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已经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下一步能否实现成功跨越和攀升?
内容简介
经济增长动力来源既有规模因素,也有结构变动因素。但长期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结构变动获得。经济发展在不同收入阶段有不同结构变动特点。世界各国在从低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国家顺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结构成功转型。
19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计划经济制度和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结构强制转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引入市场经济,选择投资带动、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连续跨越两个大台阶。
目前,中国已经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下一步能否实现成功跨越和攀升?本书认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有较大可能性,也面临诸多困境,只有重新选择发展方式,用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转型,才有希望迈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自序
- 第一章 导论:两个重要概念
- 第一节 结构转型
-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
- 第二章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案例
- 第一节 日本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的经验案例
- 一日本现代经济成长的基础
-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起飞与产业结构转型
- 三 需求结构转换支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
- 四 橄榄型社会和市民化社会结构已经形成
- 五 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结构有效转型
- 第二节 韩国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的经验案例
- 一 选择优势起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 二 需求结构变动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
- 三 社会结构及时转型支持了韩国向发达经济体迈进
- 四 制度结构转型支撑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第三章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案例
- 第一节 巴西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教训
- 一 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 二 需求结构长期失衡影响巴西经济增长
- 三 城市化过度超前与工业化形成争夺资源的矛盾
- 四 政治结构转型跌宕起伏延缓了经济结构转型
- 第二节 阿根廷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案例
- 一 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错失机会延缓产业结构转型
- 二 经济波动大和结构失衡使其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
- 三 过度城市化给阿根廷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成本
- 四 政府更迭频繁,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
- 第三节 迈向高收入阶段的结构特征
- 一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指标
- 二 市场经济制度的成熟水平
- 第四章 排斥市场的经济结构转型
- 第一节 第一次结构转型:计划经济+重工业化
- 第二节 第一次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变化
- 一 基于经济总量的观察
- 二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看对工业的倚重
- 三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看重化工业驱动
- 第三节 经济结构强制转型带来的影响及代价
- 一 经济发展更多地表现为“贫困式增长”
- 二 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引起经济结构失衡
- 三 抑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四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 第五章 引进市场经济:由点到面推进改革开放
- 第一节 由土地制度改革引起的系列体制变革
- 一 包干到户及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
- 二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的效果
- 三 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的终结
- 四 在农业领域之外发展乡镇企业
- 第二节 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改革向纵深领域延伸
- 一 四川起步试点放权让利
- 二 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个体经济破冰
- 三 企业所有制结构向市场主体多元化全面转型
- 第三节 重构与外界关系,实施对外开放
-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 第六章 结构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
- 第一节 连续跨越两个台阶:迈向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 第二节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
- 一 经济结构矫正性转型
- 二 推动结构深度转化的重要因素
- 三 结构的深度转化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转换和深度变化
- 一 就业结构的转折性变化
- 二 城乡人口结构转型与大规模城镇化
- 三 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与成长
- 四 社会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识别
- 第七章 中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 第一节 中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
-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 二 国内学者的认识
- 第二节 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区域
- 一 经济增长受到边际效益递减率的全面影响
- 二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正待换新
- 三 矛盾长期积累后阻力会加大
- 四 体制机制性风险在逐步逼近
- 第八章 影响中国实现跨越和攀升的国际环境变化
- 第一节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
- 一 新兴大国实力提升改变了世界格局
- 二 国际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新变化
- 第二节 中美关系是中国实现跨越和攀升的最大影响因素
- 一 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
- 二 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根本分歧
- 三 美国开始采用阻止中国的策略
-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给中国带来挑战
- 一 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特点
- 二 各国如何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机遇
- 三 中国被夹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 第九章 跨越与攀升:经济结构面临的转型困境
- 第一节 需求结构偏差及其分析
- 一 增长贡献度变化及对消费需求的解析
- 二 比较分析及结构性偏差的表现
- 第二节 需求结构转型难题与影响
- 一 国民收入在向投资主体倾斜
- 二 收入差距拉大波及消费和储蓄
- 三 国民收入在向高收入群体偏斜
-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遇到的难题
- 一 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产能过剩
- 二 资源要素大量投入引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 三 “模仿跟踪”延迟了产业高端化
- 第十章 跨越与攀升:社会结构面临的转型困境
- 第一节 发展滞后的城镇化
- 一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放慢
- 二 城镇化开始放缓的原因所在
- 第二节 成长缓慢的中等收入群体
- 一 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庞大
- 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
- 三 生活成本上升给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带来压力
- 四 收入分配结构性变化不利于中等收入群体成长
- 五 体制结构性变迁抑制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
- 第三节 “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
- 一 中国人口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
- 二 “未富先老”给社会结构转型带来压力
- 第十一章 实现跨越和攀升的可能性
- 第一节 实现跨越和攀升的有利因素
- 一 中国有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做支撑
- 二 正在深化的体制改革还会给经济释放增长红利
- 三 人力资本和物质技术沉淀正为未来积累增长条件
- 第二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 一 情景预设及条件分析
- 二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情景预测
- 三 结论分析
- 第十二章 通往发达经济体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选择新的发展方式
- 第二节 改革和发展需要重大突破
- 一 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行更高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
- 二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动能培育
- 三 加快培养和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
- 四 创建真正的市民化社会
- 五 加快结构性体制改革及基础性制度供给
- 六 减少政府干预,及时变革社会治理形态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