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看《古人的称谓》都感觉 “很累”,不知道作者花了多少功夫才梳理出了 “古人称谓”,真对作者的敬业精神,学术水平佩服的五体投地。中国古人的称谓可能是全世界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文化现象了。虽然作者费尽心血,为我们梳理清楚,并分门别类做了解说并,语言也简练,述说也通俗,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要说去消化,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 “古人的称谓” 也会感到头大,不但是难理清,更是记不住,我感觉做个 “古人” 真难啊。我至今仍沿袭和继承了很多古人的称谓,也正是包括这些称谓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自古至今血脉相连,根深蒂固,携手执子,千秋永固。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搞懂 “古人称谓”(那是专家学者的事),但一定要清楚,这也是中华文化宝藏里最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世代珍惜和承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今古一理。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 “姓名”,可是,小时有 “乳名”;发表文章有 “笔名”;学生称她 “老师”“先生”;按职称,称她 “教授”;按职务,可能称她 “副校长”“副书记”“主任”“主编”;如果参加几个学术团体,又可能称她 “会长”“理事”“秘书长”;在家中,丈夫称她 “妻子”“老伴”,孩子称她 “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 “姐”“妹”“姨”“娘”“婶”“姑”“舅妈”“嫂子”“侄媳妇”“表嫂”“表娘”“岳母”“婆婆”“奶奶”“舅婆” 等;周围的人会称她 “小姐”“夫人”“女士”“太太”“大嫂”“大婶”“大娘”“老太婆”;还有今天无往而不用的 “同志”“师傅”;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 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