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0千字
字数
2010-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珍藏版)》考察了人类探索风险的艰难历程。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股市投资、金融保险、星际探险等一切行为成功的要素,也使人类奸赌的天性得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生活提高和科技发展的能量。
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人坚持认为好的决策应以过去的模式和数据为基础,另一派人则认为决策应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的主观判断。
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一直讲述到现在,精妙地将复杂的投资理念诠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描述了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商人、业余学者等是如何努力让未来服务于现在的。
风险与其说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它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自由程度。
全书尽管涉及不少概率问题,却仍能写得生动有趣,极为人性化,足见作者之功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致读者
-
引言
-
1200年以前:开端
-
第1章 希腊之风和骰子的作用
-
第2章 像一二三那样简单
-
1200~1700年:数以千计的杰出事件
-
第3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赌徒
-
第4章 法国人的传承
-
第5章 卓越人物的非凡想法
-
1700~1900年:度量无止境
-
第6章 思考人类的本性
-
第7章 探索道德上的确定性
-
第8章 非理性的至上法则
-
第9章 用脑过度的人
-
第10章 豆荚和危险
-
第11章 快乐的结构
-
1900~1960年:含糊不清的阴云以及对准确性的要求
-
第12章 对无知的衡量标准
-
第13章 极其卓越的思想
-
第14章 除了热量什么都计算的人
-
第15章 一个匿名股票经纪人的奇怪案例
-
信心度:探寻不确定性
-
第16章 不变性的不足之处
-
第17章 理论警察
-
第18章 单边赌博中的奇异体制
-
第19章 等待野性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辞
展开全部
风险出自那些睿智大脑?的偶然性想象
风险是我开始自己供应链金融数据集成的起点,即使同样从事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服务,风险视角始终都能使许多 “日用而不知” 的关键细节投射到供应链实务中 ——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是带着一套工具去看它能用在哪儿,然后你就找到了最合适它的地方,风险,就是这样一个工具。
没错,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介绍风险的书籍,它讲了许多在这个领域闻名遐迩的名字对风险的认知。毫不夸张地说,自打 “风险” 作为不确定性的一个名字,它就变成了一个关于描述不确定性、测量不确定性和定义不确定性的容器,然而,既然都已经 “不确定” 了,又怎么能描述、测量和定义呢?
因此,这本书介绍了那许多睿智大脑的成果,其实传递了一个根本信息 —— 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现实,但风险是想象的产物。不仅如此,风险并不是普遍、平均地存在于每时每刻,而只存在于接受这个想象的大脑中。
反言之,如果你不接受风险概念、拒绝承认风险的存在,你只会面临不断的不确定性,而并非沦于风险。在金融行为中,对风险的畏惧不仅创生了保险、期货、信托、债券这类工具,还创生了指数、信用、信用评级,这些金融工具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抗并贴现风险。
可是脱离了金融行为,你无非知道,如果下雨了农作物收成就要受损,如果出车祸了就要失去劳动能力,如果生产线着火了就要牺牲生产效率,如果应收账款没法收回就可能开不出工资甚至破产…… 对于这些情况,米歇尔・渥克称之为 “灰犀牛”,因为这些不确定事件与其结果之间有些某种实证的极大概率关联,但是仍然不确定它们何时会发生。而与 “灰犀牛” 不同的 “黑天鹅”,则是另一种更加不确定的 “打断连续性” 的不确定事件,不光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更不知道它可能会引发什么结果。这两种风险显然把 “不确定性” 做了区分,区分的唯一结果就是人们学会对流程和结构进行更严谨细微的管理以应对 “灰犀牛” 的损害点和损害级别、而以更充足的物资储备以应对 “黑天鹅” 对连续性的打断。
灰犀牛和黑天鹅的例子,都是对风险的认识论。毫无疑问,只有储备了这种认知论,才能在不确定事件发生前进行准备。这本书,就是介绍人类历史上风险认知论如何在一个个睿智的大脑间接力的过程。
也许有人会疑问,普通个人有必要掌握风险认知论吗❓如果要投资理财交给专业机构岂不是更好❓
这种问题很让人尴尬,因为各种证据都能证明专业机构并不见得盈利能力与知名度成正比。专业机构之所以拥有特殊地位,主要是因为同一种风险对他们和对普通人的定价不同。
专业的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金融市场,因此确保全社会的资金从网络外流入这个网络、又从网络内流出,这种体系优势决定了专业机构可以通过聚拢资金大规模贴现 (可以把这理解为批发商的角色),而巴塞尔协议与会计准则构成的体系允许了全球专业机构在贴现时进行乘数放大 (否则为什么要对专业机构牌照进行限制呢),这就让普通个人把风险转移给专业机构时 (金融投资),帮助专业机构获得了降低风险定价的能力。依靠这一点,专业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也就理所当然高于普通个人了,这就让他们具备了代客理财的优势。
风险的系统传导性,就是普通个人具备这种风险认知论的根本理由 —— 把钱交出去并且承担成本与风险,你还会那么积极吗?
当然,机构不仅更容易获利,事实上机构恰恰是利用风险在盈利。正如上面所说,机构能够聚拢大规模资金贴现,用于商业投资的收益取决于商业的增值部分,这就比用于金融投资获得收益的安全性要高,毕竟金融机构挣的是相互的钱、你多我就少。这一点是理解风险投资为何乐此不疲、常常胆大心细的原因。
对这一部分认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风险投资的募资渠道和募资方式都可能是不断演变的,即便牌照准入门槛不变。本书之所以采取了按时间顺序进行写作,极有可能用意也在于让读者知道 —— 风险认知、风险定价、风险贴现 / 金融投资、风险投资 / 商业投资…… 这一系列社会现象都是不断演变的,而改变关乎每一个人。
这些天读这本书的速度挺慢的,我常常会同时想,假如没有凯恩斯或者阿罗怎么办?他们对风险做出别的定义,会不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这本书中我感觉很可能会。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