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3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是复旦大学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集刊。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将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复旦学派”。
本辑共设置5个栏目,分别为:特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党史党建论苑、强国论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本辑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涵盖了现代化理论、数字经济、宏观调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教育发展等多个领域,不仅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也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特稿
- 从三个视角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 一 近代现代化被延误的基本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现代化真正启动需要根本政治前提
- 二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内涵
- 三 在国际比较中深刻理解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化生产系统的架构及其复杂性样态
- 一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化生产系统的基本架构
- 二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化生产系统的演化趋势
- 三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化生产系统的复杂性样态
-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思想
- 一 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
-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思想的实践价值
- 四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思想的理论价值
- 奠定发展之基 遵循发展之道 破解发展之问
- 一 发展:现代社会的永恒主题
-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道
- 三 在奠定发展基石、遵循发展原则和破解发展难题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石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不同的辩证法及其折射的历史视野
- 一 蒲鲁东的辩证法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与呈现
- 二 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和历史辩证法的在场
- 三 不同方法论折射不同的历史视野——永恒的真理与现实的历史
- 社会历史深处的意识形态理论分野
- 一 意识形态概念生成及原初状态考辨
- 二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论断
- 三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凹陷及其魅影
- 党史党建论苑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法探析
- 一 多措并举强化农村党支部建设
- 二 多管齐下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
- 三 大力发展农民党员并加强农民党员教育管理
- 四 多措并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作风建设
-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思考: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分析
- 一 原则态度:以实事求是原则和彻底批判态度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 二 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方法廓清历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陷阱
- 三 精神指向:以历史主动精神解蔽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意义的消解
- 强国论坛
- 教育强国的理论内涵、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
- 一 教育强国的理论内涵
- 二 教育强国的模式创新
- 三 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策略
-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体系突破”:内涵、必要与实现
- 一 “体系突破”的前提: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不可分解的整体表达
- 二 “体系突破”的内涵: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精神底色
- 三 “体系突破”的深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要义
- 四 “体系突破”的路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多重维度
- 教育与劳动关系的多重面向
- 一 作为教育方针的“劳动”
- 二 作为教育目的的“劳动”
- 三 作为学校课程的“劳动”
- 四 作为教育手段的“劳动”
- 五 劳动作为教育的中国话语
- 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关切、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向
- 一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二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关切
- 三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 四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改进路向
-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人的现代化”
- 一 “人的全面发展”之原意及教育界对“全面发展”的理解
- 二 关注现代人品质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 三 在“人的现代化”视域下重新定位教育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海外中国学对新时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评析
- 引言
- 一 海外中国学对新时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驱动因素分析
- 二 海外中国学对新时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 海外中国学对新时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前景展望
- 四 海外中国学对新时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特点
- 海外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评析
- 一 海外学者对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动因的判断
- 二 海外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与影响的评估
- 三 对海外学者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的评析与回应
- 结语
- 国外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与评价
- 一 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价值
- 二 积极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涵
- 三 系统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成效
- 四 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 五 分析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前挑战与推进路径
- 六 评析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