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5千字
字数
201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哲学并不曲高和寡。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思考人类现实需求与重大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将是理想的入门引论。作者克雷格认为,哲学并非一个曲高和寡的陌生领域,它不过是对平常世事的深化和拓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哲学之简介
-
第二章 我应该做什么?柏拉图的《格黎东篇》
-
第三章 我们如何知道?休谟的《论奇迹》
-
第四章 我是什么? 一个佚名佛教徒对自我的思考: 弥兰陀王的战车
-
第五章 一些主题
-
第六章 关于“主义”
-
第七章 一些更重要的观点 个人的选择
-
第八章 有什么?为谁?
-
索引
展开全部
哲学是浩瀚无边的海洋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克雷格在其所著《哲学的思与惑》中说,读此书之人都或多或少已经算得上是哲学家。你认为你是吗?反正我不是。哲学无处不在,即便你有意躲避它也存在。在书中,作者暗示一点:哲学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词,涉及很大范围内的智力活动。哲学具有三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存在着什么?我们如何知道?作者还提醒我们:不管你做什么,千万不要沉迷于那句最懒惰、最洋洋自得的俗语:“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观点。” 获取权利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相反,要牢记乔治・贝克莱(1685——1753)那句挖苦的话:“很少有人思考,但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个悲哀;因为,思考是快乐的一部分。在本书结尾,作者得出一个可能性分析:为什么人们要思考哲学或者书写哲学呢?原因可能是以下一系列原因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希望学着控制自然,学着控制人类自己,进入天堂,避免下地狱;学会容忍生活本来的样子,或改变生活使其变得可以容忍;支持或反对政治机构、道德习惯或是知识机构;增强写作者的兴趣,增强其他人的兴趣(是的,那也会发生),甚至增强每个人的兴趣;因为他们不能忍受其他某些哲学家;因为他们的工作要求如此。有时也许只是出于纯粹的好奇。最后,作者明确指出:这只是一个很简短的介绍,为第一次接触哲学的人提供一些建议。人们在发挥自己辨别能力的同时,请坚持阅读那些优秀的经典作品。不要心存幻想,要谨记:哲学同生活一样的广泛,在其巨大的文库中,有着最富智慧的美德,同时也有最富智慧的瑕疵。希望哲学只有美德没有瑕疵,就如同希望人类没有思想一样。
1. 哲学是灵魂的显微镜,在庸常中照见存在真谛,它不创造真理,只为每个思考者打开认知的藩篱。哲学就是生活的放大镜,普通人也能用它看清自己为啥活着,关键是你得敢问凭什么非得这样?就像苏格拉底教我们别光听别人瞎指挥,要自己动脑子。2. 质疑是思想的呼吸系统,当休谟用经验拆解神迹,当那先比丘解构战车之喻,文明在怀疑中蜕去蒙昧的茧。敢怀疑常识的人才能推动世界进步,破除迷信这事,东西方老祖宗都用过这同一招。3. 柏拉图追寻永恒灵魂,佛陀拆解五蕴假合,而每个追问者都在重构存在的地图。我到底是谁?这问题压根没标准答案,柏拉图说灵魂永生,佛陀说你像乐高积木拆了就散,其实都是在说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就像手机用了三年,电池换过、屏幕摔碎修过、系统重装过,但它还是叫我的手机。4. 所有主义都是思想的脚手架,别被主义这词唬住!黑格尔说历史像打游戏通关,马克思说都是钱闹的。好思想就该像工具箱,用完该换就换。就像疫情期间用躺平主义保心态,复工后切换到奋斗模式赚奖金,哲学工具包就该灵活使。
讲道理很容易,可要做践行者就难了
还要再学习再看一遍,抓住了精髓要点才能逐步到践行!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