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呈现了一幅中国伦理学70年发展“全息图”。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伦理学发展中富有创新性的思想观点、最具争议性的理论论题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献,简要而深入地评述了新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历程与概况、学术路径与理论成就,并力图做到“镜像式”展示,以帮助广大读者获得对我国70年来伦理学发展的整体把握和系统理解。

本书既对伦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道德的本质、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述论,又对伦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包括应用伦理、经济伦理、企业伦理、管理伦理、劳动伦理、金融伦理、乡村伦理、环境伦理、体育伦理、政治伦理、行政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法律伦理、生命伦理、宗教伦理、性和婚姻家庭伦理、传媒伦理、网络伦理、军事伦理、艺术伦理、文学伦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等,呈现了一幅中国伦理学70年发展“全息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一、新中国伦理学学科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 (一)前30年的伦理学理念乃至伦理学学科的孕育期
  • (二)从改革开放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伦理学学科的初创期
  •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期
  • 二、改革开放以来伦理学学术成就斐然
  • (一)伦理学原理日趋成熟
  • (二)伦理学分支学科或研究方向发展迅速
  • (三)伦理学特色范畴(专题)研究展示学科魅力
  • 三、当前我国伦理学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及其未来展望
  • (一)尚需正视和改进的相关问题
  • (二)伦理学发展的对策与展望
  • 第一章 伦理学学科体系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开创和奠基时期
  • (二)伦理学学科理论体系的严重挫折时期
  • (三)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的重建与勃兴时期
  • (四)中国伦理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多样化繁荣时期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
  • (二)关注伦理学基础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并重
  • (三)在学科理论体系问题上持续学术争鸣
  • (四)积极探索伦理学其他体系
  • 第二章 伦理学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应用期(1949—1978)
  • (二)多种伦理学研究方法的争鸣期(1978—1992)
  • (三)中国特色伦理学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992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伦理学研究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方法
  • (三)伦理学研究新方法探索
  • 三、简要评述
  • 第三章 道德本质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之始:早期的铺垫与准备工作
  • (二)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对道德本质问题的初步探讨
  • (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道德本质的规范性与主体性之争
  • (四)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多流向的道德本质研究路径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四章 道德功能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道德功能初步研究阶段(1949—1966)
  • (二)道德功能恢复与起步研究阶段(1977—1992)
  • (三)道德功能多维研究阶段(1993—2001)
  • (四)道德功能研究“黄金时期”(2002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道德功能研究
  • (二)对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
  • (三)对道德功能的多维度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五章 应用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关于应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 (二)关于我国应用伦理学与国外应用伦理学的比较
  • (三)关于应用伦理学的学科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
  • 三、简要评述
  • 第六章 经济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萌芽期:问题的提出与初步解答(1949—1991)
  • (二)形成期:专著出版与学科奠基(1992—2000)
  • (三)繁荣期:原创成果迭出、具备国际视野(2001—2012)
  • (四)发展期:新发展理念与共同价值确立(2013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经济伦理学的本体论问题
  • (二)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论域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七章 企业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自发起步(1949—1977)
  • (二)自觉丰富(1978—2011)
  • (三)深化创新(2012年以来)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企业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 (二)企业伦理的研究任务
  • (三)企业社会责任
  • (四)企业伦理规范
  • (五)企业核心价值观
  • (六)和谐劳动关系
  • (七)新型政商关系中政府的伦理作为
  • (八)企业家精神
  • (十)企业道德建设
  • 三、简要评述
  • (一)成就和经验
  • (二)有待提升之处
  • 第八章 管理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萌芽期:管理伦理问题提出(1978—1991)
  • (二)形成期:管理伦理学学科奠基(1992—2000)
  • (三)成熟期:管理伦理研究蓬勃发展(2001—2012)
  • (四)发展期:管理伦理新征程(2013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管理伦理研究的学科基本问题
  • (二)企业管理伦理
  • (三)教育管理伦理
  • (四)公共管理伦理
  • (五)传统管理伦理
  • 三、简要述评
  • 第九章 劳动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关于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历程
  • (二)国内关于劳动伦理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三)国内关于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概况及特点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关于劳动伦理基本问题的研究
  • (二)有关劳动伦理的拓展性研究
  • (三)关于“体面劳动”的研究
  • (四)关于劳动正义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章 金融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金融伦理研究的萌芽时期(1949—1978)
  • (二)金融伦理研究的形成时期(1978—2008)
  • (三)金融伦理研究的繁荣时期(2008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金融伦理的基本问题
  • (二)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一章 乡村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与概况
  • (一)乡村伦理研究的探索时期(1949—1978)
  • (二)乡村伦理研究的萌芽时期(1979—2000)
  • (三)乡村伦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乡村经济伦理与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乡村伦理研究
  • (二)乡村治理、乡村秩序中的伦理问题
  • (三)乡村家庭伦理变迁及其价值研究
  • (四)城乡环境正义与乡村生态伦理研究
  • (五)乡村教育的道德反思与村庄道德教育研究
  • (六)乡村伦理关系和农民道德观念研究
  • (七)乡村伦理地方性特色的实证研究
  • (八)乡村道德建设的经验与路径研究
  • (九)乡村伦理研究的范式转换及方法论探讨
  • 三、简要评述
  • (一)研究内容不够均衡,研究成果较为零散
  • (二)研究方法交叉不强,田野调查规范不足
  • (三)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学科体系建构相对滞后
  • 第十二章 环境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三章 体育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开创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0年)
  • (二)初步发展期(1991—1999)
  • (三)迅速发展期(2000—2010)
  • (四)深化与繁荣期(2010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学科基本问题
  • (二)研究热点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四章 政治伦理
  • 一、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五章 行政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行政伦理研究的初探时期(1990—2000)
  • (二)行政伦理研究的发展时期(2001—2010)
  • (三)行政伦理研究的深化时期(2011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对行政伦理概念的界定
  • (二)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三)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研究
  • (四)行政制度伦理研究
  • (五)根植于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六章 科技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孕育期(1949—1978)
  • (二)初探期(1979—1986)
  • (三)开创期(1987—1999)
  • (四)发展期(2000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科技工具论”和“科技至善论”
  • (二)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 (三)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 (四)新技术的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
  • 三、简要述评
  • (一)科技伦理中科技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 (二)科技伦理问题应协同共治
  • (三)对重大科技伦理问题进行反思
  • 第十七章 教育伦理
  • 一、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概况
  • (一)酝酿期(1949—1977)
  • (二)发展期(1978—2012)
  • (三)繁荣期(2013年以来)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教育伦理学学科的相关问题研究
  • (二)建构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理论
  • (三)教育的伦理审视
  • (四)师德问题研究
  • (五)教育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 (六)教育伦理与立德树人研究
  • (七)教育伦理实践探索
  • (八)教育伦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 (九)教育伦理思想资源的挖掘
  • (十)教育伦理的其他方面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八章 法律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研究萌芽期(1949—1978):“渐露鱼肚白”
  • (二)研究形成期(1979—2000):“日月开新元”
  • (三)研究繁荣期(2001—2012):“满目尽繁华”
  • (四)研究发展期(2013年至今):“更上一层楼”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法律伦理学的本体论问题
  • (二)法律伦理学的基本论域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十九章 生命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生命伦理观与基本原则
  • (二)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 (三)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
  • (四)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 (五)人体及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 (六)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 (七)公共卫生政策的伦理问题
  • (八)中国生命伦理学
  • 三、简要述评
  • (一)缺乏完善成熟的发展体系
  • (二)分割式研究难以实现学科内部的综合交融
  • (三)本土化研究力度尚待加强
  • 第二十章 宗教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
  • (二)宗教伦理研究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具体宗教伦理
  • (二)热点问题
  • (三)其他问题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一章 性和婚姻家庭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性的概念及其相关学科的界定
  • (二)从性与爱能否分离谈性和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性
  • (三)货币与性的交换过程中个性价值的割裂及其统一
  • (四)对主流性别权威的反抗与交织
  • (五)新兴科学技术带来的爱、性与婚姻家庭的伦理论争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二章 传媒伦理
  • 一、研究的历程与概况
  • (一)传媒伦理研究的初探期(1979—1991)
  • (二)传媒伦理研究的发展期(1991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传媒伦理的界定
  • (二)传媒伦理的基本原则
  • (三)传媒伦理中的价值冲突
  • (四)传媒案例的伦理审视
  • (五)传媒伦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 (六)其他传媒传播的道德反思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三章 网络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以“西学东渐”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
  • (二)以本土化研究为主的全面繁荣阶段
  • (三)以细化研究和交叉研究为主的纵深发展阶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网络伦理的主要范畴研究
  • (二)网络伦理理论基础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四章 军事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军事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并渐入佳境(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 (二)军事伦理学学科形成、理论体系建立并日益发展(2000年以来)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关于军事伦理学的学科界定
  • (二)我国军事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五章 艺术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关于艺术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 (二)关于艺术道德、艺术伦理、艺术伦理学的概念界定
  • (三)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 (四)关于艺术道德建设研究
  • (五)艺术创作伦理和艺术批评伦理
  • (六)关于我国传统艺术伦理思想的梳理与总结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六章 文学伦理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西学东渐
  • (二)命名之争
  • (三)走向实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伦理的立场分析解读文学作品
  • (二)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具有传播道德、教育教化的责任
  • (三)文学伦理的精神及其学科设置
  • (四)文学与道德的逻辑关系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七章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7)
  • (二)繁荣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通史和断代史研究
  • (二)中国传统伦理主要人物、流派和范畴研究
  • (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八章 西方伦理思想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与概况
  • (一)初步奠基时期(1949—1978)
  • (二)全面深化时期(1978年—90年代)
  • (三)发展繁荣期(21世纪初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综合研究
  • (二)西方著名伦理流派思想研究
  • (三)西方著名伦理学家伦理思想研究
  • (四)西方伦理学理论专题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二十九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 一、研究的基本历程和概况
  • (一)坎坷曲折时期(1949—1976)
  • (二)变革进步时期(1977—1999)
  • (三)发展繁荣时期(2000年至今)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一)科学对待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
  • (二)共产主义道德研究与意识形态巩固的关系
  • (三)与时俱进地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伦理原则
  • (四)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建构的全面研究及贡献
  • (五)拓展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
  • (六)在思想史及对经典文本的研究中厚植理论基础
  • 三、简要评述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