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不只是称谓,更是历史、文化与人情。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各类称谓的含义与用法,内容涵盖亲属称谓、尊称、官称与地望称、讳称、谦称等日常用语,以及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等典章制度,特别对帝王专属称谓、文人雅士的别号室名与诨号、古代妇女称谓等都有详尽解说。

全书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平易晓畅的语言,从多角度呈现古人称谓的丰富内涵,既具学术深度,又兼顾大众阅读需求,堪称研究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言
  • 一 “姓”与“氏”
  • 二 “名”与“字”
  • 三 自称与称人
  • 四 亲属称谓
  • 五 尊称
  • 六 官称与地望称
  • 七 讳称
  • 八 谦称
  • 九 谥号
  • 十 庙号、尊号与年号
  • 十一 帝王的专门称谓
  • 十二 别号、室名与诨号
  • 十三 古代妇女称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古人的称谓》都感觉 “很累”,不知道作者花了多少功夫才梳理出了 “古人称谓”,真对作者的敬业精神,学术水平佩服的五体投地。中国古人的称谓可能是全世界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文化现象了。虽然作者费尽心血,为我们梳理清楚,并分门别类做了解说并,语言也简练,述说也通俗,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要说去消化,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 “古人的称谓” 也会感到头大,不但是难理清,更是记不住,我感觉做个 “古人” 真难啊。我至今仍沿袭和继承了很多古人的称谓,也正是包括这些称谓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自古至今血脉相连,根深蒂固,携手执子,千秋永固。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搞懂 “古人称谓”(那是专家学者的事),但一定要清楚,这也是中华文化宝藏里最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世代珍惜和承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古人的称谓,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回到那个历史现场。对于古人来说,称字、称号、讲避讳,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解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那些在古代看起来理所当然、不用解释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却变成了一个个谜题。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兄弟” 只用于男性,可古代也用于女性。“女兄” 即姐姐,“女弟” 即妹妹,这种用法,我们在《亲属称谓》中已有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有时直接以 “兄”“弟” 称姐妹。如《史记・管蔡世家》“蔡侯怒,嫁其弟”,《索隐》曰 “弟,女弟”;《汉书・谷永传》“急复益纳宜子妇人”,颜注引如淳曰 “王凤上小妻弟以纳后宫”,这里的 “小妻弟”,就是妾的妹妹。这种用法,在今天是绝不允许的。

          1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