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农业龙头企业实践探讨:资本积累、农业转型与现代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湘南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下乡流转土地、经营农业的实践为切入点,讨论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如何通过整合当地农户来实现资本积累,以及农业资本化如何影响家庭农业和村庄分化。本书将农业产业化置于中国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农资市场变迁、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等角度讨论了农业生产资料商品化的内在机制。书中也对国家在农业转型中的角色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中国农业转型的探讨,本书试图回应当下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争论,以及世界农政研究领域关于家庭农业性质的理论争论。此外,目前关于农业转型的研究多从农业经济学视角切入,本书则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资源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也不同于主流农业经济学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农政问题
  • 一 关于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争论
  • 二 农政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三 研究问题
  • 四 田野点概况与案例基本情况
  • 五 本书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农村商品关系的扩展:农资市场的变迁
  • 一 农村生活资料商品化与生产资料商品化
  • (一)农村生活资料的商品化
  • (二)农业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资流通体系变迁
  • (一)集体化时期的农资生产与流通:国家主导的计划生产与分配
  • (二)农资市场化与资本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渗透
  • (三)市场化下农资流通领域的竞争:对接农业生产者的策略
  • (四)农资“排斥性价格”的形成和维系:农资企业对销售网络的竞争
  • 三 农业转型显性路径与隐性路径的交织
  • 四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农业中的隐蔽雇佣关系与资本积累
  • 一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争论
  • 二 龙头企业的土地经营策略调整:从横向一体化到纵向一体化
  • (一)横向一体化的土地经营策略
  • (二)纵向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公司+代管户+耕作户
  • (三)纵向一体化模式的调整:公司+“代管户”(兼“耕作户”)
  • 三 农业中的资本积累:龙头企业在农业上游和下游环节的盈利
  • 四 农业资本连构“家庭农场”:隐蔽雇佣关系的形成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资本下乡的社会困境与社会基础
  • 一 资本下乡遭遇的社会困境及其原因
  • (一)资本下乡遭遇的社会困境
  • (二)资本下乡遭遇社会困境的原因
  • 二 对家庭农场主的吸纳:资本对村庄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动员
  • (一)“人情”与劳动雇佣
  • (二)熟人社会中的“面子”与雇工的“自觉”
  • (三)“内外有别”:熟人社会的边界
  • 三 结论
  • 第五章 资本下乡对农村分化的形塑:对家庭农业的外部挤压
  • 一 “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 二 资本式家庭农场的出现与特征
  • 三 资本式家庭农场的产生机制
  • (一)政府推动形成的资本式家庭农场
  • (二)资本下乡直接推动形成的资本式家庭农场
  • (三)资本下乡间接推动形成的资本式家庭农场
  • (四)新“中农”转变成资本式家庭农场
  • 四 资本式家庭农场产生的条件
  • (一)土地流转市场
  • (二)农业技术的改进
  • (三)农村劳动力市场
  • 五 农业经营主体分化的再思考
  • (一)小农的处境
  • (二)中农的不稳定性
  • (三)资本式家庭农场的兴起
  • (四)资本式大农场的竞争
  • 六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对家庭农业的内部挤压
  • 一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与争论
  • (一)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已有研究
  • (二)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发展及相关争论
  • 二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 三 农机服务市场的内在机制
  • (一)“占取主义”逻辑下的农业机械化
  • (二)农业剩余的再分配: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剩余的占取
  • (三)农机作业市场高度竞争,推动土地流转
  • 四 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对家庭农业的挤压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中国农业转型中的国家角色
  • 一 项目制与地方财政
  • (一)“产粮大县”的竞争: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 (二)项目落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 二 行政化的土地流转与市场化的土地流转
  • (一)行政化的土地流转:地方政府的介入和推动
  • (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公司主导的土地流转
  • 三 企业的“政治任务”与政府扶持
  • (一)“政治任务”与政治资本
  • (二)从项目中获益:“政治任务”以外的项目运转
  • 四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一 农业转型的显性路径:大规模土地经营的内在逻辑
  • 二 农业转型的隐性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在逻辑
  • 三 重新理解家庭农业的存续
  • (一)“家庭经营”的存续及其本质
  • (二)村庄分化与家庭农业的变迁
  • 四 农业转型的另一种可能:小农户的组织化
  • (一)国有农场土地资源的整合化管理:统筹土地发包和种植结构
  • (二)市场服务的组织化供给:统筹农场内部的农机购置
  • (三)公共服务的组织化供给:统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田灌溉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空洞的废话,根本不能涉及三农,隔靴搔痒。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