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博采历代典籍,成就鸿篇巨制。
内容简介
本册涵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华传世藏书》的编纂历时8年,汇聚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多位古籍专家,包括总顾问许嘉璐、主编尹小林等学者。他们以“传承中华文脉”为使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选690余种经典,涵盖经、史、子、集四部,最终形成166册、2亿字的鸿篇巨制。
《中华传世藏书》荟萃了中华古代文明精华,凝聚了5162年华夏智慧与文化结晶,囊括了中国历史最有思想与艺术价值的作品,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全方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中华传世藏书》被定位为“新时代的《四库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史记
- 解题
-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三 殷本纪第三
- 卷四 周本纪第四
- 卷五 秦本纪第五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 历术甲子篇
-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汉书
- 解题
- 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 卷二 惠帝纪第二
- 卷三 高后纪第三
- 卷四 文帝纪第四
- 卷五 景帝纪第五
- 卷六 武帝纪第六
- 卷七 昭帝纪第七
- 卷八 宣帝纪第八
- 卷九 元帝纪第九
- 卷十 成帝纪第十
-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 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 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 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 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 卷三十二 张耳陈余传第二
-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 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上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 卷五十七下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 卷六十四上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 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 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石單传第三十八
-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 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 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 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 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 卷九十四上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 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 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 卷九十九上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 卷九十九中 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 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 卷一百上 叙传第七十上
- 卷一百下 叙传第七十下
- 后汉书
- 解题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 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 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 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 志第一 律历上
- 志第二 律历中
- 志第三 律历下
- 志第四 礼仪上
- 志第五 礼仪中
- 志第六 礼仪下
- 志第七 祭祀上
- 志第八 祭祀中
- 志第九 祭祀下
- 志第十 天文上
- 志第十一 天文中
- 志第十二 天文下
- 志第十三 五行一
- 志第十四 五行二
- 志第十五 五行三
- 志第十六 五行四
- 志第十七 五行五
- 志第十八 五行六
- 志第十九 郡国一
- 志第二十 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 志第三十 舆服下
- 三国志
- 解题
- 卷一 魏书一
- 武帝纪第一
- 卷二 魏书二
- 文帝纪第二
- 卷三 魏书三
- 明帝纪第三
- 卷四 魏书四
- 三少帝纪第四
- 卷五 魏书五
- 后妃传第五
- 卷六 魏书六
- 董二袁刘传第六
- 卷七 魏书七
-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卷八 魏书八
-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卷九 魏书九
- 诸夏侯曹传第九
- 卷十 魏书十
-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 卷十一 魏书十一
-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 卷十二 魏书十二
-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 卷十三 魏书十三
- 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 卷十四 魏书十四
-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 卷十五 魏书十五
-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 卷十六 魏书十六
-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 卷十七 魏书十七
-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 卷十八 魏书十八
-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 卷十九 魏书十九
-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 卷二十 魏书二十
-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 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
-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 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 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
- 方技传第二十九
- 卷三十 魏书三十
-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 卷三十一 蜀书一
- 刘二牧传第一
- 卷三十二 蜀书二
- 先主传第二
- 卷三十三 蜀书三
- 后主传第三
- 卷三十四 蜀书四
- 二主妃子传第四
- 卷三十五 蜀书五
- 诸葛亮传第五
- 卷三十六 蜀书六
-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 卷三十七 蜀书七
- 庞统法正传第七
- 卷三十八 蜀书八
-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 卷三十九 蜀书九
-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卷四十 蜀书十
-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 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 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 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 卷四十六 吴书一
-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 卷四十七 吴书二
- 吴主传第二
- 卷四十八 吴书三
- 三嗣主传第三
- 卷四十九 吴书四
-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 卷五十 吴书五
- 妃嫔传第五
- 卷五十一 吴书六
- 宗室传第六
- 卷五十二 吴书七
-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 卷五十三 吴书八
-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 卷五十四 吴书九
-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卷五十五 吴书十
-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 卷五十六 吴书十一
-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 卷五十七 吴书十二
-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 陆逊传第十三
- 卷五十九 吴书十四
-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 卷六十 吴书十五
-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 卷六十一 吴书十六
-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 卷六十二 吴书十七
-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 卷六十三 吴书十八
- 吴范刘惇赵达传第十八
- 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 卷六十五 吴书二十
-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 上三国志注表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