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二战期间盟军广受争议的轰炸行动,从后方到前线、从空中到地下,见证欧洲艺术之都的辉煌、毁灭与重生。

内容简介

“一场大火从德国喷出,绕世界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德国。”1945年2月,末日从天而降,上千架轰炸机飞过,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被炸出了20世纪。

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针对德国城市和平民的无差别轰炸对战争进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惨痛的伤亡以及巨大的破坏引起了舆论的激烈反应。纳粹当局将盟军的攻击称作“恐怖轰炸”,英美媒体亦为德累斯顿这块瑰宝的毁灭而震惊,就连丘吉尔也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这一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热烈程度甚或高于人们对广岛核爆的关注。冷战时期,德累斯顿的废墟在“铁幕”之下成了英美帝国主义恐怖暴行的物证,也刺激着大西洋两岸的反战运动。

到今天,德国右翼组织仍然试图利用这一事件,以期将德国人塑造成战争罪行的受害者。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轰炸发生的那一夜——在德累斯顿,千百个声音正等待着世界的倾听,是时候看看那场骇人听闻的毁灭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时光中的城市
  • 第一部分 怒火将至
  • 第一章 在那天之前
  • 第二章 在州领袖的森林里
  • 第三章 理性的废黜
  • 第四章 艺术与堕落
  • 第五章 玻璃人和物理学家
  • 第六章 “小伦敦”
  • 第七章 末日的科学
  • 第八章 适宜的大气条件
  • 第九章 冲洗
  • 第十章 魔鬼不得休息
  • 第二部分 恐怖之夜
  • 第十一章 黑暗之日
  • 第十二章 警报拉响前的五分钟
  • 第十三章 坠入深渊
  • 第十四章 影与光
  • 第十五章 晚上10:03
  • 第十六章 灼伤的眼睛
  • 第十七章 午夜
  • 第十八章 第二波
  • 第十九章 在死者间
  • 第二十章 第三波
  • 第三部分 劫后余生
  • 第二十一章 亡者与梦游人
  • 第二十二章 灼热的坟墓
  •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含义
  • 第二十四章 亡魂的乐曲
  • 第二十五章 反冲
  • 第二十六章 “斯大林风格”
  • 第二十七章 美好与纪念
  • 致谢
  • 图片来源
  • 部分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思不是进行价值判断

    一部优秀的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是更加深入的思索。在追求历史真相的时候,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亲历者也不可避免地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记忆之中的往事进行重新地分类和存储。当它们被重新检索出来时,想恢复原貌也是极其困难的。一个好的作者,就如同一个拼图大师,把那些零碎的,不同材质的,形式各异的历史元素重新拼合,弥合缝隙,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历史图卷。有心的读者可以探索其中的细节,也可以观其大略,感受到,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折射出其特有的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狱之火

      “1945 年的春夏之际,从易北河畔到大花园,被夷为平地的老城区寂静的灰色景象是一幅令德累斯顿人不安的图景。” 德累斯顿的毁灭只不过是人类战争史上一次又一次毁灭的重演,要知道迦太基早已毁灭了。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描写大轰炸前的铺垫: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是如何悠久文明,越是这样越能凸显大轰炸带来的 “地狱之火”。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全民总体战,没有前后方,只有敌友之分。人类的战争是多么愚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啊,能远离战争吗?

        读后感杨晔 2022 年 4 月 18 日德国在战后的态度以及反思程度,使得英国和德国可以一笑泯恩仇,德累斯顿与考文垂可以结为姐妹城市。1978 年 12 月 21 日,南京市与名古屋市正式签署协议,成为友好城市。2012 年 2 月 20 日,因为名古屋市长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又中断了友好关系。也许德国和英国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使得他们可以共同面对战争灾难,可是中日之间、巴以之间能做到吗?从全球范围来看,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二战后,世界上的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在冷战时还是冷战后,代理人战争、边界冲突战争、民族冲突战争和反恐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韦伯难题和交往理性 20 世纪之初,马克斯・韦伯把现代人的理性分成了两种。一种叫工具理性,另一种叫价值理性。工具好用不好用,很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如何取舍,就麻烦了。现代社会已被 “祛魅”,大家不容易相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于是在价值问题上,大家就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就让现代社会陷入了多元主义,韦伯把这个局面叫做 “诸神之争”。韦伯看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也找不到解决办法,于是便成为 “韦伯难题”。哈贝马斯出色地回应了这个挑战,其核心就在于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价值观之所以难以调和,就是因为人是有主体性的,每个人都讲主体性,就难免会主观。可是,常识告诉我们:人不只是一个主体,而是生活在人间。人是通过和他人交往,才完成自我塑造的。现实生活里,每个人的行动、观念,并不是诞生在自己脑子里的,而是在人和人之间被塑造出来的。这个 “主体间性”,翻译成最简单的三个中文字,就是 “在人间”,“在人间” 是我们根本的存在方式,我们人类是会说话的存在。语言交流、互相交往是我们所有行动的共同基础。哈贝马斯认为 “讲道理、好好说话” 这件事,它其实也是一种理性的类型,它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沟通之中,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外的另一种理性,哈贝马斯称之为 “交往理性”。他通过大量的语言学、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和论证了这种理性。哈贝马斯发现,“交往理性”,也就是好好说话讲道理这件事,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规范的源头。当一个社会失去了好好说话讲道理的氛围,或是由于寒蝉效应变成一个噤声社会,或是戾气横行而变成一个丛林社会,或是在这两种社会之间摇摆,总之,都谈不上规范,人们处于霍布斯所说的 “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的恐惧里。“规范” 自在人心,通过哈贝马斯提出的 “交往理性” 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够更清晰地分辨谁在好好说话,谁在讲道理,以及在日常交往中怎么优化自己的行为。提出一个概念,确立一个标准,让大家都知道往哪里走,这是思想家工作的价值。在思想领域,韦伯难题似乎找到了出路。现代生活,人类不会因为价值理性的多元化,而注定陷入诸神之争的灾难。“规范” 自在人心?在政治领域,英美和德国之间似乎已找到了出路,大家能够理性反思二战和大屠杀,德累斯顿与考文垂可以结为姐妹城市,英国可以设立信托基金帮助德累斯顿修复圣母教堂。可是这个世界上,似乎还有很多国与国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理论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主体与主体是平等的,在现代社会里,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平等性已经成为共识,所以个人之间的交往理性就比较容易达成,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就比较容易找到规范。可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一样,虽然联合国里是平等的一国一票,可还有常任理事国的特殊安排。一些西方国家依然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站在道德高地去定义他者是否邪恶。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对此既感到被侮辱,又深深怀疑强国总想至自己于死地。不平等的主体之间就无法形成 “主体间性”,就不是 “在人间”。我们在国际新闻里常常可以见到生活中不常见的唇枪舌战、恶语中伤,充满了恶意的谩骂。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 “规范”,至于别国的利益和 “规范”,那是次要的。因此,在国际政治领域,“规范” 的源头不通畅,矛盾冲突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解决,时间一长,就升级为战争了。人类啊,能远离战争吗?现在,在德累斯顿会有纪念大轰炸的活动,但纪念的关键在于,必须把德累斯顿大轰炸视为所有战争之恐怖的普遍象征,而非单一事件。人也许有记吃不记打的天性,所以战争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因此,对于战争的记录就非常重要了,展示战争对文明的毁灭、对生命的摧残,有助于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就像让鱼儿知道对它来说水是多么重要。《德累斯顿 —— 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这本书做到了。最后,摘录一段书中描写的道德困境吧:战争开始时,我在道义上反对一切暴力。经过一年的战争,我退让了,用非暴力对抗希特勒是行不通的,但我在道义上仍然反对轰炸。几年后,为了赢得战争,我愿意去轰炸机司令部工作,但我反对无差别轰炸城市。后来,我认为事实证明无差别轰炸城市在道义上是合理的,因为它有助于赢得战争。再后来,虽然无差别轰炸没能帮我们赢得战争,但至少我的工作是拯救轰炸机机组成员的生命,这在道义上是合理的。直到战争的最后一个春天,我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了。希望我们大家永远都不会退至找不到任何借口的春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