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不只是称谓,更是历史、文化与人情。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各类称谓的含义与用法,内容涵盖亲属称谓、尊称、官称与地望称、讳称、谦称等日常用语,以及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等典章制度,特别对帝王专属称谓、文人雅士的别号室名与诨号、古代妇女称谓等都有详尽解说。

全书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平易晓畅的语言,从多角度呈现古人称谓的丰富内涵,既具学术深度,又兼顾大众阅读需求,堪称研究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言
  • 一 “姓”与“氏”
  • 二 “名”与“字”
  • 三 自称与称人
  • 四 亲属称谓
  • 五 尊称
  • 六 官称与地望称
  • 七 讳称
  • 八 谦称
  • 九 谥号
  • 十 庙号、尊号与年号
  • 十一 帝王的专门称谓
  • 十二 别号、室名与诨号
  • 十三 古代妇女称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兄弟” 只用于男性,可古代也用于女性。“女兄” 即姐姐,“女弟” 即妹妹,这种用法,我们在《亲属称谓》中已有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有时直接以 “兄”“弟” 称姐妹。如《史记・管蔡世家》“蔡侯怒,嫁其弟”,《索隐》曰 “弟,女弟”;《汉书・谷永传》“急复益纳宜子妇人”,颜注引如淳曰 “王凤上小妻弟以纳后宫”,这里的 “小妻弟”,就是妾的妹妹。这种用法,在今天是绝不允许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古人的称谓,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回到那个历史现场。对于古人来说,称字、称号、讲避讳,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解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那些在古代看起来理所当然、不用解释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却变成了一个个谜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古一理

        。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 “姓名”,可是,小时有 “乳名”;发表文章有 “笔名”;学生称她 “老师”“先生”;按职称,称她 “教授”;按职务,可能称她 “副校长”“副书记”“主任”“主编”;如果参加几个学术团体,又可能称她 “会长”“理事”“秘书长”;在家中,丈夫称她 “妻子”“老伴”,孩子称她 “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 “姐”“妹”“姨”“娘”“婶”“姑”“舅妈”“嫂子”“侄媳妇”“表嫂”“表娘”“岳母”“婆婆”“奶奶”“舅婆” 等;周围的人会称她 “小姐”“夫人”“女士”“太太”“大嫂”“大婶”“大娘”“老太婆”;还有今天无往而不用的 “同志”“师傅”;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 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