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开创性的、激动人心的中国工人修建横贯大陆铁路的历史,华工帮助打造了现代美国,但直到现在才从历史的阴影中现身。

内容简介

成千上万的华工从大洋彼岸来到美国寻找他们的财富,他们聚集在横贯大陆铁路的西部工地上,花了数年时间在内华达山脉积雪的悬崖上炸开隧道,在炽热的犹他州沙漠上铺设铁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将美国的东西部连接起来。

但是,那些在这些危险的工作中幸存下来的人将遭受另一种死亡:一种历史性的死亡,他们首先被推到美国社会的边缘,然后又被推到公众记忆的边缘。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获奖学者张少书利用前所未有的研究来重现中国铁路工人的故事,肯定他们在重建美国中发挥的作用。

本书是对历史不公的一次宝贵纠正,将这些“沉默的钢钉”重新放回他们在美国奇迹中应有的位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广东
  • 第二章 金山
  • 第三章 中央太平洋铁路
  • 第四章 山麓地带
  • 第五章 高耸入云的塞拉岭
  • 第六章 峰顶
  • 第七章 罢工
  • 第八章 特拉基
  • 第九章 金色钢钉
  • 第十章 普罗蒙特里峰之外
  • 结语
  • 致谢
  • 图片来源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浮萍无根 依然顽强

    被评为「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的美国太平洋铁路,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铁路。除了三千多公里的超长跨度,巍巍的崇山峻岭、恶劣且高寒的气候环境、印第安人的抵抗、项目的停滞与拖延等等客观因素、人为因素更是大大加重这条铁路的建造难度。但,勤劳勇敢的铁路华工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就绕道而行。凭借着简陋的铁锹、铁镐、手推车和马匹清理树林和灌木、削平丘陵和山地、填充沟壑,用炸药炸开山石,并双手搬运走成千上万吨的碎石和泥土...... 就这样,他们征服了悬崖峭壁、穿过了陡峭的峡谷,凿穿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内华达山脉,修成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就这样,铁路华工们凭借他们的勇气、梦想以及决心,铸就难以想象的奇迹!美国太平洋铁路上铁路华工们的勤勉、奉献以及牺牲,貌似得到全美的关注、收到很多认同「没有中国人的参与,这条铁路绝无建成之可能」;但实际上,无论是竣工之日庆祝工程完工的活动,还是百年后的庆典活动,当局都只字未提铁路华工,更别说对铁路华工所做贡献的肯定。就这样,铁路华工们的辛苦换来了可怕的暴力和被驱逐出境的悲惨命运:上万名华工被驱逐离开美国。为了生存,有些人前往其他国家地区,有些人回到家乡......《沉默的钢钉》记载了一百多年前铁路华工们修筑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却又悄然无声的历史,因为这些铁路华工们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或口述文字,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及所想,只看到一个个让模糊却让我们十分敬仰的身影。因不忍这段历史的消逝,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奥利弗・H. 帕尔默人文学科教授张少书先生,在参考百逾位学者、研究人员的成果之后,写下这本《沉默的钢钉》:试图站着铁路华工的位置上,站着这些故事的中心,试着从他们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恢复这段几近淹没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别的民族遭歧视,是因为懒惰。而我们遭排挤,则是因为勤奋。

      提到华工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有没有猪猡这个词。你知道一战时,我们参加了欧洲战争吗?我们派出十万华工。你知道抗战后期时,我们的滇缅公路吗?几万华工死在了那里。你知道民国时期国内的三大移民潮吗?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有我们华裔战斗的地方,都带来了增长与繁衍。不记得是在那个视频或书籍里看到的了,只要没有人骚扰我们的百姓,给他安稳的几十年生活,他就能创造出发展的奇迹。我们在历史上不止一次证明过这一点。我这个年纪的朋友在少年时应该都看过一部漫画叫《哗!英雄》,港漫,马荣成主笔,讲述的就是华工被骗到美国淘金工作的故事,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郑伊健、谢霆锋主演的。我记得那时候很多电影都表现这个题材,中国人被卖到旧金山做苦工,被人称作猪猡。而我也记得,储殷教授在一场演说中提到的梗:储殷教授和一位意大利友人争论,他说:中国人在美国第一代是猪仔,第二代我们就能够开餐馆,第三代我们出工程师,第四代我们有可能出议员。你们意大利人,第一代做比萨,第二代做披萨,第三代做披萨,第四代时进步了,互联网上卖披萨。我们不是守财奴,我们只是把钱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而已。而我今天读的这本书,就是完美的印证了储殷教授的这场名为《没人比我们更能在危机下生存》,这本书就是《沉默的铁钉:铸就美国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如果你每天看我写的阅读感悟,应该知道,前天我阅读张宏杰先生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史》时,曾经有非常激烈的情绪反馈。原因就在于我于当天同时在读这本书。我觉得张宏杰先生用西方的那套标准来审视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失偏颇。如果你阅读过这本书后,再回看储殷教授的那场讲座会更加有共鸣。我们这个民族确实为了生存,活的有些精致的利己,可这也可以被解读为我们聪明勤奋不是吗?在这本书里,无论是我们吃苦耐耐劳的能力,还是我们的无论在哪个阶层,都拥有和掌握更为高端的技术。我们开凿山体埋设炸药,是所有工人中最好的,我们可以在任何的艰苦环境下作业,我们无论是比拼质量还是比拼速度中从未落败,而更让人气愤的是,在这条贯穿美国东西的铁路线铺设的过程中,我们是工作最多,收入最少,配合度最高,最易于管理的工人组织。如此勤奋自勉的民族,却被张宏杰先生总结为崇尚权威,没有脊梁,逆来顺受,换成谁会不情绪激动呢。正如储殷教授提到的,我们的第一代漂洋过海去美国,也许是被骗,也许是自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去到这个国家后,依靠着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真的是第一代做劳工,第二代就开始店铺经营的活计。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聚集区内都建立起了唐人街,而我们的第三代就真的出现科学家、工程师。而正式这些我认为,或者我们认为的优点,却成了我们在他乡异地招致灾祸的根本。受老罗的影响,我也是不止一遍的阅读过那本《美国种族简史》,知道美国除了黑人是少数民族外,其实即使是那些我们分不清楚的白人,也分为爱尔兰裔、意大利裔、德意志裔、犹太裔、墨西哥裔、波多黎各裔、等多个少数族裔。大多数少数族裔受到歧视,很多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阶层低等,本身有着酗酒、懒惰、不求上进等臭毛病。而我们华裔被排挤,则是因为我们勤劳、节俭、聪明、顺从、费用低廉,这些品质都会在进行工作岗位竞争时胜出。所以,哪怕我们在十九世纪就有很多人去新大陆务工,却一百多年都无法在美国社会或其他西欧社会融入进去。其实细想想就能明白,谁愿意自己身边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 “别人家的孩子” 呢?借用郭德纲先生的那句经典台词,不是我们中国人有多勤劳,只是其他民族的衬托。中货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因为过于优秀而被排挤的民族。以前国不强时,外出的孩子们只能忍气吞声。为啥孙中山先生当年会获得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一个国家强盛了,才会让漂泊在外的子民挺起腰杆,才会有所依托。昨天刷到尹烨先生的一段短视频,他说我们中华民族不争霸,但却需要重新建立崇文尚武的品德,否者就会被人家欺负。全世界都在恐惧中国人的勤奋,只有国内的很多知识分子觉得我们病入膏肓。我无异于去争论些什么,大家认知不同,我得很可能是受蛊惑形成的错误的观点。可这样错误的观点能让我骄傲,可以给我奋斗的动力,那我何乐而不为呢。难道我要选择那些自我否定、毫无自信、整天纠结抑郁的观点去活着吗?那即使是正确的认知又有何用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华工

        太哆嗦了,至少习以删除一半,又是为了写作凑页数!在亚洲只有儒家文化圈的人吃苦耐劳。美国的拉丁裔非裔与欧洲的穆斯林无法与之相比。欧美统治者与民众总是歧视这些能干的人!拉丁裔非裔穆斯林对欧美造成的影响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唉!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文化发展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前身是印刷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集团(原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下属唯一一家中央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