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关于“碳中和”带来的机遇,这本书从不同角度给了解读
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建立全面的碳交易市场。碳市场是一个政府主导建立的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尽可能地降低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政府按照从紧的配额总量把碳配额发下去之后,要价格波动交给市场,政府做的事是立规矩,严监管。政府要做的是向市场传递一个坚定的讯号,未来碳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并且要将数据的准确性放在重中之重,包括碳排放的测量、监测、统计以及核查等,并做好监管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国内统一,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尚不完善,仍是对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掣肘。实现碳中和不易,但正因为不易,里面才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量变→质变今早罗振宇老师已经给了这本杂志一个最佳注解了,那就是对于这种热门话题,书不如杂志。书要强行形成逻辑结构,而杂志只管搜集有趣的事实和洞见。如此快速的刷书且能够迅速抓到全篇重点,是真功夫啊👍在此我就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太成熟,欢迎各位指教 。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间的跌宕起伏,贯穿其中的一个逻辑就是 “成本的变化影响经济绩效”,“综合比较成本优势,成就了中国在全球化中高速增长的奇迹”。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体量大,在如此大的体量中更容易产生质的变化 。想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几年间不知道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市场影响,创造多少就业机会 。由量变到质变,这就是最好的温床啊。如此明确,如此有确定性的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图景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1 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 世纪经济报道》2001 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 21 财经 APP 下载量已经突破 8000 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在《突围集》里曾经总结道,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间的跌宕起伏,贯穿其中的一个逻辑就是 “成本的变化影响经济绩效”,“综合比较成本优势,成就了中国在全球化中高速增长的奇迹”。因此中国经济突围的两个方向:“一是扭转成本曲线,特别是体制性成本上升过快的不良势头,争取通过深化改革再次大幅度降低成本,延续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比较优势。二是鼓励创新,培育中国经济的独到性优势”。可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是为了在这两个方面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深化改革,不断体制创新。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中国的碳中和解决方案,也要考虑到这种经验的辐射能力,环境问题不是区域划界可以处理的,必须要有区域间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正因如此,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倒逼和推动管理制度、科技创新体制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或许是最迫切、最重要、最有效的创新。也正因如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才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