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汉语趋向连动式语料进行整理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探究汉语趋向连动式的主要类型与演变路径,拓展构式化理论的研究维度,透视汉语趋向连动式发生构式化的动因、机制和规律,以期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历时构式语法运用到其他类型的语言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案。

本书具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提出汉语趋向连动式是一种图式构式,它的构式化路径存在不同类型的模式,既有链状型模式,也有辐射型模式;第二,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构式的起源、习得和进化问题,为语言起源的生物属性和语言空间进化的层级提供新的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 第1章 导论
  • 1.1 核心术语界定
  • 1.2 汉语趋向连动式与趋向空间事件的概念化
  • 1.3 汉语趋向连动式研究的新视角
  • 1.3.1 汉语趋向连动式在整个语言演化体系中的地位与存在争议的问题
  • 1.3.2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汉语趋向连动式演化的节点和网络性
  • 1.3.3 历时构式语法与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演化具有较高的预判性和融合性
  •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的选取
  • 1.5 本书主要内容
  • 第2章 汉语趋向连动式研究回顾
  • 2.1 语言趋向空间范畴的认知研究概述
  • 2.1.1 Lakoff的语言空间认知观
  • 2.1.2 Langacker的语言空间认知观
  • 2.1.3 Talmy的语言空间认知观
  • 2.2 语言趋向空间关系的研究概述
  • 2.2.1 空间的拓扑关系
  • 2.2.2 空间的位移关系
  • 2.3 汉语趋向连动式的语义研究
  • 2.3.1 有中心论
  • 2.3.2 无中心论
  • 2.4 汉语趋向连动式的词汇化研究
  • 2.4.1 共时层面
  • 2.4.2 历时层面
  • 2.5 汉语趋向连动式的语法化研究
  • 2.5.1 历时层面
  • 2.5.2 共时层面
  • 2.6 小结
  • 第3章 历时构式语法与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演化
  • 3.1 构式语法的主要思想
  • 3.1.1 基于符号表征的构式方法
  • 3.1.2 基于使用的构式演化方法
  • 3.1.3 基于创造性的构式研究原则
  • 3.2 历时构式语法的思想体系
  • 3.2.1 构式化研究的缘起
  • 3.2.2 构式化的主要思想
  • 3.2.3 影响构式化的主要维度
  • 3.2.4 构式化的机制和动因
  • 3.2.5 构式化思想在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中的体现
  • 3.2.6 构式化的基本特征
  • 3.2.7 基于使用的构式化研究的新发展
  • 3.3 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构式演化类型
  • 3.3.1 趋向连动式的构式意义演化
  • 3.3.2 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形式演化
  • 3.3.3 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形式与意义映射的演化
  • 3.4 小结
  • 第4章 汉语主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
  • 4.1 主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由来
  • 4.1.1 “V来/去”构式使用的考察
  • 4.1.2 “V来/去”构式句法演化的考察
  • 4.2 主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表征
  • 4.2.1 话语中说话人的参照点
  • 4.2.2 事件编码中的时序原则
  • 4.2.3 事件表达中的交互主观性
  • 4.2.4 语篇中视点选择的制约条件
  • 4.3 主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演化
  • 4.3.1 承接功能的构式演化
  • 4.3.2 目的标记的构式演化
  • 4.3.3 事态助词的构式演化
  • 4.4 主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机制
  • 4.4.1 自主-依存机制
  • 4.4.2 类比化机制
  • 4.4.3 主观化机制
  • 4.5 小结
  • 第5章 汉语客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
  • 5.1 客观趋向连动式的三种表现形式
  • 5.2 客观趋向动词“上/下”进入连动式的考察
  • 5.2.1 客观趋向连动式“上”构式追溯
  • 5.2.2 客观趋向连动式“下”构式的追溯
  • 5.3 客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表征
  • 5.3.1 “V上/下”空间标记构式形式的表征
  • 5.3.2 “V上/下”空间标记构式意义的表征
  • 5.4 客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演化
  • 5.4.1 “V上/下”构式形式演化的路径及动因
  • 5.4.2 “V上/下”构式意义演化的路径及动因
  • 5.4.3 “V上/下”构式的两种构式化类型
  • 5.5 客观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机制
  • 5.5.1 范畴化机制
  • 5.5.2 隐喻化机制
  • 5.6 小结
  • 第6章 汉语复合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
  • 6.1 复合趋向连动式的产生与发展
  • 6.1.1 “上来/上去”构式的产生与发展
  • 6.1.2 “下来/下去”构式的产生与发展
  • 6.2 复合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表征
  • 6.2.1 距离象似性原则
  • 6.2.2 时间顺序象似性原则
  • 6.3 复合趋向连动式形式与意义的空缺
  • 6.3.1 “上来/上去”构式的形式与意义空缺
  • 6.3.2 “下来/下去”构式的形式与意义空缺
  • 6.4 复合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机制
  • 6.4.1 新分析机制
  • 6.4.2 类比化机制
  • 6.5 小结
  • 第7章 汉语趋向空间构式的适应性与习得过程
  • 7.1 趋向空间构式的适应性与扩展适应性
  • 7.1.1 趋向空间构式的适应性和扩展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 7.1.2 人类趋向空间构式的适应能力
  • 7.2 趋向空间构式的习得
  • 7.2.1 构式化与构式习得的焦点
  • 7.2.2 构式化与构式习得之间的关系
  • 7.3 趋向空间构式的多维空间视觉化及其网络表征
  • 7.3.1 单一空间视觉化和多维空间视觉化
  • 7.3.2 趋向空间的知觉网络表征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发现与贡献
  • 8.2 对语言起源的启示
  • 8.3 对语言进化的启示
  • 8.4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