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21-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中国陶瓷的典型代表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为案例,探讨从业者身份在20世纪的转变。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御窑所在之江西景德镇和经营民窑之广东石湾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陶瓷从业者如何演变成今天的艺术家,即从“工匠”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地方艺术传统下,艺术家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何种不同特点。
本书的研究基于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文物史料,采用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切入,考察清末民初陶瓷消费市场、审美观念以及展示方式的转变,再由微观处论及景德镇民国时期名家产生的情况等问题,对目前石湾陶艺和景德镇民国陶艺史的研究有着补白的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问题: 艺术家的身份是怎样建构的?
- 研究的对象及其研究回顾
- 材料与方法
- 各章内容概要
- 第二章 工匠与艺术:近代陶瓷的消费与审美
- 世界陶瓷消费的革命
- 陈列方式的改革: 展览会与商品陈列
- 美术的展示与美术品
- 景德镇的美术家
- 美术陶瓷的生产与消费
- 结语
- 第三章 20世纪前期之景德镇瓷业改良与陶瓷艺术
- 以改良为名的商业革命
- 制瓷技术的改变
- 生产制度的延续
- 经济恐慌下的陶业改良
- 身份的强化: 优秀技术员工与画瓷专家
- 结语
- 第四章 手工生产与陶瓷艺术:石湾名工匠的出现
- 声名鹊起: 石湾陶塑脱广窑而出
- 从瓦脊陶塑到案头摆件陶塑
- 美术家与美术: 身份、风格与鉴藏知识的建立
- 日用陶业之改良与衰落
- 作为地方文化代表与“艺术品”的石湾陶器
- 战后陶业的萧条与石湾公仔行的繁荣
- 结语
- 第五章 工业化与民间艺人
- 概念的延伸: 手工业改造下的民间艺术与民间艺人
- 身份的确立: 工业化生产下的艺人
- 景德镇瓷器生产之典范: 陶瓷研究所
- 石湾陶瓷的工业化改造
- 地方陶瓷的代表: 石湾陶塑及其艺人
- 艺人的文化改造与身份确立
- 结语
- 第六章 从“民间艺人”到“工艺美术师”“艺术家”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
- 20世纪70年代初期景德镇的瓷业恢复
- “工艺美术师”身份的确立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石湾陶业与艺人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石湾陶塑及其作者
- 石湾的工艺美术师及其创作
- 艺术家与私营工厂的出现
- 结语
- 第七章 结论:艺术家的塑造
- 陶瓷工业化与名匠、名家
- 陶瓷文化传统的影响
- 回到物本身的艺术史
- 附录
- 各章统计列表
- 征引文献及参考书目
- 一、方志
- 二、报纸、杂志
- 三、陶瓷器图录
- 四、档案材料
- 五、其他史料
- 六、中文研究论著
- 七、英文研究论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