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2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作者在系统梳理中西方本体论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对牟宗三本体论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对牟宗三本体论研究的学术立场、理论范式、逻辑进路、结构框架等进行系统研究。
将牟宗三本体论的治学思路置于整个20世纪中国本体论研究中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以期对其相关理论做出客观的历史定位及评价;在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比较中,反思20世纪儒学本体论研究的理论进展及困境,探寻当前儒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本体论的学术资源
- 一 西方本体论资源
- (一)哲学发源时期的古希腊本体论
- (二)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本体论
- (三)西方近代本体论的构建
- 二 康德对西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
- (一)康德对认识论“本体”的构建
- (二)康德对实践论“本体”的构建
- 三 中国本体论资源
- (一)中国“本体”概念的由来
- (二)玄学本体论
- (三)佛学本体论
- (四)宋明儒学的本体之思
- 四 传统本体论困境与生命本体重构
- (一)本体论困境的由来
- (二)传统本体论的理论局限
- (三)生命视域下本体的呈现可能
- 五 牟宗三本体论的学术资源
- (一)牟宗三本体论中的康德哲学资源
- (二)牟宗三本体论的佛学资源
- (三)牟宗三本体论的儒学资源
- 第二章 本体境界
- 一 西方至善论与康德的批判
- (一)西方“至善论”的发展历程
- (二)康德对“至善”的论证
- (三)康德的三大悬设
- 二 生命中的圆善与境界
- (一)牟宗三对康德“最高善论”的批判
- (二)生命中的圆善
- (三)圆善中的境界
- 三 生命之教
- (一)何为宗教
- (二)传统的宗教与理性的宗教
- (三)儒教的生命内涵
- (四)生命视域下的宗教何以可能
- 四 以圆教成圆善
- (一)佛家圆教
- (二)道家圆教
- (三)儒家圆教
- 五 牟宗三“圆善论”与康德“最高善论”之比较
- (一)“最高善”与“至善”
- (二)“幸福”与“道德”的同一
- (三)“最高善”是神学还是哲学
- (四)从“最高善论”到“圆教”
- (五)“圆教”与中西哲学的会通
- 第三章 本体呈现
- 一 现象与物自身
- (一)康德的本体之思
- (二)动摇的物自身与现象
- (三)物自身与现象的超越区分
- 二 本体的道德进路
- (一)道德优先
- (二)人虽有限亦可无限
- (三)执与无执两层本体论的统一
- 三 道德的形上学——显现本体界的实体之路
- (一)以良知作为道德实体构建道德界
- (二)以良知作为存在实体构建本体界
- (三)牟宗三论智的直觉
- 四 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历史定位
- (一)形而上学的由来
- (二)后现代视域下形上学面临的困境
- (三)价值本体论与道德的形上学
- 第四章 本体坎陷
- 一 知体明觉开知性
- (一)知体坎陷与知性开显
- (二)“平地起土堆”与感触直觉
- (三)识心之执与先验概念
- 二 新外王之探索——理性运用与理性架构
- (一)理性的运用表现
- (二)理性的架构表现
- (三)以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如何可能
- 三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客观评价
- (一)“良知坎陷”说的缘起
- (二)“良知坎陷”说的归旨
- (三)“良知坎陷”说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