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不仅是中国做出的承诺,更是目前中国紧锣密鼓推进的重点工作。

内容简介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成为地方和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影响地方决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乃至我们的生活方式。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三十多年,我国低碳投资规模要在百万亿人民币以上,将带来巨大的机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按
  • 一、 碳市场新局
  • 1、 全国碳市场开启:碳中和目标支撑碳价长期上涨倒逼企业形成减排预期
  • 2、 碳中和下的中国城市大考:GDP竞赛外低碳发展将成为硬约束
  • 3、 电力部门加速脱碳可再生能源成本将足以与煤电竞争
  • 4、 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马蹄声急:数千亿绿色再贷款在“路上”全国统一碳市场渐行渐近
  • 5、 动能集聚催生绿债“黄金期”政策助力中国市场上“快车道”
  • 6、 地方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调查:破解“对标”难题金融科技助力环境信息发布
  • 7、 上海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将于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 8、 广东金融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9、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样本:率先追求碳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
  • 10、 生态环境部李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 二、 最新重磅资讯
  • 1、 中国“双碳”目标报告:以特高压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扩大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
  • 2、 深圳“十四五”降碳计划披露: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拟鼓励部分城区试点碳达峰
  • 3、 施耐德电气:2025年前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已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 4、 “顺周期”+“碳中和”助力:“钢铁基金”扛起月度冠军
  • 5、 金融支持“碳中和”进入深水区:投资机构重估“环保类”信用债
  • 6、 国内首单“碳中和”金融债全球发行2021中国绿色债有望迎来爆发期
  • 7、 钢企掀起“碳中和”转型大潮:未来五年碳排放降幅剑指80%
  • 8、 人社部会同两部委官宣18个新职业公司金融顾问、碳排放管理员等在内
  • 9、 碳排放罚款元年:欧洲车企为何没有“失血”?
  • 10、 37天23只碳中和债发行,未来或迎三大变化
  • 11、 发展高层论坛再度释放信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
  • 12、 今年绿债规模可达8000亿!交易商协会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
  • 1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浮出水面,13家A股企业拼出首份概念股清单
  • 14、 高瓴联合发布研究报告:“碳中和”投资的机会与挑战
  • 15、 又一家上市公司意图挂钩“碳交易”,顶点软件披露承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系统
  • 16、 银行试水碳金融现状:零星试点+区域发展不均衡,借鉴欧美内置型服务
  • 17、 会展经济疫后复苏进行时绿色低碳指导意见加速行业转型发展
  • 三、 访谈观点
  • 1、 刘振亚:中国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我国特高压电网亟需加快建设
  • 2、 解振华:中国已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要实现“双碳”目标仍需艰苦努力
  • 3、 专访波士顿咨询CEO李瑞麒:中国有望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须为气候行动投入至少14万亿美元
  • 4、 投资人说|绿动资本白波:碳中和是升级版供给侧改革,投资考验长期积累和认知
  • 5、 南财对话|全国政协委员郝振山: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油田
  • 6、 南财快评: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生态文明的经济内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碳中和”带来的机遇,这本书从不同角度给了解读

    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建立全面的碳交易市场。碳市场是一个政府主导建立的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尽可能地降低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政府按照从紧的配额总量把碳配额发下去之后,要价格波动交给市场,政府做的事是立规矩,严监管。政府要做的是向市场传递一个坚定的讯号,未来碳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并且要将数据的准确性放在重中之重,包括碳排放的测量、监测、统计以及核查等,并做好监管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国内统一,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尚不完善,仍是对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掣肘。实现碳中和不易,但正因为不易,里面才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量变→质变

      今早罗振宇老师已经给了这本杂志一个最佳注解了,那就是对于这种热门话题,书不如杂志。书要强行形成逻辑结构,而杂志只管搜集有趣的事实和洞见。如此快速的刷书且能够迅速抓到全篇重点,是真功夫啊👍在此我就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太成熟,欢迎各位指教 。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间的跌宕起伏,贯穿其中的一个逻辑就是 “成本的变化影响经济绩效”,“综合比较成本优势,成就了中国在全球化中高速增长的奇迹”。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体量大,在如此大的体量中更容易产生质的变化 。想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几年间不知道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市场影响,创造多少就业机会 。由量变到质变,这就是最好的温床啊。如此明确,如此有确定性的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图景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现有研究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城市人均碳排放和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呈反比的。也就是说,人口密度越高,人均碳排放水平越低。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城市集聚的规模效应,随着集聚度提升,人均的基础设施、能耗因共享度提升而下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党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际也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转发
          3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