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7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马克思早期笔记,探寻人类历史。
内容简介
“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在生命*后时期写下的长篇读书笔记,其形式主要是按照特定议题摘录他人的研究著作,其内容则涉及到19世纪下半叶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在以往的研究中,两部笔记基本上按照“思想补遗”的范式被解释为“思想衰退说”“回归早年人类学研究说”“放弃《资本论》写作说”“研究重心东移说”“唯物史观发展说”等。鉴于此,本书以详尽考察马克思中后期思想与文本图景为基础,以“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完整梳理从史前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历史为线索,以“求解资本主义史前史”为主题,以经济、政治、宗教议题为切入,对两部笔记的文本内容本身进行问题式、逻辑化的全面把握。通过这一研究,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在更广、更深层面实现了勾连,这为重新审视马克思与20世纪的思想发展史和社会运动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文本学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新理解
- 误解之一:文本研究只是做版本考证而不研究思想
- 误解之二:文本研究只是复述原著的思想而没有理论建树
- 误解之三:文本研究有意回避现实问题因而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 导论 “晚年马克思”:一个有待突破的界域
- 一、文本对马克思形象的不断重构
- 二、“晚年马克思”的提出背景
- 三、“晚年马克思”的五种形象
- (一)“思想衰退说”
- (二)“回归早年人类学说”
- (三)“放弃《资本论》说”
- (四)“研究重心东移说”
- (五)“唯物史观应用说”
- 四、本书的意旨、逻辑与主要观点
- 第一章 “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的创作背景
- 一、“人类学笔记”的写作和流传过程
- (一)写作进程及主要内容
- (二)主要版本及出版情况
- 二、“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和流传过程
- (一)写作进程及主要内容
- (二)主要版本及出版情况
- 三、第一次书写人类历史: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 四、第二次书写人类历史:溯源资产阶级所有制
- 五、第三次书写人类历史:考察资本主义史前史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性
- 一、马克思解剖现代社会的思想进程
- (一)批判性阅读黑格尔法哲学
- (二)旅居巴黎的理论与实践经历
- (三)解释历史的唯物主义尝试
- (四)区分经济与政治的分析话语
- (五)思索资本主义的复杂面相
-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特征
- (一)运行机制:资本创造剩余价值
- (二)发展趋势:剩余价值转为资本
- (三)历史前提:被隐匿的原始积累
- 三、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
- (一)革命基础:资本世界的普遍危机
- (二)革命动力: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 (三)革命目标:人从社会结构中解放
- 四、公社制度及其形态的历史转折
- (一)焦点问题:公社与帝国的对立
- (二)公社成因:自然与人为的争论
- (三)公社走向:公有与私有的拉锯
-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史前史
- 一、财产观念及其现代形态
- (一)文化人类学对财产起源的重解
- (二)财产权的合法根源及困境
- (三)财产权的现代分离及超越
- 二、意大利商业资本主义的失败转型
- (一)罗马帝国的历史遗产
- (二)资本主义的商业模式
- (三)世界主义或历史主义
- 三、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成功转型
- (一)英国参与世界历史的进程
- (二)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模式
- (三)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
- 四、资本主义拓展中的殖民问题
- (一)制造同一还是建构差异
- (二)公社共有还是个人私有
- (三)进步史观还是殖民批判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史前史
- 一、政治观念及其两种演化
- (一)作为基础的氏族制度
- (二)氏族社会到政治社会
- (三)氏族公社到公社诸态
- 二、卡罗林王朝与封建主义的发展
- (一)罗马与蛮族的交融
- (二)委身与采邑的结合
- (三)类型与结构的审视
- 三、王权争夺战与绝对主义的形成
- (一)概念辨析与本质规定
- (二)典型例证与基本矛盾
- (三)古代政治与现代社会
- 四、三十年战争与历史主义的兴起
- (一)三十年战争与神圣罗马帝国变迁
- (二)德意志与历史主义的建构
- (三)马克思与历史主义的比较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宗教史前史
- 一、宗教观念及其基督教化
- (一)宗教观念的主要演进阶段
- (二)基督教与古典时代的终结
- (三)重解马克思宗教批判线索
- 二、十字军远征与近代历史构造
- (一)从复杂定义看宗教意涵
- (二)从摘录重点看历史进程
- (三)从中介地位看历史构造
- 三、宗教改革及其现代思想表征
-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二)启蒙主义对宗教改革的推进
- (三)共产主义对宗教改革的发掘
- 四、新教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建构
- (一)三十年战争集结的宗教危机
- (二)经济问题与宗教话语发生关联
- (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走向融合
- 综论 资本主义史前史研究的理论效应
- 一、《资本论》的历史化解读
- (一)遗留的经济问题
- (二)参照的政治形态
- (三)凸显的宗教作用
-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当代指向
- (一)人类史指向
- (二)世界史指向
- 三、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理论维度
- (一)人类学与资本主义批判
- (二)历史学与文明形态建构
- 参考文献
- 一、经典著作
- 二、研究著作
- 三、研究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