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书》2022年12期刊收录王笛《探索公共生活的意义》、晋军《大众何谓?公共何为?》等文章。

内容简介

本期主要文章:陈彩虹《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毕苑《“法治国”理想:杨廷栋的启示》、李长声《说俳句的短》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探索公共生活的意义
  • 大众何谓?公共何为?
  • 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 “法治国”理想:杨廷栋的启示
  • 公子士、泄堵俞弥说
  • 《先秦政治思想史》的“百年孤独”
  • 读书的辩证法
  • 社会进化中的动态平衡
  • 从同年到同乡
  • 舒芜先生的三封信
  • 说俳句的短
  • 在上野公园看凡·高
  • 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 厄琉息斯之梦
  • 柏林墙为谁而倒?
  • “锺王”
  • 微小与永恒
  • 秦吏与岳麓秦律令简
  • 在“影响的焦虑”中发现南极洲
  • 杨荫榆的“尴尬”:一个现代女性教育的视角
  • 史悠明与清末民初之际的中印关系
  • 马神信仰与辽西走廊的“多元互构”
  • 作为文化的海权
  • 无线电与中国革命
  • 《读书》二〇二二年总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读什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88 本(361)#《读书(月刊 2022 年第 12 期)》🚢在传统的街角茶馆,顾客们并没有什么隐私意识,可以放开讲他们的故事,这对我的考察很有帮助。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漫无目的,我所获得的信息经常是随机的,无法得到系统的资料。特别是在茶馆与茶客漫谈的形式,使我不可能长时期地、深入地了解我所观察的对象,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或是进入他们的生活。因此与人类学家长期住在一个社区内的系统田野调查相比,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好在我是从历史学的视角去对待我所收集的资料,并不试图去建立一种人们行为的一般分析模式,而是去回答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变化过程中,公共生活是怎样改变的等相关的历史问题。🚢我在茶馆里观察到各种人物,各个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的顾客,以及在那里谋生的人们,包括掺茶的、行医的、卖药的、卖绘画书法的、掏耳朵的、擦鞋的、算命的、唱歌跳舞的…… 茶馆的小空间,就变成了一个纷繁的大社会。🚢从前许多在街上从茶馆门口经过的各种挑担子的小贩,卖米的、卖水果的、卖凉面的、卖花的等等,现在也几乎见不到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这个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紧密联系,由于受城市的扩展、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已经被割裂开来,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连接起来,即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已经扮演着联系城乡的一个主要角色。🚢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当我在整理茶馆笔记的时候,我们正在遭受又一次疫情的打击。如果有许多人都记录下在灾难中的日常经历和故事,就会给后人留下更全面的和真实的记录。我们不能只依靠媒体的报道和个别知识分子的写作,因为那只是有限的观察和视角。民众自己来记录当下的故事,哪怕现在可能没有机会传播,但是多年以后,就是珍贵的原始资料。🚢《街头文化》一书对 “大众” 的关注,首先体现在其研究的是成都民众的公共生活,即在街头公共空间的日常生活(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而 “街头文化” 一词则是 “在街头的大众文化” 的缩写,主要是指下层民众关于街头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各种安排。在王笛看来,传统城市的公共空间是民众共同生活的 “自治” 社会空间。在其中,民众自行安排公共空间的日常使用,自行组织经营、娱乐及庆典,还有一套办法来解决在公共空间中发生的各种冲突,街区邻里之间也形成了共同体意识。🚢全世界近些年的三大热点,新冠疫情、数字货币和元宇宙,令人情绪起伏,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现实与魔幻交织的世界似乎正在到来。新冠疫情是出悲剧,病了那么多人,生产滑坡,市场冷清,经济疲弱,生活失常,至今仍然难言完全结束。数字货币有点喜剧味道,便捷社会生产和生活,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自然资源,大有 “十拿九稳” 之态势,溢美之声不少,似可说情理使然。元宇宙呢?这个被看作人类真实社会旁边未来的 “虚拟世界”,究竟是悲是喜,或无关悲喜,目前尚说不清楚 —— 专家学者议得热烈,平头百姓雾水一头,加总起来,还是个模棱两可的样子。🚢新冠病毒是一种大自然的存在,人类根本消灭不了它,表明人类并非是这个星球上的主宰,而只是与其他物种共生、共存和共长的另一种大自然的存在而已,有相对优势却无绝对能量,为造物主所造而非造物主本身。所谓相对优势,是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思维、语言和文字的 “灵性”,能够获得或创造某些知识来理解世界,通过制造 “人造物” 影响世界,参与世界演进,甚至某种程度地改变世界。🚢数字货币还未全面进入社会生活,就目前普及性的说法,它的优势是既 “快” 又 “省”,还 “去中心” 而不属于任何人类的垄断组织。“快” 和 “省”,一个高速度,一个低成本,它们或许会成为事实 —— 因为已有的数字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有 “快” 和 “省” 的表现,数字货币只会更胜一筹。“去中心”,是相对于现在货币发行由各国中央银行 “单一中心” 承担而言的,它兴起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模式,大有革命性的意味。🚢“科学” 的本原,具体表现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分门别类的观察、综合、分析及推理等研究,揭示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结论;一是沿着人类判断自身 “灵性” 价值或意义的方向前行,“科学” 衍化成了人类思维、语言和行为有没有价值、价值是大还是小的判断标准,具体表现为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生产物品行动的依据,以及行动结果评说的依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索公共生活的意义

      当年我到了美国以后,离开了中国的文化环境,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成都的点点滴滴开始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因此,在博士论文开始选题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究成都这个城市。当时我有三个选择,街头文化、茶馆和袍哥,后来根据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决定还是选择街头文化,因为相对后面两个题目,资料收集稍微容易一些。在追寻街头文化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成都茶馆的新资料,以至于《街头文化》那本著作完成之前,我便决定把茶馆作为我的下一个研究课题。关于二十世纪成都茶馆的研究,最终发展成了两部学术专著、一本文学和历史学结合的大众读物以及一本茶馆考察笔记。第一部专著写的是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成都茶馆,主要利用了档案资料、报刊以及其他文献。但是第二部由于涉及离我们比较近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写作上遇到很多不利因素。要么没有档案,要么档案还没有到开放的期限,或者就是对时间比较近的档案管理比较严格。不过有利的因素是,我自己作为研究者可以直接对茶馆进行考察。在那几年里,我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茶馆 —— 从气派非凡、多层的、可容纳上千人的茶楼,到简陋的只有几张桌的街角茶棚,与茶馆中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了交流。我对成都茶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一九九七年、二〇〇〇年和二〇〇三年的三次考察,以及以后的关于茶馆的一些记录,留下了这本茶馆笔记。我对茶馆进行的实地调查,得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而没有预料到的是,利用这些资料的最后成果,竟然到了二〇一八年才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翻译版二〇二二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如果从一九九七年算起,也就是说前后二十一年,可见这项研究工作的投入有多么巨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点收获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