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4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本书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节选本。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为底本,核校出注,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魏书
-
武帝纪
-
文帝纪
-
董卓传
-
袁绍传
-
吕布传
-
夏侯惇传
-
曹爽传
-
荀攸传
-
张郃传
-
郭淮传
-
邓艾传
-
华佗传
-
蜀书
-
先主传
-
诸葛亮传
-
关羽传
-
张飞传
-
庞统传
-
姜维传
-
吴书
-
吴主传
-
周瑜传
-
鲁肃传
-
陆逊传
-
诸葛恪传
展开全部
三国不可不看
这本书看完了,开始看完整版的。听到一位高人说过,所有的历史都可以不看,但是三国不能不看,当你看透这段历史时,你会发现你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其实都在这里面。怀着好奇心,我决定去探索这个奇妙的时代
三国志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02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三国志》(79)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汉朝江山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三国志》,《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四史”。《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 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本书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节选本。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为底本,核校出注,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三国这段历史。2、精彩内容:①陈寿著《三国志》陈寿修《三国志》,眼光未局限于三国,而是上接汉末,为群雄董卓、袁绍、袁术、吕布等人立传。这是很有见地的做法,因为讲三国的历史离不开汉末的历史,离不开当时的这些风云人物,如果缺了汉末群雄在历史大舞台上的表演,轰轰烈烈的三国历史将会大为减色。陈寿虽分别为魏、蜀、吴三国修史,但以《魏书》为主,即所谓以魏为正统。魏的君主依帝王例立本纪,蜀、吴的君主则降低一格,分别立传。另外,在遣词用字、人物的称谓上也体现出这种区别,如称魏君主为帝,蜀君主称先主、后主,吴则称吴主或径称其名等。以魏为正统,是陈寿颇受非议的地方,但这却是陈寿的无奈之举。陈寿修《三国志》是在吴平之后,大体上是当代人修当代史。西晋统治者司马氏是取代魏登上帝位的,只有承认魏的正统地位,才可以证明取代者司马氏的正统。而实际上从修史体例来说,他是将蜀、吴二国当做与魏并列的王朝来处理的,蜀、吴二国君主的传记,都是以本纪的规格来写,即以编年为序来记述传主的言行事迹,并以此为纲来记述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重大事件。其实这正说明了陈寿的苦心,由此说来,人们对他的这种非议是不足一驳的。《蜀书・诸葛亮传》所载诸葛亮与孙权的对话,几乎全文照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陈寿文字功夫的精到。又他在纪传后面的评论,不仅颇具文采,而且大都贴切公允,寓意深刻,堪称点睛之笔。比如我们看了陈寿对曹操精彩的评论,就会发现后人对曹操所谓的翻案,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陈寿对曹操早已作了非常恰当的评价。②先主传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元狩六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贡奉酎金违制的罪过,被削去侯爵,于是就在涿县安家定居了。先主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世代在州郡任职。刘雄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主兵败逃走,归附曹公。曹公给予先主优厚的待遇,任命他为豫州牧。先主准备回沛县收集溃散的兵卒,曹公供给他军粮,又给他增加兵力,让他东进攻打吕布。吕布派遣高顺进攻先主,曹公派夏侯惇前去救援,但救援不成,反被高顺打败,高顺又俘虏了先主的妻子儿女送到吕布那里。曹公亲自率军东征吕布,帮助先主将吕布包围在下邳,生擒吕布。先主又得到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跟随曹公回到许县。曹公上表朝廷,奏请先主为左将军,对他的礼敬待遇更加优厚,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袁术准备经徐州北上投奔袁绍,曹公派遣先主率领朱灵、路招二人截击袁术。先主还没抵达,袁术病死。建安十九年夏天,先主攻占雒县,继续进军成都,围困数十天后,刘璋出城投降。蜀地富庶,百姓安乐,先主大摆酒宴犒劳将士,收取成都仓库中的金银分别赏赐给他们,又将粮食布帛发还给当地百姓。先主于是又兼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辅佐大臣,法正为主要谋士,关羽、张飞、马超为战将,许靖、麋竺、简雍为宾朋。此外,董和、黃权、李严等本是刘璋以前所任用的人,吴壹、费观等人则是刘璋的姻亲,彭羕则是刘璋所排挤的人,至于刘巴更是先主素来所忌恨的人,而这时先主都把他们安排在显要的职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于是有志之士,无不竞相勉励。③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人。他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暂任为豫章太守,带着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去赴任。正好赶上汉朝廷另选朱皓来接替诸葛玄,诸葛玄素来和荆州牧刘表交情很深,便到荆州去依附他。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亲身在田间耕作,喜欢吟唱《梁父吟》。先主于是即帝位,策命诸葛亮为丞相,策文说:“朕遭遇家族的不幸,继承帝位,兢兢业业,不敢享乐安逸,一心想使百姓安定,担心不能做到。呜呼!丞相诸葛亮要明晓我的心意,辅佐我弥补过失,不要懈怠,帮助我重新发扬大汉的光辉,以照明天下,您要努力呀!” 诸葛亮以丞相的职位录尚书事,假节。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