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皇权、文、武三足不鼎立的非常时代,书写有血有肉的“人”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宋史研究专家王瑞来先生的旧刊新作,共12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即士大夫政治与皇权,内容涵盖两宋。

诚如书名《宋代的皇帝、文臣和武将》所示,皇帝写了宋朝开国的太祖、太宗,对堪称千古之谜的“烛影斧声”事件也有专题考察;文臣写了士大夫的楷模范仲淹、“铁面御史”赵抃、“太平宰相”周必大;武将写了在幕后促成“澶渊之盟”的宋朝降将王继忠和抗金名将岳飞;末了的一篇则写了以《富春山居图》闻名的由宋入元的文人画家黄公望,论旨已进入宋元变革论的视域。

可以说,本书对宋代历史上的不少重大事件都有论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宋太祖传略
  • 一、在动乱的年代里
  • 二、戎马生涯
  • 三、他被历史推上去了
  • 四、他在想怎样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
  • 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六、从军人到政治家
  • 七、“烛影斧声”之谜
  • 八、历史应当对他如何评价
  • 略论宋太宗
  •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
  • 引言
  • 一、有关“烛影斧声”事件几种记载之综合考察
  • 二、关于宋太宗好色之事实
  • 三、关于宋太祖与宋太宗的矛盾
  • 四、补论:关于宋太祖既定继承人之探析
  • 小人物的大历史——索隐历史尘埃中的细节
  • 引言
  • 一、相士的预言:王继忠其人
  • 二、尽忠于两国:“澶渊之盟”前后的王继忠
  • 三、并非不知所终:“澶渊之盟”之后的王继忠
  • 四、有所超越:政策与认识
  • 五、附论:“王继忠现象”引发的振荡
  • 宋代士大夫的主流精神
  • 绪说
  • 一、“荷国家不次之遇,思所以报”——报恩论
  • 二、“少小爱功名,欲作万人英”——爱名论
  • 三、“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忧患论
  • 四、“儒者报国,以言为先”
  • 五、“能左右天子为大忠”——皇权论
  • 代结语——“名节无疵”还是“甚坏风俗”
  • 从范仲淹风流韵事公案看宋代士大夫生活日常
  • 序引
  • 起因:一首诗惹的祸
  • 文本:记载与辨析
  • 俯瞰:前人聚讼
  • 平视:今人纷纭
  • 求证:宋人日常
  • 聚焦:日常范仲淹
  • 旁证:范仲淹的女性观
  • 余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赵中举——一个宋代士人的金榜题名
  • 一、灵芝吉兆
  • 二、赴京赶考
  • 三、省试中举
  • 四、殿试及第
  • 五、金榜题名
  • 六、欣逢时代之盛
  • 士大夫政治与宋代皇权
  • 引言
  • 一、教育引导君主
  • 二、直接干预皇帝的行动与决定
  • 三、“直期贤用不肖斥”
  • 四、“面议政事”与“辄密启闻”
  • 五、抑制间接皇权宦官势力
  • 结语
  • 宋代士大夫的政治关系
  • 引言
  • 一、变法之前的交集
  • 二、变法中的纷争
  • 三、风云过后的平静
  • 结语
  • 文武之争——岳飞悲剧的另一层因素
  • 引言 关于岳飞之死
  • 一、一则史料指示的思路
  • 二、高宗的定算与行动
  • 三、士大夫政治下的文武与和战
  • 结语 文武之争的负面遗产
  • 子充必大——一个承平时代的士大夫传记的政治解读
  • 一、“少英特”,“第进士”
  • 二、掌制生涯:“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
  • 三、和而不同:“三省本未可辍卿”
  • 结语
  • 写意黄公望——由宋入元,一个人折射的大时代
  • 引言
  • “风景旧曾谙”:黄公望的时代底色
  • “生死两茫茫”:生父死亡,母亲再嫁
  • “唯有读书高”:谁习神童业
  • “林风惊断西窗梦”:科举停废之后
  • “效官刀笔间”:胥吏生涯
  • “超然于物表”:绝意荣势
  • “归来画山复画水”:晚年学画辨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