经验。第三章介绍数学研究的渠道,尤其谈到解题后反思,是研究解题的重要渠道和方法。第四章介绍命题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接地气的草根(序一)
  • 出众树雪 纯粹伟建(序二)
  • 我的成长之路(序三)
  • 第一章 会上课
  • 第1节 关注学生思维
  • 1.听课时的思维
  • 2.解题时的思维
  • 3.解题后留余地
  • 4.预知学生的思维习惯
  • 5.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
  • 第2节 遵循认知规律
  • 1.讲授概念通俗易懂
  • 2.讲授知识联系生活
  • 3.知识应用是重点
  • 4.重视知识发生过程
  • 5.跳一跳摘桃子
  • 6.切忌死记硬背
  • 7.关于记笔记
  • 8.看书预习不利教学
  • 9.螺旋上升反复记忆
  • 10.懂与会是两码事
  • 第3节 新课引入的原则
  • 1.必要性
  • 2.针对性
  • 3.科学性
  • 4.实用性(可操作性)
  • 5.实际性
  • 6.新颖性
  • 第4节 新课引入的方法
  • 1.“负负得正”法则的引入
  • 2.“平方根”概念的引入
  • 3.“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
  • 4.“旋转变换——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的引入
  • 5.“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
  • 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引入
  • 7.“勾股定理”的引入
  • 8.“构建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入
  • 9.“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的引入
  • 10.“矩形”第一课时的引入
  • 11.“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引入
  • 12.“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的引入
  • 13.“合并同类项”的引入
  • 14.“多边形的外角和”的引入
  • 15.“三线八角”的引入
  • 16.“圆的定义”的引入
  • 17.“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引入
  • 1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的引入
  • 第5节 课堂设问艺术
  • 1.问题设置明确性
  • 2.提问需要目的性
  • 3.讲究提问有效性
  • 4.关注提问深刻性
  • 5.提高问题参与性
  • 6.提问语言简洁性
  • 第6节 引领学生探究
  • 1.平行四边形复习
  • 2.四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复习
  • 第7节 培养自学能力
  • 第8节 新授课的教学
  • 一、6.1 矩形(1)
  • 1.课堂实录
  • 2.课后交流
  • 3.教学再设计
  • 4.反思与困惑
  • 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②
  • 1.原稿
  • 2.修改稿
  • 三、有理数乘法
  • 1.实例说明
  • 2.变号规律
  • 3.拆数相乘
  • 4.符号法则
  • 5.公众默认
  • 6.利用倒数
  • 7.利用分配律
  • 第9节 复习课的教学
  • 一、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 1.由实际问题,发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
  • 2.拓展练习
  • 3.小结
  • 二、矩形和菱形复习教学设计
  • 1.引入
  • 2.折叠的性质
  • 3.课堂练习
  • 第10节 专题课的教学
  • 课题 网格里的神奇三角形
  • 1.课题的选择
  • 2.例题的选择
  • 3.例题的编制
  • 4.备用题
  • 第11节 研究课的教学
  • 一、“一课二听”教研活动案例
  • 1.第一节课教学过程概述
  • 2.第一节课后点评
  • 3.第二节课教学过程概述
  • 4.课后的形成性测评
  • 二、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 1.二节课的前后变化
  • 2.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 3.“一课二听”活动的不足
  • 三、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建议
  • 第二章 善解题
  • 第1节 利用反面解题
  • 第2节 极端原理
  • 一、代数中的取值范围
  • 二、几何中的取值范围
  • 三、函数中的取值范围
  • 第3节 重叠原理
  • 第4节 特殊值法
  • 一、用特殊值法“偷懒”解题
  • 二、用特殊值法要慎重
  • 三、用特殊值法避开难点
  • 第5节 基本图形
  • 一、角平分线的基本模型
  • 1.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 2.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 3.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
  • 二、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 1.角平分线+垂线⇒全等三角形
  • 2.K型图、弦图
  • 3.SSA模型
  • 三、特殊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1.等边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2.直角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3.等腰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4.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四、四边形中的基本模型
  • 1.正方形
  • 2.两底之和等于一腰的梯形
  • 五、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
  • 六、圆中的基本模型
  • 1.圆内接等腰三角形
  • 2.圆内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3.圆内接梯形
  • 第6节 面积和面积法
  • 1.平移现象
  • 2.同高三角形
  • 3.整体减部分
  • 4.分割图形
  • 5.补上图形
  • 6.先割后补
  • 7.和差相等
  • 8.重叠方法
  • 9.面积法
  • 第7节 计算法
  • 1.求值计算
  • 2.方程计算
  • 3.代数计算
  • 4.坐标计算
  • 第8节 特殊图形法与特殊位置法
  • 1.特殊图形法
  • 2.特殊位置法
  • 第9节 排除法
  • 1.性质排除法
  • 2.单位排除法
  • 3.特殊值排除法
  • 4.图形排除法
  • 5.运动排除法
  • 6.避繁排除法
  • 7.等价排除法
  • 8.特征排除法
  • 第10节 列举与列表
  • 第11节 实验法
  • 数学实验方法1——正确作图,仔细度量
  • 数学实验方法2——借助工具,巧思妙想
  • 数学实验方法3——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 数学实验方法4——模拟实验,形象直观
  • 数学实验方法5——画图操作,体会细节
  • 第12节 代数中的解题技巧
  • 1.一次函数中特殊的k
  • 2.求特殊三角形的面积
  • 3.二次根式的化简
  • 4.二次函数中的技巧
  • 5.解方程的技巧
  • 6.有理数简便运算
  • 第13节 一题多解
  • 第14节 根的判别式
  • 1.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 2.判别二次三项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 3.判别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是不是可以分解因式
  • 4.判别二次函数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
  • 5.判别二次函数与直线、双曲线与直线公共点的个数
  • 6.判别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
  • 7.判别二次三项式的符号
  • 8.求分式的最值
  • 9.求几何中的最值
  • 10.求其他代数式的最值
  • 第15节 巧用函数图象解题
  • 1.函数图象解决方程问题
  • 2.函数图象解决函数问题
  • 3.函数图象解决不等式问题
  • 4.函数图象解决其他问题
  • 第三章 勤研究
  • 第1节 教材研究
  • 实例一 “边边角”的教学内容
  • 1.问题的引入
  • 2.定义
  • 3.SSA的教学的片段
  • 4.SSA的基本性质
  • 5.SSA的三种类型
  • 6.SSA的困惑
  • 实例二 切线的判定
  • 1.先有r再证d
  • 2.先有d再证r
  • 3.d、r都要证
  • 第2节 画图研究
  • 画图研究一 一道作图题引发的思考
  • 1.问题提出
  • 2.问题探索
  • 3.初步解决
  • 4.问题思考
  • 5.问题结果
  • 画图研究二 打破定势求创新
  • 第3节 解题后反思
  • 1.得出一般性结论
  • 2.归纳一般性方法
  • 3.问题深入和拓展
  • 4.变化图形
  • 5.问题的联系
  • 6.问题的反思与联想
  • 7.突发奇想
  • 第4节 假命题研究
  • 假命题1
  • 假命题2
  • 假命题3
  • 假命题4
  • 假命题5
  • 第5节 问题归类与归纳
  • 问题一 顶角为20°的等腰三角形
  • 1.判定
  • 2.性质
  • 问题二 顶角为100°的等腰三角形
  • 1.原命题
  • 2.逆命题1
  • 3.逆命题2
  • 4.逆命题3
  • 第6节 抛物线的相似及其应用
  • 1.抛物线相似的定义及性质
  • 2.抛物线相似的应用
  • 3.抛物线相似的再认识
  • 4.结束语
  • 第7节 sinα+cosα的最大值
  • 第8节 借助几何画板发现数学
  • 第9节 反比例函数研究
  • 1.相似
  • 2.作图
  • 3.对称(1)
  • 4.对称(2)
  • 5.对称(3)
  • 6.平行
  • 7.定比(1)
  • 8.定比(2)
  • 9.位似
  • 10.等长
  • 11.类弓形
  • 12.定值(1)
  • 13.定值(2)
  • 第10节 奇妙的等边三角形
  • 一、三垂线
  • 二、三交线
  • 三、到三顶点的距离
  • 四、正三角形拼图
  • 1.两个正三角形拼菱形
  • 2.三个正三角形拼梯形
  • 五、正三角形内的正方形
  • 六、两个正三角形组合
  • 七、正三角形分割
  • 八、找等腰点
  • 九、正三角形网格
  • 十、其他
  • 第11节 同伴互助,共同研究
  • 1.问题的源头
  • 2.扇形的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
  • 3.圆的“友好三角形”及其性质
  • 3.探究特殊点的轨迹
  • 4.圆的友好等边三角形
  • 5.圆的定形友好三角形
  • 第12节 重建三角,全局皆活
  • 1.认识正弦
  • 2.与正弦有关的面积公式
  • 3.正弦的性质
  • 4.正弦再认识
  • 第13节 西姆松定理及其退化形式
  • 1.西姆松定理及其证明
  • 2.西姆松定理退化1
  • 3.西姆松定理退化2
  • 4.西姆松定理退化3
  • 5.拓展与猜想
  • 第14节 从《西姆松定理及其退化形式》想到的
  • 1.提出问题
  • 2.问题变式
  • 3.问题拓展
  • 4.问题证明
  • 5.问题再拓展
  • 第四章 巧命题
  • 第1节 为什么要自己命题
  • 1.备课需要
  • 2.上课需要
  • 3.考试需要
  • 4.评比需要
  • 第2节 命题的原则
  • 1.科学性
  • 2.明确性
  • 3.确切性
  • 4.实际性
  • 5.合理性
  • 6.简洁性
  • 7.新颖性
  • 8.适应性
  • 9.公平性
  • 10.公认性
  • 第3节 命题的方法1——学生错误编题
  • 1.用学生错误考学生
  • 2.为了纠正错误编题
  • 3.深挖学生潜在错误
  • 第4节 命题的方法2——错误题目改编
  • 第5节 命题的方法3——较难问题改编
  • 1.变一般为特殊
  • 2.增加小题,铺设台阶
  • 3.选取部分结论
  • 第6节 命题的方法4——考查能力编题
  • 1.逆向思维能力
  • 2.语言表达能力
  • 3.图形观察能力
  • 4.知识迁移能力
  • 5.图形处理能力
  • 第7节 命题的方法5——考查方法编题
  • 1.几何变换法
  • 2.乘法原理
  • 3.平行线之间等面积
  • 4.反证法
  • 5.求差法
  • 第8节 命题的方法6——考查知识编题
  • 1.考一次函数
  • 2.考完全平方
  • 3.考反例
  • 4.考方程应用
  • 5.考二次函数
  • 6.考知识应用
  • 第9节 命题的方法7——同类问题汇编
  • 第10节 命题的方法8——老题焕发新貌
  • 第11节 命题的方法9——改造图形编题
  • 第12节 命题的方法10——追求新意编题
  • 第13节 命题的方法11——打破定势编题
  • 第14节 命题的方法12——奇特见解编题
  • 第15节 命题的方法13——新的发现编题
  • 第16节 命题的方法14——观察生活编题
  • 第17节 命题的方法15——几何画板编题
  • 案例1
  • 1.题目展示
  • 2.探索过程
  • 3.原题解答
  • 案例2
  • 1.题目展示
  • 2.探索过程
  • 3.原题解答
  • 案例3
  • 1.题目展示
  • 2.探索过程
  • 3.原题解答
  • 案例4
  • 1.题目展示
  • 2.探索过程
  • 3.原题解答
  • 案例5
  • 1.题目展示
  • 2.探索过程
  • 3.原题解答
  • 第18节 命题的方法16——解题发现命题
  • 案例1
  • 案例2
  • 案例3
  • 第19节 中考命题的理念和方法
  • 理念一——根据学生错误编题
  • 理念二——用教材中的问题编题
  • 理念三——多年未考的重点内容是首选
  • 理念四——空间图形追求新意
  • 理念五——从“考试说明”中改编
  • 理念六——因式分解可以数形结合
  • 理念七——关注热点,联系生活
  • 理念八——18题为小压轴题
  • 第20节 改编已有问题命制压轴题
  • 1.试题原型
  • 2.试题改编
  • 3.试题突破
  • 4.阅卷反馈
  • 第21节 根据生活情景原创压轴题
  • 1.问题的来源
  • 2.曾经的原题
  • 3.初稿的设计
  • 4.问题的探索
  • 5.第二稿出台
  • 6.定稿的诞生
  • 7.体会与反思
  • 第22节 中考错题分析
  • 错题1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 错题2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 错题3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 错题4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 错题5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 错题6
  • 1.原题
  • 2.原解
  • 3.错误
  • 4.建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