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知名人类学学者李辉审订,力争更真实、更科学还原人类历史。

内容简介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多学科联合研究的结果揭开了生命的秘密: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组织,承载着所有的地球系统,所有的生命都是大约35亿年前的一个微生物的后裔。

人类基因的十几万年的奥德赛之旅,既有英雄的史诗,也有艰难的跋涉:
15万—2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
6万年前,人类一波一波走出非洲。
4万年里,人类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人类六万年:基因中的人类历史》以恢宏的视野、庞大的数据和600多幅精美图片,讲述了近25年来关于人类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伟大的发现。讲述了基因技术在25年时间里,在艰苦卓绝的全球联合研发历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颠覆了整个人类的观念,如何让全世界一次又一次集体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因为我们终于发现,全人类属于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人类,都是亲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
  • 自序
  • 第一章 人类是一个物种吗?
  • 林奈与达尔文
  • 夏娃在非洲
  • 什么是DNA
  • 天书的解读
  • 黑人的皮肤
  • 第二章 女性线粒体DNA的故事
  • 线粒体DNA
  • 古人的线粒体DNA
  • 宗族母亲与金丝熊
  • 最后一个沙皇之谜
  • 一个埃及王朝的灭绝
  • 不检点的美国国父
  • 只有欧洲人是杂种吗?
  • 第二场欧洲人起源之战
  • 第三章 男性Y染色体的故事
  • 大生物时代
  • 非洲化石大爆炸的困惑
  • 什么也找不到
  • 血型开始的分子探索
  • 两个大型炸弹
  • 勇敢的列文庭
  • 引起进化的三个力量
  • 从蛋白看到先祖的影子
  • 打捞湮灭的先祖
  • 姗姗来迟的亚当
  • 第四章 走出非洲的旅程
  • 亚当、夏娃最近的后裔
  • 无法逾越的撒哈拉沙漠
  • 走出非洲第一站
  • 海鲜盛宴与澳大利亚土著
  • 第二波大迁移
  • 走进欧亚大陆的主流
  • 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 进入欧洲的艺术家
  • 美洲土著来源的百年困惑
  • 美洲土著的亚洲亲戚
  • 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坟冢
  • 太平洋的拼图
  • 第五章 基因图谱工程
  • 意外邂逅启动的工程
  • 单倍群编码
  • 印度海岸的秘密
  • 人类的摇篮——东非大裂谷
  • 达尔文家族起源于非洲
  • 撒哈拉掩埋的艺术瑰宝
  • 第六章 与百万年历史决裂
  • 农业文明的出现
  • 双刃的镰刀
  • 不能与上帝开玩笑
  • 语言造就了人类
  • 正在消失的语言与文化
  • 第七章 农业文化的反思
  • 巨大的进化压力
  • 农业新文化的成长
  • 病态的农业起源
  • 农业使我们病了
  • 第三次疾病浪潮
  • 农业使我们疯了
  • 已经开始的溃败
  • 第八章 必须向新理论开放
  • 基因的先驱与DNA的先驱
  • 果蝇造就的一批诺贝尔奖
  • 原子弹也无法改变DNA
  • 两种DNA的发现与解释
  • 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法则
  • 地球是一个活的超级生物体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人类20万年的旅程图
  • 附录2 主要单倍群简介
  • 审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迁徙与文明起源

    王老指出,人类文明的起源是自然进程的衍动规律,而不是人为的设计结果。区别于人类文明的临界点是 — 掌握火的温度,而非使用工具的技能。正常的篝火温度最高达 200-300 度,而熟练掌握火的温度,是陶器的诞生,陶器是黏土加水加火烧制而成,需要达到 900 度以上的高温才能成型,这意味着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调,进而相继进入青铜时代。(更高的温度烧制青铜制品)而人类的共同祖先来自 20 万年前的 “夏娃”,既著名的线粒体夏娃说。远古智人通过不断的迁徙而逐步来到全球各大洲,而正处于第四次冰河时代,在地理环境上提供了迁徙的陆地条件。而所谓的三大生物人种,既黑人(尼格罗人)、白人(高加索人)与黄人(蒙古利亚人),是在迁徙过程中受迁徙路线的当地地理环境影响而导致基因突变,进而演化出三大类人种。追溯 DNA 可推测出共同祖先是来自于非洲。由此可见,人类是一家。在此条件上,又结合当地的生存格局与文化遮蔽 导致各个大洲的文化进程不一。以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为代表,如西方围绕环海文明(地中海)而展开的工商业文明、由以中原文化(河南为中心)而展开的农耕文明,表现出的互为相反的文化底层逻辑。中国一直以来只有两次被别人的文化所同化,第一次是东汉时期的印度佛教,迅速发展成中国三教之一,第二次则是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屈辱历史。中国历来只有我们同化他人,何曾被他人同化?原因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文明在对抗游牧文化中,农耕文明势必以人数取得绝对性优势,而游牧民族因为是捕猎为生存,生存资料有限而导致人数无法比拟农耕文明,要知道农耕文明的能量获取是游牧文明的几百倍。再者,由于中国处于封闭式的地理地貌环境,导致在与邻国对抗中只有游牧民族为对手,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同化他人,这里的他人都是游牧民族。可到了近代,农耕文明显然在各个维度上不是工商业的对手,因此我们被他人同化,乃至现在,都是工商业以西方为主的文化体系。这里表达为文明结构的断层在触碰中势必以文化同化或强制性的文化侵入为结局。以上,为复习王老课程的笔记。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

      最大的感触其实是,我们应该反思,哪些是生命的必然,哪些只是偶然的弯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促使非洲智人走出非洲原因:人大约 7.4 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峇火山大爆发,其当量接近一千个维苏威火山爆发,给全球生物带来了巨大灾难。欧亚大陆的尼人和丹人濒临灭绝,为现代人出非洲扫清了道路。而非所谓的认知革命。 里面提到的农业文明以及后果给我造成了反思,在如今的文明快速发展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疾病,生活要好好作息,生活更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同时也要尊敬自然,我们人类是依赖地球的,而不是恣意破坏它,如果再不好好保护环境的话,终究会自食其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文化发展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前身是印刷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集团(原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下属唯一一家中央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