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思想史扛鼎之作。勾勒近500年西方思想发展脉络,再现思想家们的完整思维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依循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谱系,回顾了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运动的西方现代思潮:中世纪是巫术与魔法的时代,也是现代科学和哲学诞生的时代,其后期出现了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复兴,这一次复兴为随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
17世纪是个“天才世纪”,从开普勒、伽利略到笛卡儿、牛顿,西方世界走入科学和理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裂开来。科学革命塑造了这个世纪,并波及政治领域,思想转向启蒙。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人们将认识世界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世。启蒙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浪漫主义和怀疑主义并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概念迸发出持久的影响力。而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迎来启蒙思想的实践高潮……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赵国新携手打造经典全译本,精准再现原书的宏大思想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导论
-
第1章伟大的传统及其衰落
-
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遗产
-
中世纪思想及其崩溃
-
从中世纪到现代
-
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
现代政治思想的开端
-
巴洛克时代
-
第2章17世纪的科学与思想革命
-
中世纪的科学
-
哥白尼革命
-
开普勒和伽利略
-
科学革命的继续
-
新的世界观
-
弗兰西斯·培根
-
勒内·笛卡儿
-
17世纪的其他哲学家
-
牛顿革命
-
第3章17世纪的政治思想革命
-
中世纪遗产
-
宗教宽容
-
绝对主义和主权国家
-
清教徒革命
-
哈林顿和霍布斯
-
光荣革命与洛克
-
第4章17世纪末:转向启蒙
-
路易十四时代
-
正统论与批判
-
复辟时期的英国
-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
莱布尼茨
-
第5章启蒙运动:自然神论者和“哲学家”
-
自然神论
-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
-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
晚年伏尔泰
-
卢梭
-
社会契约
-
第6章启蒙运动:怀疑主义者和“科学家”
-
英国的怀疑主义
-
大卫·休谟
-
社会科学在启蒙运动中诞生
-
经济学
-
历史编纂
-
其他社会科学
-
启蒙运动的扩散
-
启蒙运动的局限
-
启蒙运动的结束
展开全部
建构与解构,轮流登场
过去读西方历史,或者是教科书宣扬的那样,从旧石器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发生的科技革命,也叫生产力变革,如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如何导致了阶级矛盾的爆发;或者只是一部战争史或政治史,那个种族或民族又与那个开战了,那个英雄又从乱世中崛起又继而失败,王朝和家族的变迁和更替等等。这部历史,关注的不是这些,而是思想如何影响到了行动;行动的结果又如何影响了思想的方向。这不是一部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史、也不是一部点鬼薄,它澄清了我们的许多误解。在叙述思想时,作者风趣的语言(也可能是翻译的风趣)让人并不感到乏味。或许一直是受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荼毒太深,读西方哲学史时不免地希望能理解哲学家在世时的 “一般世界” 状况后,再去琢磨他们的哲学,也就是说当时哲学家的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样的知识如何局限和扩展了他的思想 / 哲学视野。就象这本《西方现代思想史》序言所说的那样,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不是没有联系的,哲学学科抽取他的一部分,经济学抽取另一部分,法学又拿走一部分,那么这个人就变的支离破碎。而思想史是要还原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人。并且要去探寻思想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行动。
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127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十)历史 -《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304)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世界中代史进行刷书,第三十一本《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西方思想史扛鼎之作。勾勒近 500 年西方思想发展脉络,再现思想家们的完整思维图景。本书中,作者依循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谱系,回顾了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运动的西方现代思潮:中世纪是巫术与魔法的时代,也是现代科学和哲学诞生的时代,其后期出现了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复兴,这一次复兴为随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17 世纪是个 “天才世纪”,从开普勒、伽利略到笛卡儿、牛顿,西方世界走入科学和理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裂开来。科学革命塑造了这个世纪,并波及政治领域,思想转向启蒙。18 世纪是启蒙的世纪,人们将认识世界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世。启蒙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浪漫主义和怀疑主义并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概念迸发出持久的影响力。而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迎来启蒙思想的实践高潮......2、精彩内容:①思想的来源在事件的背后是思想,至少可以说,思想是事件的重要组成因素。J. N. 菲吉斯宣称:“现实世界是人们思想的产物。”H. G. 威尔斯认为:“全部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思想的历史。” 诚然,另外一些人,如卡尔・马克思宣称,人类行动的 “现实世界” 是第一位的,思想仅仅是副产品。“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质利益和理想利益,” 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写道,但他马上补充说,“由思想创造的世界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动力所驱动的行动轨道。”“思想” 可能成为历史的决定因素。约翰・洛克是对 18 世纪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他早就指出:“实际上,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或意象是看不见的力量,时时支配着人们。” 叔本华也说:“观念主宰世界。” 人们在釆取行动时可能完全超越了对外部直接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以自己头脑中的某种概念或思想为依据。因此,历史最好被理解为思想的集合。用思想来丰富我们的头脑,就能成为生活更充实的文明公民。努力学习全部思想,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抱负。沃尔特・佩特建议学生 “完整地阅读大学者的著作:完整地阅读柏拉图,完整地阅读康德,完整地阅读穆勒”。这是非常好的建议,但对于大多数人根本不适用。②伟大的传统及其衰落欧洲思想的现代历史是从 17 世纪开始的,或者至少可以说,17 世纪发生了我们将要描述的具有最深刻意义的文化思想 “革命”。这一革命与主要发生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伟大 “科学革命” 紧密相关,后者包括在西方传统上无与伦比的人物 —— 伽利略与牛顿的成就。这一革命还关乎那些以培根和笛卡儿为代表、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的人物,他们大胆地尝试全新的思想方法,从而开创了 “天才的世纪”。西方历史充分展现了辩证发展进程。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与泰勒斯对立,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立,唯物主义者和怀疑论者又与前两者对立。基督教融合了希腊哲学,形成了更高的综合。在中世纪,彼得・阿伯拉尔用他的理性哲学反对圣伯纳尔的强劲的存在信仰,阿奎那将二者综合起来,但又遭到奥卡姆的否定。对中世纪的哲学家来说,神学的真理和自然界的真理是两个领域,它们自立门户,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基督之光与古代哲人之光照亮了人类活动的道路,前者无疑更加崇高,但后者也不可或缺。③新的世界观伽利略致力于用数学和量化方式来解释物理世界,因此他主张区分物体的基本性质(第一性质)和次要性质(第二性质)。只有前者可以被视为实在的,即在科学上是有意义的,后者则都可以归结为前者。基本性质是指大小、形状、运动、体积和数量等这些可度量的性质。物理性质应该被简化成可以确切计算的力学命题。一切泛灵论的表征,即那些看似表现灵魂、生命或意志的东西都需要被排除。实际上,我们已经学会把世界基本看成一部机器 —— 至少在牛顿之后的两个世纪,受过教育的人中很少有人不把世界看成一个由运动中的物体组成的动力系统。或许是因为古代哲学家对机器没有多少体验,所以他们倾向于用生命体的比喻来想象宇宙。人们将不再寻找物体的不可捉摸的 “本质”,而是去关注可观测的属性。人们也将把中世纪人的 “封闭世界” 极大地拓展为 “无限的宇宙”,而且两种宇宙还有一个差异:前者是完全充实的,后者则充满了广阔的虚空。如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后果:从 “把世界看成一个有限的、封闭的、等级森严的整体” 转变为视世界为 “一个因事物具备相同的基本要素和法则而结合在一起的、不确定的,甚至无限的宇宙”(A. 科伊利)。
整个 17 世纪,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卷入一场政治革命,其意义不亚于思想和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有时表现得非常激烈。17 世纪 40 年代,伟大的清教徒革命和内战震撼了英国,导致了奥利佛・克伦威尔实质上的军事独裁,然后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欧洲大陆上,可怕的三十年战争使德意志四分五裂,使西班牙和意大利岌岌可危,但把法国推上了欧洲权力结构的顶峰。法国经历了漫长的统一之路。黎塞留主教将统一活动推向高潮。他无情地镇压王权的对手,建立了无比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1624—1640)。这种中央集权在路易十四漫长统治(1661—1715)的前期达到巅峰。在这些政治动荡的过程中,有些东西崭露头角:主权国家克服封建多元结构脱颖而出;为了结束宗教派别之间的争斗,人们致力于寻求宗教和解的方式;个人主义兴起,取代中世纪的团体和集体个性;个人自由与新国家的主权权威之间的对立问题开始突现。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