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往事,一场没有硝烟的平装书革命。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热销书作家,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而且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凤凰再生
  • 第二章 价值85美元的衣服,睡衣除外
  • 第三章 发起胜利图书运动
  • 第四章 思想战争中的新武器
  • 第五章 随手抓起一本书,乔,继续
  • 第六章 胆量、勇气以及超常的魄力
  • 第七章 荒漠甘霖
  • 第八章 审查制度和罗斯福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 第九章 德国投降与被弃的荒岛
  • 第十章 终获和平
  • 第十一章 该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 后记
  • 致谢
  • 附录一 遭纳粹查禁的作家名录
  • 附录二 军供版图书总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问,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有了最好的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却少有人提及的历史,那就是盟军和纳粹之间的一场图书之战。 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实行思想管制,在欧洲销毁了一亿本书,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发起了「胜利图书运动」,号召各大图书馆和民众向在欧洲作战的美军捐书,募集了超过两千万册图书。 后来,各大出版机构又开始专门印制轻巧易携带的「军供版」图书,一直到二战结束,共有超过一亿两千三百万册「军供版」图书被投放到欧洲。 这是一个特别热血的数字,图书变成像枪炮一样的武器,一样打击着敌人。 书中还有一个动人的细节。 诺曼底登陆前,艾森豪威尔将军联系国内,提前准备了近 100 万册的军供版图书,发放给即将登船的战士。士兵们在上船前发现很多人的背包太重,必须放弃一部分物资。后来,卫生清理队打扫码头的时发现,扔满一地的物件中,很少发现有被丢弃的军供版图书。 直到战争结束,很多老兵重新走进大学,可能是战争中的读书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多么可贵,老兵们比没有参加过战争的青年更刻苦上进,甚至被同学们愤愤地称为「该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图书用它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战争。给战争中的人精神的依赖,又给劫难后的人重塑的力量。

      26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灵的盔甲 意识的长矛

      单纯将读书视作乐趣,是身处和平年代的幸福。读书可以充实心灵,必要的时候,也能变成最好的武器。当纳粹大规模查禁和焚烧图书的时候,美国却在酝酿一场 “胜利图书运动”。前有公民响应号召,为美军士兵捐献百万册图书;后有 “军供版图书项目”,出版 1.2 亿本便于携带、适宜阅读的书刊寄往前线,可是依然供不应求。固然,“在反击阿道夫﹒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之战’时,图书是最为重要的武器”,士气大增的美军也赢得了战争,但曼宁笔下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更让人看到,作为武器,图书是怎样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前线士兵的生活艰苦而单调,阅读起先是一种仅有的娱乐。他们的处境愈是危险和绝望、愈难承受心理的煎熬和肉体的疼痛,愈是需要图书的慰藉 ——“图书能够帮助战士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焦虑和战争带来的紧张感。” 书中描写的家乡故事,像读到家书一样倍感亲切;书中鼓舞人心的语句,带来希望和力量;书中传授的新知,能让疲倦的心重新振奋。一个面临截肢的士兵为前途苦恼,朋友带来的一本海明威读得他痛哭流涕,却也助他积极应对变故。一个滚入狭沟的受伤士兵在连天炮火中等待救援,幸有一册小书令他毫不焦虑。如此便不难理解新书寄到时,一哄而上的盛况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面战争引发的全面图书战争

        当代,图书遍地可见,增长的趋势和人口一样,步步攀升。可曾几何时,图书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面对法西斯代表的德国侵略,以及柏林焚书热潮,全球人心惶惶,而美国也在自问:“欧洲已经沦陷了,我们真的还能中立,隔岸观火吗?”      继珍珠港袭击后,美国进行了全面反法西斯战争。而战场上,生命终将变成字符和数字。面对士气低迷,美国国内掀起了胜利图书运动,希望用图书去充实军人们的精神世界,因为战争太残酷了,就像书里说的 “他们从未如此面对或挑战自己的座右铭 -- 永远忠诚”。图书,此刻就极为重要。随着胜利图书的进行,国会也加入并创办了军供版图书 -- 专门为军人生产的图书。直到战争胜利,军人们不断的写信给出版社,给作者,文字充满了感激和爱慕,是这些图书,这些文字,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放弃退缩。               知识,是真力量啊。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