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段两千年的帝国财政传奇,你可以了解到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动。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
- 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
- 集权财政的三大周期
- 引子 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 一场影响中国两千年财政制度的战役
- 汉初的自由经济时代
- 战争:名将之福,财政之灾
- 疯狂地卖爵,乱套的货币
- 解决财政危机,求助盐铁官营
- 干预经济,必用酷吏
- 消失的小政府
- 统一的代价?
- 第一部 探索中的集权帝国(秦到南朝,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 第一章 秦代:中央帝国的诞生
- 楚汉相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
- 秦代的财政革命和崩溃
- 汉高祖:帝国的重建
- 汉文帝:经济优先,财政让路
- 窦太后、贾谊和晁错:儒道之争的本质
- 第二章 汉代:皇帝的财政僵局
- 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财政扩张
- 皇帝的铸币战争
- 汉昭帝:两千年前的国企争论
- 争权的政治,结块的社会
- 第三章 一个幻想家的财政实验
- 过于平静的改朝换代
- 回归古代:西汉末年的儒家暗流
- 王莽:改革派的复古式集权
- 梦想家的币制幻想曲
- 第四章 穿越朝代的制度惰性
- 当皇权受到抵制
- 制度的惯性之重
- 在摩擦中逐渐解体
-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财政竞争
- 三国:财政为王
- 统一战争中看不见的战场
- 西晋:道不尽的禅让制
- 查不清的土地,理不尽的户籍
- 南朝:漫长的终曲
- 第二部 财政失控的繁荣帝国(北朝到南宋,公元386年—公元1279年)
- 第六章 唐德宗:吝啬皇帝的感慨悲歌
- 当皇帝出逃时
- 战争时期的加税经济学
- 藩镇割据时期的财政死穴
- 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可怜的财政
- 沦为守财奴
- 第七章 一千多年前的土地革命
- 北魏太后的政策与爱情
- 六世纪的“大跃进”
- 当社会在雄心中崩溃
- 第八章 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复杂的问题
- 被高估的行政效率
- 奇特的自我经营式财政
- 财政逼迫下的皇室搬家
- 贤相集团与聚敛集团
- 天宝变乱的财政之谜
- 盛世王朝的终结
- 第九章 宋代:改革之殇
- 岳阳楼上叹革新
- 错综复杂的财政集权
- 官买官卖遍天下
- 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
- 第十章 纸币: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 纸币猛于虎
- 金融诈骗案引出的货币由来
- 宋代七巧板式的币制
- 交子:民间播种,政府收获
- 最隐蔽的敛财术
- 第十一章 金融大崩溃
- 能臣蔡京的金融投机
- 南宋的金融崩溃
- 贾似道:灭亡前的土地改革
- 第三部 最完美的集权机器(辽金到清,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
- 第十二章 元代:大蒙古的财政危机
- 宰相脱脱:蒙古人的凯恩斯
- 大蒙古时期的财政
- 忽必烈的孱弱遗产
- 摇摆的政治和元朝的衰落
- 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
- 飞转的印钞机和社会崩溃
- 第十三章 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 玩不转钞票的皇帝
- 亏本的对外贸易
- 蒙人的户籍和土地清查
- 农民意识和财政死结
- 张居正的挣扎和妥协
- 加税直到灭亡
- 第十四章 清代: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探花不值一文钱
- 理想样本,也是落后样本
- 赔款与借债
- 重归往复的叹息与无奈
- 后记
- 附录
- 参考史料及著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福建鹭江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2月15日,是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一家综合性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大量直接为特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图书;发掘福建出版资源,借助厦门地缘优势,出版了不少介绍港、澳、台地区及东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图书;注重组织原创作品,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文化积累意义的学术著作,以教育图书为经济基础,出版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教辅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