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懂薪资差异的底层逻辑,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了现代社会的高薪现象,将助你了解有关高薪的“事实”。作者介绍了大家普遍关心的关于高薪的各类问题。例如,各国之间的高管薪酬存在哪些差异?文化差异是否导致了人们对薪酬态度的差异?男女薪酬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担心高管薪酬过高?

本书还探讨了在公共部门和政府资金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内(比如大学和慈善机构)的高管薪酬状况。本书助你看懂薪酬差异的底层逻辑,优化分配机制,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具体案例,解开你对高薪和薪酬差异扩大的疑惑和不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简介
  • 《大狗与肥猫:现代社会的高薪现象》内容概述
  • 引言
  • 背景介绍
  • 高管薪酬
  • 其他问题
  • 政策后果
  • 结语
  • 为何自由市场支持者应该担心高管薪酬
  • 薪酬无缘由地快速增长
  • 关于市场的常见错误观念和首席执行官的重要性被过度夸大
  • 资本的最终提供方希望针对薪酬问题采取行动
  • 投资受益人缺乏影响高管薪酬的能力
  • 机构资产持有者缺乏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性和参与度
  • 资产管理公司和薪酬委员会在薪酬问题上存在偏见和利益冲突
  • 自由市场支持者应该重视高管薪酬的3个原因
  • 了解有关高薪的“事实”
  • 导读
  • 计划授予薪酬与实际获得薪酬的不同之处
  • 薪酬结构的变化历程
  • 不严密的研究和解读
  • 结论
  • 首席执行官薪酬之对与错
  • 导读
  • 若干关于首席执行官薪酬的常见错误观念
  • 必须停止过度关注首席执行官薪酬比例问题
  • 长期激励计划的问题
  • 以股代薪就对了!
  • 结论
  • 通过比较各国的公司治理和高管薪酬能得出的结论
  • 这场辩论的前因后果
  • 各国之间的高管薪酬的差异性
  • 文化差异是否导致了人们对待薪酬的态度差异
  • 奖金限令
  • 未来将何去何从
  • 两大高薪类别
  • 导读
  • 流行文化行业中的高薪现象
  • 高薪和公司高管
  • 广阔的实证视角
  • 一种网络视角
  • 结论
  • 女性高薪
  • 导读
  • 男女薪酬差距的基本事实
  • 男女薪酬差距的其他原因
  • 信息鸿沟
  • 兼职工作
  • “棘轮效应”与男女薪酬差距
  • 人际网络差距
  • 更好的信息
  • 组织应对差距的方法
  • 配额
  • 结论
  • 公共服务抑或公共掠夺
  • 定义上的问题
  •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员工谁的薪酬更高
  • 公共部门的养老金更为丰厚
  • 错误对比
  • 与私营部门竞争的必要性
  • 区域差异
  • 一些棘手案例
  • 结论
  • 大学校长是否薪酬过高
  • 导读
  • 高等教育部门的成本与价值
  • 设定大学校长薪酬
  • 目前的大学校长薪酬合理吗
  • 展望未来
  • 对高薪采取强硬手段的后果
  • 公布薪酬比例以及“黑名单”
  • 员工加入董事会
  • 有约束力的薪酬比例和薪酬上限
  • 薪酬分配遭挤压
  • 国际竞争
  • 放眼长远
  • 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想咨询一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时代收入不均这个问题的?

    我想咨询一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时代收入不均这个问题的?这其实是一个挺敏感的话题。好在读我阅读笔记的人不多,要不搞不好会被网暴。我们先聊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您对均贫富这件事是怎样认知的?您觉得是不是一个社会就应该收入平均?还是认为这个社会应该机会平均?这两个选项就可以大略把人群去分开了,您是前者还是后者。可能您也不完全站在前者一方,一般人都会这样说。可以不均贫富,只要差距别太大就好。咱们不说社会上,咱就说一个单位里,一线员工的收入和高层管理者之间可不可以拉开差距,应不应该限定一个最大差异值?比如您月薪三千五,那么这个公司里那些销售精英和高层管理者的月收入是不是最好别超过三万五,十倍的差距能接受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三万五也不多,适当也可以放宽些。可你知道吗?在某些 “底层民众” 的认知里,月薪三万五都够上枪毙的线了。肯定是 “为富不仁”“贪污受贿” 的主儿,早晚得出事。在他的认知里,月薪过万的都不是好人。好我们忽视掉这一部分偏激的 “底层民众”,我们让高管的收入再加个零,月薪三十五万如何?现在你还能接受吗?是不是也觉得这些人是坏人了,是不是也觉得他们为富不仁了?是不是觉得他们早晚得出事了?你的收入变了吗?没有吧,你的价值观变了吗?也没有吧。那为啥只要对方的收入加个零,你的情绪就变了呢?他的收入不能合法来的吗?我们假定公司的提成制度是销售人员谈成一单可以有 3% 的提成,项目经理如果可以顺利完成项目交付,并保证回款,可以提 5%,签单价里公司可以获取 20% 的纯利如果年度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总经理可以获得 10% 的分红,这个比例不高吧?那销售如果每个月可以完成一单 1000 万左右的签约,那么销售的月薪就是 30 万,项目经理能把项目落地回款,就可以提 50 万,如果这个公司靠这一个销售和一个项目经理每月完成一单,公司流水就是一亿两千万,20% 的纯利是 2400 万,10% 的分红就是 240 万,均下来月薪就是 20 万。这不难计算吧。当然实际工作中不会月月有单,一个项目也不一定一个月就能干完,但是一个公司也不是就一个销售啊,项目经理也不止一位吧。所以完成这个业绩对于某些做项目的公司并不是什么难事吧。有些人又会质疑,什么项目值一千万,这个我就不解释了。不用说北上广深,就是各个省会城市,在我们这个建筑或者文旅的行业,一个项目过千万都不是什么值得诧异的事。你想象不出来,只能说认知还没到这个阶段,解释也听不懂,也不会信,算逑。那么你现在还觉得那个能从客户手里把单签下来的销售,那个可以有条不紊组织人手把项目安全落地的项目经理,那个维系整体公司有序运行,并开发新项目研究新领域,增加新收入,选对或者找到有能力的销售和项目经理的高管,他们的收入不应该高吗?他们的钱是不是凭本事赚的,干不干净?你还会觉得这些人的钱不是好道来的吗?还会觉得他们早晚会出事吗?这还只是一些普通的商业体呢。那些影星,球星,娱乐明星带货主播,在每张影票里提走一元钱,在每场比赛的票里提一元钱,在带的货物里提走一块钱。然后年薪千万有当如何?这个时代国家没有限制,当你有能力有本事时,是允许你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赚钱的。甚至有些机会即不限制你的出身,也不限制你的学历,甚至都不限制你的颜值。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你还会选择那个你想象的收入平均的社会吗?还是选择这个机会平均的社会呢?改开前我们国家全国人的收入只分二十级,最高到最低工资的差异甚至不到十倍?结果是啥呢?大家一起均贫呗,哪有富,谁能富,一起过苦日子吧。今天读的这本书叫《大狗与肥猫》,讲的是英国贫富差距加大,底层希望可以通过国家制度 “劫富济贫”,实现均贫富,但作者是不认同的,他论证了为啥不行。我觉得对我们国家现在同样有警醒意义。不过我猜国内大多数人会骂,我虽然也是一个穷人,但我更想活在机会均等的时代,所以冒着被网暴的风险,写写这篇读书笔记

      转发
      1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